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什你好

 济宁文学 2021-11-19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喀什,你好!

作者:宋 平

                                                   
欣赏着维吾尔族歌唱家巴哈尔古丽“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优美歌曲,我又回忆起二十年前援疆喀什的经历。

2001年寒假过后,校长叫我谈话:我们邹城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委决定选派四位教师两位医生援疆一年,对年龄、性别、专业有所要求,学校研究,你比较合适,征求你个人意见…。曾闻:“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刮石头跑……”乃南疆的真实写照,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何况孩子才上五年级,回家商议,决定克服困难:响应号召,援疆喀什。


临行,校长安排我在全校教职工会上作告别讲话,“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之类的伤感词句未有提及,诚恳地表达了学校的信任,决心不辱使命、努力工作、为校争光 。当晚,八中领导、同事济济一堂,设宴为我壮行。

动身,校长送我到组织部集结,组织部路部长带队,下午2:30点从济南乘机飞向那遥远的地方。万米高空,耳麦里播放着《我们新疆好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歌曲……向往着、想象着,迎着太阳,向西飞行。


深夜,抵乌鲁木齐,早餐后观市容市貌、红山公园,晚又乘机约90分钟到达喀什,住宾馆,建筑、挂毯、餐具,一色伊斯兰风格。早起,嗅着干燥的空气,环顾四周,院中的几棵白杨树煞是修长挺拔,确如茅盾《白杨礼赞》所描写“笔直的杆,笔直的枝……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垂柳的柳叶也和内陆有别,细长蜷曲,猜是沙漠气侯的原因吧。


我们四人工作的喀什十一中,虽处市区,但条件一般,类于山东的乡镇中学,高、初中共十个班500多人,多数为汉族学生,我带两个班的语文。四人同吃、同住、听课、上课、参加活动、校外监考,迅速进入了角色,适应了环境。课余我发挥书法特长,写了许多宣传标语,多次获得领导、老师的赞赏。周末我们6人结伴理发洗澡、改善生活、外出购物,街上、广场上、大巴扎(新疆的集市)维族妇女头蒙头盖面,严严实实,充满神秘感,商贩叫卖的吆喝声,我只听懂一句“牙克西——”。

这一年,发生了“9.11”事件,教学楼的上空常有“苏式”战机呼啸而过,震耳欲聋,据说是为了威慑边境线上过往阿富汗的极端分子的,由于治安形势紧张,各单位都派人夜间轮流值班,我们四人也值了大半年。除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我们还专程到地出沙漠腹地岳普湖县医院看望援疆三年的老乡孟医生。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知新疆之美。”的确,新疆是个好地方,既有大漠风光,又有异域风情,更有热情好客、希望和平安宁的各族同胞。2016年,邹城市教育局接待了来自喀什市的跟岗学习的老师,其中英吉莎县两位老师在八中跟岗学习,我和他们经常交流,甚是亲切,临别时我们还互赠了纪念品。


作者简介:                                                          

‍‍
宋平,邹城八中高级教师,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从事语文和书法教学,近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词歌赋百余篇,获奖十余次,其中《中心之歌》经整理谱曲为镇歌,《葛炉山记》获《中国最美游记》第四届文学艺术大赛入选作品奖、由书法家赵子富书写刻石立于邹城大束镇葛炉山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