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任性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人,这是一个豪爽到“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这是一个自信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这还是一个傲骄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 这样的人写出来的诗,怎么能以常规套路来品呢?所以,今天的读诗,可以说是歪解。 不喜勿喷! 我估摸着他肯定是又喝了酒的,所以这首诗第一个就没整明白,究竟是写窗户前?还是床前?因为常理推断,月光照窗台为多。大概他喝多了躺在床上不想动,索性就把月光挪到床前吧,毕竟对于他来说,九天揽月不叫事。 咋滴?好奇怪呀,怎么看见地下起了霜一样? 是圆月,还是弯月?此处何必深究,反正知道是明月就行。而且这月光铺在地上,如同满地落了白霜。 还是抬起头来看看夜空吧,夜空中最亮的星?不对,诗人看见的还是明月,看见以后,突然心有所动,同一夜空下,同赏明月的,可有家乡的人? 再怎么豪迈的人,心底也一定有一根脆弱的弦,这根弦一定与故乡有关。 抬了半天头,有点儿累了,还是放低吧。 低头陷入沉思的人,心里开始思乡。 这就是那个他走之后带走了整个盛唐气象的伟大诗人李白,在一个静静的夜,静静的思,写下一首好安静的诗,却被人传诵至今! 一三句都用明月,还能写成绝唱,这也就是李白吧? 都倒背如流的诗,还用再写出来吗? 倒不如借他的这首诗韵,附一首我的吧! 床前一点光,忧思两鬓霜。 眉头又紧蹙,心头思梦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