分享

回故乡三天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回故乡三天

(一)

我应该有一年半时间没有回老家了。今年春节,我们一大家子人是在惠东过年的,就在这学校里。好像是年初二还是年初三,大家又匆匆散了。又迟一些日子,父母也去广州了,帮我哥带小孩。

“有空把那堆东西载回老家去,这里以后是用不了这些了。”父亲是指买回来的大锅,还有下面烧火的东西(不能称是灶头吧),对我说。

暑假里,阴晴不定,不时有些雨下,但天气一直都是闷热的。我要在这暑假里回一趟老家,把那些载回去。另外,也有其他目的,一是看我的外婆;二是看看我的老师;三是看看另外一个被我称作姨的人。我知道,回去要趁早,拖着拖着就没有那个心思了。回去也不能呆太久,学校里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完,还需要早点赶回来,把那些工作了结了。我掂量了一下,就回家住三天吧。星期一回去,星期四回来。

那星期一的早上,我早早起来,孩子还没有睡醒。一些大件的东西,我星期天下午就收拾好,放到车尾箱了。那早上,我收拾些衣服,再把我的笔记本电脑带上。回去三天,也得写点东西才行。

太阳还没有升起,天空有一些朦胧。平时早晨里,树丛中的小鸟会叫得很欢,那早晨里居然安静了。舍不得我离开?怪了。

车,油剩下不多,得去白花加满了。我不喜欢在上高速的途中加油。车加了油之后,经过白花市场,我下车到市场里买了几个包上来。早餐没有吃,途中肯定会肚子饿的,到时候可以填一下肚子。我的车导航好像有一年多没有更新了,回老家应该没有影响。打开车导航,省、市、县逐级选择,到最后点了吉田镇——我老家所在的镇。

在白花上了高速,速度逐渐飞到了110公里/小时。我已经好久没有开过这样的快车了,但也能开得习惯,也算是老司机了,年年都往高速上开过一、两回。我寻思着,我开车不能着急,遇到服务站就停停歇歇,养足精神再开。用玩的心态回家吧。然而,即将到第一个服务站的时候,人精神得很,又没有停歇的念头了,便呼啸而过。

开着开着,人倒不困,但肚子响起来了,真切的感觉到肚子饿了。不行,下一个服务站必须停下来,我得填一下肚子才行。高速上,每个服务站的间隔都是三、四十公里。

服务站里,买了一瓶水,三块钱。这样的水,在其他商店里,估计也是两块钱吧。我吃了个包子,喝了口水,然后上了个厕所,也没呆多久,继续赶路。

导航有显示,按照这样的速度,还有几个小时可以到连山吉田。我知道,从惠东白花到连山吉田,一路都是高速。在第二个服务站的时候,我认真看一下导航,估计早上十一点多就可以到达连山吉田——我的故乡。有点思乡情切了,我更精神、更认真开车了。

(二)

一路上,我没有见过阳光。前方的天空,几乎都是明朗的,但并非是碧蓝一片,经常泊着几团黑色的云,想要下雨,却总下不成。高速路上,很多路段都铺着厚重的水渍——不久前,应该下过雨。无论是大车,还是小车,在这路上高速行驶而过,那溅起来的水花细得像雾一样,向四周喷发。我开车从它们旁边经过的时候,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瞬间凝满了水。

雨刮要调到快速的状态,否则影响开车的视线。

一开始,我为了省油,前面两块车窗是处于半开的状态的,没有开空调。但我当看到那些喷发出来的水雾的时候,果断关了窗,开了空调。排量低的车,空调开一档就可以了。然而,尽管开了一档的空调,那车的状态仍大受影响,踩油门的时候,速度特别肉,一秒钟前踩的油门,三秒钟后才加起速来。

一路上,天空上的云朵还能吸引我的注意力。云朵几乎都黑色的云朵,有时候是薄的,有时候是厚的。黑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一些黑得吓人,几乎随时有可能坠下来,有一些只是浅浅的灰色。形状也不一样,但大多数都是像棉花糖一样,想一个劲的往外延伸,又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牵拉住,再往外延伸也有一个度了。

那时候,我有这样的想法:等我回到老家后,写写一路上看到的天空,尤其是天空上的云朵,散文可以,诗歌也可以。然而,回到老家后,写作的点却回不到那一路看到的天空了,应该是没有了那个敏感度。

一路高速,思乡情切,一路上玩的心态荡然无存。在高速上,好像有七、八个服务站,我只休息了两站,其他都是呼啸而过。

(三)

过了佛山,肇庆到清远的路段,隧道很多,没有细数过,大概有十来个隧道吧。最后一个隧道就是我们连山的毛田界隧道了,也是全程中最长的一个隧道,长达四千多米。要在里面行驶很久才能出来。一出来隧道,再行驶两分钟到连山县城了。

还没有到中午十二点,我已经下了高速,到了连山的镇上。我打电话给家里的老妈,说我到吉田了,她都有点不敢相信。“那么快?!”就是那么快,这得感谢二广高速了,让我从惠东白花到连山吉田,全程都是走高速。

高速收费处,出高速时显示我此次的路费为二百三十多,那意味着来回要四百六十多了,加上来的加油费,来回估计要七、八百。所以说,从惠东回老家一次,从时间、精力、费用等方面考虑,都不容易。不过一年回一、两次,也是必要的。我的枝、叶在惠东,但我的根永远都是在连山的。

枝、叶与根不一起,能活着,总会有一些淡淡的忧伤。

下了高速,车的速度要赶紧降下来。两、三年前,我因为改不了这毛病:下了高速,仍开着快车,结果弄出很多单超速违章来,罚了我不少钱,幸好,那时超速是不用扣分的,否则十二分一下子就没有了——这是大事。

回到家里,父母已经做好了饭菜,就等我吃饭了。早餐,我只在服务站里吃了两个包,肚子还饿着呢,终于可以吃到老妈做的饭菜了。那中午,我吃了三碗饭,感觉老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

吃完后,刚坐下休息,还没有与老爸老妈聊几句天呢。学校那边发来信息,要求去年评上职称的要把相关表格在电脑上填好来,并附上电子相片发回去。这个任务必须在两天内完成。填表的东西,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但是我手机里没存有一寸的电子相片。这个是比较麻烦的。想了一下,我还是下午到县城拍照吧,现在照相馆照的相片都会有电子相片的,而且,大一寸的相片家里也没有了,要备一些,以后可能用得着。

家里有女装摩托,我坐摩托去县城了。这样,在县城里,去哪里也方便,停车也方便。

应该是太久没在家乡的缘故的,在县城里,我转了好久也没有发现照相馆。后来,在旧影剧院旁边终于发现了一个。老板是一个女的,还带着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听她们聊天,那个女孩子快要读大学了,好像也是在清远读。倘或她在清远读,那么她应该是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了。正巧,我就是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毕业出来的学生,那么,她也算是我的学妹了。

我胡思乱想一通才收回了心思。“我照相,蓝底大一寸!”我跟那个女老板说。店里也有其他人,有两个家长,带着孩子照学生相片,还有一些来取相片的。那个女老板做事麻利,很快就帮两个小学生照好相了。随后,拉下蓝屏幕,让我坐好来,咔嚓一下就照好了。“我要现在拿相片,顺便借用一下你们的电脑,填一下表,和把我的电子相片传到表上来。”“好的。”那个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

在电脑上登录我的微信,然后填表,粘相片都很好操作。一开始,那个word文档打开不了,也是那女老板帮我弄的。弄好,发送回学校。最后,交了钱,我就回来了。

(四)

“妈妈,我想明天去看一下外婆!”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外婆了。她也是上八十多岁的年纪了,在将来的时光里,我真不知道还能看到她多少回。

外婆住在另一个镇上,属于另外一个省——广西省了,但相隔得也不远,开车也是半个多小时吧。

“等那边赶集日才过去吧,我想在那边买腐竹回来。”“那什么时候是赶集日呢?”“星期四吧。”“可是星期四我要回学校了,学校有一些工作还没有忙完。”“哦,没事,到时候我与你爸过去就可以了。”……聊着聊着,把我想去看外婆的心思都淡化了。在家里,一切听父母的,唉,那就等过年时再去看我外婆吧。

好像我从吉田照相回来那个下午,母亲曾打过电话给我外婆,知道她老人家身体还硬朗着。

母亲也曾聊到另外一个人,变化很大,让我很失望。想想过去很多事,自己都有点理不清的感觉。唉,不去看了。

两件事都摆到一边去了,接下来就是要去连山民族中学看看我的老师。我知道,曾经教我语文的初中老师唐成瑜老师,就在那里任教,我也有好多年没有见到她了,怪想她的。我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喜欢写文字,到初中毕业了,写了一笔记本的散文,一笔记本的诗歌(自以为的散文、诗歌吧),然后不知天高地厚地送给了唐成瑜老师,留作纪念。这也算是一种微妙的缘分吧。

再说说连山民族中学,很久以前,它是初中与高中一起的。那时,很多学校还没有合并。我的初中时光是在三水中学度过,而唐成瑜老师那时也是在三水中学任教,教过我语文。到了高中,我来到了连山民族中学就读。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高中独立了出来——搬到别处去了,而很多中学、小学学校也开始合并了,其中,三水中学就合并到了连山民族中学来,而唐成瑜等一批老师也自然而然到连山民族中学任教了。

(五)

第二天,早晨,父母他们要去县城买一些东西,我做司机。同行还有六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住在我家附近。

开车到县城也是十来分钟的事情。到了县城,他们忙他们的,我一个人向连山民族中学的方向走去。我打算趁那个时间去学校里看看唐成瑜老师。

惠州那边的学校已经放假一个星期多了,而这边的学校才刚开始进行期末考试。我来到连山民族中学校门口的时候,门卫叫我先打电话给唐老师,或许她在监考,就不便去打扰她了。我没有她的手机号码,门卫就叫我到门卫室里面找,就贴在墙上。在里面,我看到好几个老师的名字我都认识的,以前初中的时候教过我。另外,我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叫盘小兰,虽然没有教过我,也没有见过面,但我知道她是我哥的同学,学书法美术出来。很久以前,我还见过她的书法作品,很漂亮!

打唐老师的电话号码,响两下,她挂了,那她肯定在监考了。想想,我打盘小兰老师的电话号码吧,看看她是否有空,我先进了这个学校再说吧。电话很快打通了,我先自报姓名,并告诉她我是某某(即我哥的名字)的弟弟。我在门口处打的电话,她已经看到我了,叫我进来。

离校门两百多米的距离就是一栋教学楼,盘小兰老师的办公室就在一楼。她站在办公室门口处是可以看到校门口这边的情况的。看到她,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那时候是期末考试,大部分教师都去监考了,办公室里很静,就她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忙一些资料。我的到来可能也影响她的工作了。

“我来看看唐成瑜老师,她以前教我语文。”她查了一下监考表,那个上午,唐老师都很忙,要连续监考两场。我打算等她考完第一科的间隙去看一下她。在办公室里,我们都是聊聊教学上的事情。中间,盘老师有事离开了一下,而我就趁那个机会简单参观一下他们的校园。这学校跟以前相比,还是变化很大的,多了很多栋新楼,而校园的环境也更加优美了。

我特地到学校生的宿舍区看了一下,那一栋旧的宿舍楼也拆了,重建了一栋新的宿舍楼,楼下面还多了一个小卖部。看到这些宿舍楼,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在《小屋回忆》里写的话:“旧宿舍楼的宿舍,简直不敢提。那里有点像人间地狱,黑幽幽的,地面潮湿得很,没有卫生间,没有冲凉房,两个窗口外面是郁郁的大树,只有微微的一点光透进来……”那时的旧宿舍确实是这样的。

从校园里晃了一些时间后,再回到盘老师的办公室,聊会天。上午第一科考试结束了,盘老师领着我从这边楼上的办公室,再到那边楼上的办公室,终于见到了我的语文老师,唐成瑜老师。她刚把试卷收上来,从她的精神,步伐来看,风采不减当年。我们握了个手,彼此问候一下,她又匆忙准备下一科的监考工作了。期末,大家都很忙,理解。

见了唐成瑜老师,也了却我一个心愿。

父母带着侄子都在街上忙些东西,估计也差不多忙完了,而我这个司机也应该到位。我跟盘老师道了别,走出了连山民族中学。我走到集市那边的时候,父亲带着侄子已经在民中桥头边的大石头上等候着了。那小侄子坐不住,一会儿吵这,一会儿吵那,幸好他爷爷买了一些牛奶、果汁之类的饮料在旁边备着,时不时给他喝点,这才“镇”得住。母亲还要在菜市场里买些菜,没有回来。待母亲回来后,我们一起去附近的家私店买了一个床头柜。我那时睡的房间没有床头柜,父母觉得置个床头柜比较好,方便放手机、钥匙之类的。

谈了一下价钱,床头柜买了,一百八十块钱,应该也不算贵吧。

(六)

这季节里,天气很热。然而,我从惠东回到连山,在感觉上有一个很强烈的对比。跟惠东相比,连山的天气不是很热。还没有回连山之前,我几乎每天呆在惠东的家里带娃。白天,阳光极其猛烈,大地上的一切东西都被炙烤着,几乎快要烤熟了,即使到了傍晚,阳光谢去了,空气中依然弥散着厚重的热量,进了夜里,来到早晨,也没有散尽。所以,每天早晨我从空调房间里出来,依旧感觉到暖暖的空气裹着我,让人难受。在连山就一样了,白天的阳光没有那么猛烈,而一到傍晚,阳光谢去了,空气中的热量也很快散去。晚上吹着风扇睡觉,还感觉有一点凉的,所以,在半夜里我常常把风扇关了,才能睡得舒坦。

连山那地方,山多,树也多,而我的老家的房子伏在山脚处,可能这也是阳光谢去,空气不热的缘故吧。我在老家住了三个晚上,都没有点蚊香(液),居然也没有蚊子的滋扰。这挺好的。

回到老家,我的胃口也挺好的,只要是煮饭煮菜,我餐餐都要吃两碗多,即使有点撑了,还想吃,但还是克制住了,身体要紧。母亲炒的菜,香,带微辣,很合我的口味。我回去的第二天,父母还在县城买了只鸭子回来,然后晚上卤鸭,父亲下厨。这个菜也是父亲的拿手好菜了。而在惠东学校的家里,也算是我的拿手好菜,师从老爸。

(七)

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三,天气很好。学校那边有一些同事就小课题上的事情曾打电话或发微信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回惠东去。“我星期四回去。”我很肯定的回答。我的计划也在老家住三个晚上,没有改变。星期四早上回去,中午可到惠东,下午,和星期五一天,应该可以忙完小课题上的事情了。

难得回来一次,我想在村里转转,也要去曾经的旺南小学看一看。说起这旺南小学(只设一年级到四年级),我对它有着很深的记忆。我小时候在那里读小学,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都在那里度过了。在那里,我认识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任校园老师——蒋老师,她的故事刺痛着我的记忆,我的心灵。我永远忘记不了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她抓着我的手,一笔一画的教我写字,而她身上散发出浓浓的药膏味;也永远忘记不了她得了心脏病,晕倒在课堂中;也永远忘记不了她疯了,去深山里找她的儿子,结果死在深山,很久才被人发现……泪水弥漫了双眼。

旺南小学很久以前就被撤了,曾有一些村民住进了学校的家属楼里,但却是慢慢成为废墟的开始,教室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野草四处疯长。我走进旺南小学的时候,里面破败得不成样子了,教室成了垃圾堆一样,窗玻璃没有一块是完整的,墙壁也十分残旧。教学楼四周的野草更不用说了,密密麻麻,绿意盎然。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教学楼上、教学楼四周慢慢地走一下,看一下,回忆一些过往事。

家属楼还有两户人家住着,外面晾着衣服,但门关着,听不到人语声,应该都出去了吧。

走出了学校,沿走公路走了一下,能看到河,便想到河边走走。这小河边也承载着很多我的记忆。小的时候,每到夏季,都很喜欢与小伙伴到河里游泳,玩一些沉入水底找石头,或相互在河里追逐的游戏。再长大一些,人有一些内向,便不好意思在河里游泳了,但喜欢一个人到河边散步,翻翻石头,观察一下河边的野草野花,甚至一个人去钓鱼,常常幻想满天飞。

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游筑了一个水坝,大部分水都穿山而过,用于发电。这小河便瘦得不成样子了,再加上一些人喜欢在河里电鱼、网鱼、炸鱼。很快,这小河除了河边的野草、野花,一点生气也没有。现在,河的两边又筑上了河堤,一些大管在河堤边伸了出来,排放着生活污水,这小河更无生气了。

去学校、河边,需穿过这个村庄,我常年漂泊在外,加上在外读书,已经有十七年了,村里读书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完全是生人一样。而村里一些大人偶遇到我,也认不得我了,估计心中都会有尴尬,有亲切,有无语的味道在里面。

(八)

晚上吃了饭后,天还没有彻底暗下来,外面的天空、大地依稀可见,父母要带着侄子到外面散步。母亲问我:“我们要出去走走,你来不?”我当然乐意了。说真的,我已经好多年没有陪父母散过步了。我觉得母亲这样问我,她心底里还是希望我陪他们散一下步的。

散步,就是在村里走走。路线,出门时父母就拟定好了。先从我们(旺南三队)的文化室那边走过去,沿着那一条不大不小的路走出公路外面,再沿着公路走几分钟,然后从公路边进村,通过村里的小路回来。这也差不多绕了一村。

我们的文化室是一年前建好的,2018年春节我们在老家过年,那时的文化室已经存在了,刚建好不久。堂兄的女儿结婚,在文化室里摆了一次酒。现在,那附近的设施更完善了,有了一个小儿童乐园,文化室旁边还有不少健身设施,走十来米,新建了一个公厕。父母说,现在村里很注重环境卫生,垃圾每天都有人上门收,村里的街道每隔两天有人扫,而这个公厕的卫生,每天上午、下午各打扫清洗一次。我不信,在农村会有那么讲究,特地进男厕所那边看了一下,果真如此。

我们慢慢的走,走到公路边,天已经暗沉了许多,已经入夜了。外面车多,而且都开得很快,我紧紧拉着侄子的手,怕他跑到路中间去。

经过旺南小学的时候,父亲也带着我们进去走走,因为一个堂兄就住在里面,想找他聊聊天。我这堂兄这两年都在村里做干部,为我们建文化室、建祠堂、修道路、建公厕等出过大力气。现在,他新的房子在村里已经建好两年了,但还没有装修好,资金问题。这旺南小学,我下午的时候来过,还在教学楼上伤感了一阵子。堂兄一家人都不在,“估计到外面吃饭了吧,有人请那一种。”他家里的两条狗,在门外拼命地吠,吓到侄子了。我们走了出来,再走两、三分钟,便到了入村的路口了。入口处,有一个篮球场,几个农村妇女正在那里跳广场舞。街灯照不到那里,灯光幽暗,看不清楚人的面目。

入了村,我们在小路上慢慢地走着。村里的一些老人在路旁的石凳上聊天,看到我父母,便跟我父母聊起天来。“那个是你大儿子吧?”有人问。“不是,是我二儿子,在惠东教书的,暑假回来住几天。”说到我们三兄弟,他们似乎都有一些羡慕,老实,敦厚,有出息。其实,有出息我不敢说,但我们三兄弟都属于比较本分那一种,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都有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

我站在旁边,像一个小孩一样,听着父母跟他们说话。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不常回家,快成陌生人了。

在父母、长辈心里,我永远都是孩子!

(九)

我回来的时候,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回来的,因为在那三天里,我也打算写些文字。现在,每天写一些文字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星期一,我回来那一天,下午我写了诗歌《故乡的天空》。星期二,上午去了连山民族中学,下午宅在家里写了《走进连山民族中学》,上文有一些内容,跟那篇文字有一些类同。星期三,第三天,早上我很早就醒了,写了诗歌《黎明》。下午,我去看了一下曾经的旺南小学,与到河边走了走,回来后,写了《记忆:旺南小学》与《故乡的小河边》。

书本没有带回去看。在看书方面,我有一点懒惰了。

有一些事情,我也是一直惦记着的,那就想找出以前朋友写给我的信件,和我的相片、朋友的相片。自从建了新房子后,无论我怎么翻找,都找不到了,非常心痛——那可是我一些珍贵的记忆呀!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

在旧木箱里面,我找回了一些“书画”作品,都是我以前初中时写的画的。那时候,我除了喜欢写东西,也喜欢练毛笔字和画国画。没有人教我,也不可能系统地去学,全凭着一份热爱与执著,自己写着、画着。到了高中,学习紧张起来,也找不到时间与空间来做这些事情,便忍痛丢弃了。然而,心中的那一点火花,一直都没有熄灭。或许有一天,我会重新拿起来。

我写东西也罢,练字也罢,画画也罢,已经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星期四早上,我也早早起来。母亲煮好了面。我吃过面,“我回去了。”我跟父母说,感觉这一切都很自然。父母跟着我出来,母亲拿了一个红包给我,叫我放在车上,“一路上顺顺利利!”我上了车,向惠东的方向出发了。

惠东,也有我的家,那里有我的爱人,有我两个可爱的孩子。

经过县城的时候,我路边买了支水,买了瓶红牛,长途漫漫,免得路上困,还是备一瓶红牛比较好。

惠东,我回来了!

                                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晚上完成

喜欢,别忘关注~

一起来和我来聊聊我们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