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是虚构的,然而,历史是深沉的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小说是虚构的,然而,历史是深沉的

                          读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有感

      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前两天就看完了,我总想就此写点东西,但又理不清那写作的思绪。苦恼归苦恼,还是要写的,我确实认真去看了。每次我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手指里都夹支铅笔,有点心动的句子,我会画一画;心中有点体会的时候,我会字里行间写点文字。

      看这本书的这一段时间里,我的心情一直都是随着书本的情节起起伏伏。有时候,放下书本了,进入宁静的夜,我的心情依旧难以平伏。我不善于文学评论方面的文字,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作品的折服。她(严歌苓)的文字充满了灵性,把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格外传神。人的性格微妙而强烈,人的内心世界异常饱满。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只狗,一棵小草,都具有人的敏感。

      “全村几百条狗一动不动,看着人们手脚都乱了,两眼的眼神也乱了,它们从来没见过人会这样迷乱、伤心地跳舞。”

      “河滩上有片榆林,一个冬天下来,树皮给剥得净光,只剩下树干赤身露肉地让寒冬冻着。”……有时候,她的笔下的动物、植物,让人更深刻了解那个社会的环境。像上述的两段,读之,让人很强烈地感受到那段时期的社会多么暗淡,饥饿把人都折磨成什么样子了。山上、水中,别说是能吃的树木,鱼,就是有一些泥土都要挖来吃了。很多人都饿死在那个时期,或是吃其他不能吃的东西病死了。

     小说中的主人翁是王葡萄,也是村里的第九个寡妇。作者把她描写得光彩照人(人性方面),“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一切世间的一切利益之争。”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到她是世间难得的美。外在美,她是一个标致的女性,即使到了中年,依然不失其韵味。内在美,有一种独特的灵动美,柔美,坚硬的美,所以跟她有过密切的男人都情不自禁地想拥有她。她有仁爱与包容,而且这仁爱与包容是建立在善良之上,并坚守着善良。除了仁爱与包容,她还有坚韧,还有智慧。小说之中,王葡萄以童养媳的身份出现,历经抗日、内战、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当她公爹被判决之后,她利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把她公爹从死人堆中抢救回来,然后一直隐藏着她公爹,孝敬着她公爹,直至她公爹老而病死。这一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更彰显出她人性的无比灿烂。

      小说以抗日战争末期开始着写,道出九个寡妇的缘由。村里的八个妇女为了挽救村里的十来个八路,牺牲了自己的男人——显示出高尚的革命悟性。而第二个出场的葡萄那时才十四岁,在选择自己的男人的时候,尽管有着很强烈的心理斗争,但她选择的是自己的男人,铁脑。最后,铁脑还是被鬼子杀了。她出场的起点在觉悟上似乎比别人低了几个等级。然而,在我看来,她的选择才是合乎人性的选择。想想,对于十四岁的葡萄来说,或许经历了些苦难,但她的心智还是没有完成化开的,带着孩子的天真与纯洁,谈不上对党、对革命的悟性——或许也是众人所认为的觉悟低。她选择自己从小就被指定的丈夫完全符合人的天性。倘若是认一个从未谋面的八路为自己的丈夫,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来说,那简直是人性的沦陷。

      我知道,小说是虚构的,然而,我却从这部小说看出历史的真来。通过作者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历史无比的沉重。尤其是当作者描写是文化大革命与大跃进的人们忍饥挨饿的情况时,我的心灵简直在滴血,很多鲜活的生命仿佛就在我眼前离去,面黄肌瘦,带着对人世间的留恋。

     “孩子们的眼珠子干瘪了,目光也干巴巴的,瞪着她的舌头成了抹布,在长满灰垢的瓶口绕着一舔,又一舔。”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秀梅刚煮出滚烫的榆树皮粉子,话还没有说完,被她四岁的小儿子“呃”的一声吞进喉咙里。

      “她跑过来抱起他,他张开嘴,双手抓到脖子上,一边抽动肩膀。她知道来不及了,那滚烫的东西已刹不住了,进了喉管,已把嫩肉烫得稀烂了。小儿子抽抽,慢慢静下来,无神的眼睛慢慢成了两个琉璃珠。孩子活活给烫死了。其他孩子们像是不明白小弟弟已经走了,还是'稀里呼噜’地往嘴里抽送的滚烫的粉子。”

      孩子就这样活生生地烫死在她的面前,那简直是人间的惨剧。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不住掉下眼泪来。那一个年代,因为饥饿,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通过作者这样的描写,让我们非常形象生动地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疤。以前,我曾听长辈说过那一段历史的一些情况,也从书上、电视上看过那一段历史一些情况,都没有如此强烈与深刻的感受。或许语言能力所致,或许艺术加工所致。但无论如何,那一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更不能重蹈覆辙。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其他方面的因素。当一个人被神化、被极度崇拜的时候,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或什么思想都只是浮云,所谓的政治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很多年青人缺乏人生历练,缺乏家庭的教养,其理智是最容易被崇拜主义融化的,剩下都只是狂热的情感——然后像饿狗一样,都在追求咬人的快感。那个年代,善良的人都人人自危。我也思考过,在某个年代,一个上层核心人物,一个错误的指示,哪怕是一个微妙的眼神,都有可能引来一场斗争,引来无数的灾难。

      我们活在当下,已是幸福。我们要着眼将来,立足现在,但是,绝不能割断对历史的沉思。没有对历史的沉思,便谈不上我们前行的初心!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下午完成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一片荒草照野园

微信号 : mozuning0804

就这样默默地写着自己的心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