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还有一句话,众口难调。 更有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 梁山好汉可是一百单八将啊,这其中还凑够了能唱一台戏的三个女人。 这队伍,好带吗? 所以,要带好这支队伍,就得排好座次、统一思想。有智多星吴用出谋划策,他们巧妙设计了一封天书,给好汉们分出了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名号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组织架构很完备。有马、步、水三军,有侦察部队,有后勤、情报部门,制定了严明的军法。 宋江打出的旗号是什么?替天行道。天是什么?这里,其实更多指的是天子。也就是说,他们是要为皇帝来锄奸惩恶。 宋江一步步吸引聚合、最终败光了一百单八将的过程,归纳起来说就是:以财聚、以人引、以义留、为名散。 以财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整本书中,但凡名号叫得响,能够做到一呼百应的,比如说晁盖、宋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仗义疏财、急人所急。晁盖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立马分给众人,宋江身上只要有钱,就会撒出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伙儿跟着你有饭吃,你才能当老大,说话才有权威。 以人引。刚才提到,梁山是由各个山头组合成的,几乎每一个人上山,都有引荐和带动。举两个例子,徐宁为什么会被盯上?因为他的钩镰枪可以破呼延灼的连环马,这样一来,两个人就先后都归了梁山。还有,鲁智深上了梁山后,立刻就想到史进,于是有了少华山一伙儿的加盟。 以义留。上梁山,都有各种各样的缘由,但留下来,却都是为了一个义。尤其是宋江对一些军队将领的招用,体现出了他的尊重,在他手中,每俘虏一个有用之人,都要亲自解开绳索,扶起坐下,叩拜交心,向他们说明梁山是因为高俅这类奸臣迫害,才不得不反抗,并不是一心要与朝廷为敌。这样,类似呼延灼他们听了,就从心里不再排斥,选择留了下来。 为名散。梁山好汉最终七零八落、下场悲惨,主要就是因为宋江一心一意想着要让大家跟他一起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结果被利用为征战的工具。 在完成了梁山架构之后,宋江每天心事重重想被招安。要把这支队伍,按照他设想的带到朝廷里去接受招安,肯定会遇到当然的阻力,而且这阻力还不小。为什么会有阻力?就是因为人心不齐,看法不一。他们虽然是因为一个义字殊途同归聚在了水泊梁山,但实际上却是由各个小集团组合而成的,粗略算一下,至少从山头来划分,就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等,从身份上来说就更复杂了,有旧官军、富商、渔民、牢头、捕快、秀才、医生、小偷、开黑店的等等,可谓是三教九流。 他从人的心理角度去进行了分析,比如,马军五虎将。 大刀关胜、双枪将徐平、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这四人都是带兵的战将,在梁山落草都属于中计受骗,一时无奈。现在摆在他们面前有一个机会官复原职,甚至于加官进爵,他们干不干?尤其是,当这个机会还是当初骗他们落草的那个人带头创造的时,他们支持不?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打心眼里不愿意一辈子就在梁山做草寇。 除了林冲,他因为跟高俅的过节,死活是不愿意接受招安的。 这样下来,很重要的军事力量,马军中,是4:1的结果。至于步军、水军中,优势倒也明显。但是,宋江做事向来周密。他要尽可能扩大梁山支持招安派的力量,于是和军师吴用想到了一个人:北京大名府,玉麒麟卢俊义。 有人认为,卢俊义的武艺是梁山好汉排名第一。理由就是书中有一句: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第一。 不论他的武艺是多高,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他入伙迟、带人少,就一个跟班燕青。但是宋江却想让他坐头把交椅,而且把打曾头市头功的机会露骨的让了出来。幸亏吴用从中使坏,但阴差阳错,还是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宋江准备让位,又是吴用设计,来了一招东平府、东昌府之约,才阻止了卢俊义登上第一把交椅。 设想一下,宋江是真的想要让出一把手的位置吗?没那么简单,他一是以退为进,再一个是要树立卢俊义的威望,因为这是一股支持招安的力量。后来,也的确是他就带着入伙的燕青,在招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燕青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他应该是书中的第一美男子吧?这个人多才多艺、武功也不错,还很心细,又对卢俊义忠心,讲义气。徽宗皇帝喜欢李师师,李师师对燕青又非常有好感,这样,燕青在促成招安这件事上,就起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他从李师师这里,得到了面见皇帝的机会,也就有了后来招安顺利完成。 宋江的这步棋,走的很妙。而卢俊义在归顺梁山之后,立刻就在曾头市出了风头,展示了他的实力,后来的平辽、征方腊等过程中,独挑一面,战功赫赫,最终却被高俅等人设计,在饭菜里下了水银,疼痛落水而死。 他其实也有他的无奈,本来他可以安心在北京做他的富商,结果被宋江看上了,吴用一通计谋,把他整了个家破差点儿又身亡,只能到梁山去,所以,他是招安的坚定支持者。 卢俊义这个人物,体现、执行的是宋江的意志,他坚决不当梁山寨主、对宋江无条件的服从,把自己捆绑在宋江身上,跟宋江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这样的二把手,是一把手最离不开的。 一百单八将最后大多是悲剧结局,但有一个人却实现了人生的圆满,他就是鲁智深。征方腊后,他在六和寺,听到钱塘江潮声,想起师父的话,“听潮而圆、见信而寄”。顿悟后选择坐化,留下一句禅机颇深的碣语“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关于四大名著说法的形成。 明朝时,有人提出宇宙四大奇书的说法: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 冯梦龙提出过四大奇书的说法: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金圣叹说天下有六大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胡适认为,中国第一流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建国后,因为整批出版,逐步形成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的说法。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水浒传。而金圣叹更是直接说:天下文章,无出其右者。 由此可见,水浒传的历史地位和超高人气及影响力。 关于水浒这个词的意思。 水浒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绵》。“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里,水浒就是水边的意思。 金圣叹还有一种说法: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他的意思是宋江这伙人不能住在王土,只能到水浒边荒之处。他认为,水浒就是水的那一边。 从书名来看,就可以知道作者的意图和指向,他其实就是写了一群无处安身,只能躲到水的另一边求生存、谋发展的人。 那么,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它又好在哪些地方呢? 水浒起码有这么四个美。 首先是人物形象美。光是好汉阵营,就写了一百单八将,个个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特色突出,说起鲁智深来,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一个纹着花纹的吃肉喝酒的和尚,怎样的嫉恶如仇、力大无穷。说起武松来,我们立马就能想到凶猛的老虎也要跪了的场面。说起李逵来,我们又会想到黑胖乎乎拿着两板斧大开杀戒、不会动脑子的形象来,而说起宋江,我们又会想到一个满嘴兄弟情义、仁义道德、忠孝节悌,最终葬送无数兄弟性命,让人觉得有些虚伪的人来。即便是坏人,也都写的各具特色。 第二是语言艺术美。这部小说用的是古白话,洒家、奴家、官人、哥哥、兄弟之类的称呼,很接地气。比如武松在景阳冈喝酒,休要啰嗦、休要胡说、休要拿话吓我,比如鲁智深跟和尚说: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他打死镇关西,还说:你这厮装死,等洒家慢慢和你理会。类似的对话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特色。还有就是关于打斗的描写,比如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比如王进指点史进武功,林冲教训洪教头等等。此外,对战争场面的刻画,也不失其宏大又细腻的一面。梁山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曾头市,败童贯、高俅,征辽、平方腊,都写的有声有色,非常吸引人。 第三是结构框架美。先分后合,环环相扣,人事相引。就像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一样美。这个同学们阅读原著的时候,注意用心去体会,如果抛开他神神叨叨的一些迷信的设计,从叙事结构来看,写的是非常独到且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对于爱好写作的人来说,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读水浒,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写完武松,怎样自然衔接到宋江?怎样让文字衔接过渡的顺畅、自然。还有就是书中大量使用对比写法、反衬写法,要写宋江的精明,用李逵的憨直来映衬,就类似这种的,书中有很多。 第四是主题内涵美。这部书的主题是通过描写边缘人物的反抗挣扎,揭露社会矛盾、批判腐朽没落、挑战权贵官宦,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忠义的价值观,客观上也揭示了这种反抗斗争难逃失败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