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有个女读者给我来信。 说她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亲当年背叛母亲,家外有家,生下私生子,母亲含恨离婚。 孤独又要强的母亲,把她养大。 她争气懂事,读了重点大学,又读了研究生,认识了优秀能干的丈夫。 但如今,她的孩子刚满半岁,她就发现丈夫出轨,感觉婚姻难以维系。 她认为自己掉进了原生家庭的魔咒里: 父母离婚,自己也不会幸福。 她很绝望,很痛苦,甚至想到了死。 她希望我能给她一点支撑,让她在黑暗中,看见光亮。 我说:“好的。” 所以,今天这篇文,是我写给她的。 准确地说,是写给那些在原生家庭中,见证父母糟糕情感的孩子的。 为了让文章读起来更具故事性和理解力,我以明星张柏芝和孙俪的成长为蓝本。 先谈张柏芝——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张柏芝无可挑剔,甚至到了“娱乐圈劳模”的地步。 作为风光无限的明星,张柏芝身上又有着夸张且疯癫的特质,以至于喜欢她的人和讨厌的人,都非常迷茫。 这一切的一切,都能从张柏芝的原生家庭,找到答案。 张柏芝的父亲张仁勇,江湖称“胡须勇”,是位黑道大哥,嗜赌如命;母亲戴莎莉,是名混血,生性风流,不喜小孩。 不小心怀上张柏芝后,戴莎莉要堕胎,后因种种原因保住了胎儿,人间才有佳人张柏芝。 张柏芝9岁时,天天干仗的父母,离了婚。 因为张仁勇天天在外打打杀杀,张柏芝和两个弟弟,就跟随母亲戴莎莉生活。 戴莎莉是天生的“恋爱脑”+“交际花”,只顾在男人堆里转圈,根本无法顾及张柏芝和两个弟弟。 张柏芝自父母离婚起,就承担起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 某种程度上,幼小的张柏芝,是两个弟弟情感上的“妈妈”。 亦如《乔家儿女》里的大哥乔一成。 张柏芝自己爆料,为了养家,为供养自己和两个弟弟读书,她小小年纪就去酒吧和餐馆打工,并学会了抽烟和说脏话,只为看起来“很江湖,不好欺负”。 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深爱的张柏芝,后被星探发现,因一支奶茶广告走红,打入娱乐圈。 从《喜剧之王》到《星愿》,她惊为天人的清纯长相,惊艳两岸,迷倒众人。 就在这时,她黑社会的父亲,再次成了老赖,因欠账骗钱,而被媒体曝光。 要账的黑社会,甚至放言:“柏芝父不还账,就奸杀张柏芝。” 张柏芝生性风流的母亲,先后离婚4次,不断换男友,流连夜店,负面新闻超多。 成名的张柏芝,需要不断赚钱,才能给父母收拾烂摊子。 采访中,张柏芝曾无奈地说: “我买好多房子和车子,因为我的家人太多了。” 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张柏芝都俨然活成了大家庭里的“长母”。 生活倒逼之下,张柏芝身上有着和面孔年龄极其不相称的“妈味”,也给她后来的婚姻和生子,埋下了某种悲剧注脚—— 在情感中,张柏芝是需要不断付出、不断牺牲,才能感受到爱和被爱的人。 自幼就被逼当惯了“妈妈”这一角色的她,只有在熟悉的剧本里,才能找到自己,才能维系一段关系。 这也注定了,她和谢霆锋闪婚后,无法善终。 认识谢霆锋时,谢霆锋刚和大自己11岁的王菲分手,处于极度迷茫和痛苦中。 张柏芝善良、体贴又能干的样子,让谢霆锋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感动。 因自幼生活在破碎的家庭里,张柏芝非常渴望有个自己的家。 两个人的恋情曝光后,很快步入婚姻。 张柏芝在极短时间里,生了两个儿子。 但,他们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婚姻缔结起,就已埋下: 张柏芝需要通过照顾别人,消耗自己,牺牲付出,才能感受到爱。 这种母性十足的爱,对孩子是滋养,对成人是“控制”。 星二代的谢霆锋,出生起就生活在媒体的曝光中,非常叛逆,一度还患有抑郁症,他最讨厌的就是过度曝光和情感绑架。 加上,张柏芝表演型的人格,面对媒体采访,经常说出夸张惊人之词,以博取媒体的关注和同情,让谢霆锋非常反感。 “艳照门”的推波助澜,让两个人的矛盾日积月累,无法调和。 后来,王菲和李亚鹏离婚。 谢霆锋和张柏芝离婚后,迅速牵手初恋王菲。 从谢霆锋和王菲复合这些年的状态看,王菲身上自我从容的态度,是谢霆锋的解药: 天后从不受人裹挟和审判,亦从不裹挟和审判他人。 她对男人和孩子,都有着自由且宽容的成全之爱。 她从来不想活在“母亲”或“妻子”的角色里,她一直认真做的事儿,是活出最放松的自己。 这是她和张柏芝的最大不同。 无所谓好坏,只因成长和运气不同,内心的松弛度有别。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敬佩欣赏王菲。 但我对张柏芝永远葆有一分悲悯: 张柏芝生下来,就没有遇见一个好妈妈。 她一次次去当妈妈,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好妈妈,通过照顾亲生的孩子,来重访童年的自己,安顿内心的小孩。 为此,离婚时,她宁肯放弃财产,也讨要抚养权;离婚后,她累到吃饭睡着,也要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疯狂工作,疯狂赚钱;她宁肯牺牲自己的星途,也不会堕胎,而是把第三个孩子带到人间…… 她是控制的,但她也是深爱的; 她是分裂的,但她也是努力的; 结婚生子后,她再也没有了好作品,但她自己早就说过,她此生最大心愿就是当妈妈,生孩子…… 这是童年动荡的女人,为了得到灵魂的归属感,通过生育和牺牲、母职和奉献,一次次确认自己的救赎。 她一直渴求的,从不是名利和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家园。 父母离婚的张柏芝,自己也离了婚。 但她没有像父母那样不负责任,而是走到了父母的“反面”,从不放弃,从不抛弃。 她活出了自己心中“理想妈妈”的样子,但愿她能真正治愈童年的自己,越来越好。 说完张柏芝,我们再来谈谈孙俪—— 孙俪身边的人说,孙俪身上没有缺点。 如果非要说她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她对自己太苛刻,对他人太宽容,以至于让和她在一起工作的人,会在自愧不如中,任何事儿都不敢掉以轻心。 她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写字抄经,练太极,做瑜伽,练呼吸,照顾两个孩子,然后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 只要不是拍戏,她晚上9点按时陪孩子们休息,哪怕家里来了再重要的客人都不行。 她接每一部戏,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认真准备,入戏极深,台词背得烂熟,情感揣摩到位。 和她合作过的所有导演,都认为她太敬业了,太能吃苦了,太不像个大明星了。 她对自己苛刻,但对身边的普通人,包括小动物,极其友善,没有任何架子,处处显出慈悲。 她爷爷生病时,她经常去医院照顾。照顾爷爷的护工夫妻,和朋友们说:“我天天都能见到孙俪。” 朋友们说:“你可别吹牛吧!” 护工转述给孙俪时,孙俪赶紧和护工夫妻拍了合照:“赶紧发到朋友圈,去证明你们所言非虚!” 对工作和他人,她自律、善良、敏感、清澄、敬畏。 对于爱人和孩子,她又温暖、柔软、真实、宽容。 但是,这样的孙俪,也有过极其不幸的童年—— 孙俪12岁时,爸爸爱上别人,父母离异,妈妈拿到2000元的抚养费,白天到商场当售货员,下班到朋友公司当清洁工,一个人把孙俪抚养大。 孙俪对父亲是怨憎的。 她曾说,她童年时最大的心愿: 就是有一天发达了,开着跑车行驶在上海街头。 红绿灯亮了,她停下车来,无意间一转脸,看见了路边的父亲,也正看着她。 然后绿灯亮了,她开着车扬长而去,留下一脸伤感落寞的父亲,站在路边。 单是想想一这幕,孙俪就觉得很快意。 总想复仇的女孩,活在“恨”里,其实内心呼唤的,仍然是爱。 因为对父亲“恨”,也因为目睹母亲太多艰辛,孙俪曾发誓“以后不结婚,永远陪着妈妈”。 后来,她长大了,出名了,成了大明星,买得起跑车了,却渐渐放下了对父亲的“恨”,在慈悲之心的升腾中,和父亲和解。 这种转变,源自于三个人: 一个人,是邓超。 邓超虽然出生于重组家庭,父亲是博物馆的书记,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干部,母亲带着大姐,父亲带着大哥和二姐,走到一起,生下了小儿子邓超。 但,作为家中的老幺,邓超虽然也叛逆,却在无限宠爱中长大。 邓超身上“本我”的特质一览无余: 放松,自如,坦荡,看似没心没肺,实则用情极深,看似永远长不大,实则做事极其有目标。 他给孙俪托了底,让孙俪得到治愈。 俩人生养一双儿女后,他们越来越幸福的家,也让孙俪渐渐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第二个人,是孙俪的妈妈。 孙俪长大后,曾问妈妈:“你还恨爸爸吗?” 妈妈想了想说:“不恨了,再怎么说,他也给了我你这样一个女儿。看着你,我就不恨他了。” 妈妈的慈悲,让孙俪明白: 自己身上永远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恨只会让一个人面目狰狞,而爱却可以让一个人立地成佛。 第三个人,是孙俪的爸爸。 孙俪成名后,有记者去采访孙爸爸。 孙爸爸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对女儿孙俪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她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全靠她自己的努力,还有她妈妈培养。看到她现在过得很好,我觉得很欣慰。” 孙俪通过媒体看到爸爸这段话,当场失声痛哭: 那个一直渴望父爱的女孩,其实也在等父亲的道歉。 多年后,父亲和后妻结合,生的女儿孙艳,也走上了演艺之路。 领路人,正是孙俪。 不仅如此。 孙俪成名后,带着妈妈和妹妹孙艳,一起出门旅游。 熟人指着孙艳问孙妈妈:“这是谁呀?” 孙俪的妈妈哈哈大笑:“哎呦,这事儿有点复杂,我一时半会儿还解释不好。” 行文至此,我们不难看到: 豁达的妈妈,道歉的爸爸,负责的丈夫,是孙俪成为孙俪的原因。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一边努力一边修行的孙俪自己。 和张柏芝相比,孙俪不仅收获了稳稳的爱情和幸福,而且在演艺之路上也创造了“演一部火一部”的佳绩,让喜欢她的人一次次尖叫喊出: “娘娘威武!” 今天,我把孙俪和张柏芝放到一起,并非为了说明谁更好,谁更幸福: 好与坏,都是个人感受。 幸福与否,也不是以“离婚与否”为标准。 而是为了回答文章开头,那个来信读者的问题。 我希望今天,她一大早能看见这篇文,并从中读出关于“父母离异,对孩子影响”的3个真相—— 第一: 相比父母离异与否,更重要的是,孩子成长中是否得到固定抚养人的滋养。 张柏芝最让人心疼的地方,是她成长中,一直颠沛流离,一直动荡不安,哪怕成年成名,也没有得到父母任何一方的长久照顾和爱的滋养。 她活成了自己和弟弟们的妈妈,她小小的身躯背负太多重负。 直到现在,她虽然光鲜,但依然疲惫不堪。 她还活在“角色”里,而没有去做自己。 孙俪在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有过艰辛和恨,但她心灵上是有归属的,那就是妈妈。 妈妈用温柔和深情,给了她富足的爱。 她虽然也一直和自己较劲,但她因为得到过爱和被爱,也和亲密的人有深刻的连接,所以她有着极其强大的共情,也有柔软的慈悲。 加上,孙俪特别注重修行,她心有沉香,不畏沉浮,越走越从容,越走路越宽。 第二: 好的伴侣,能够治愈原生家庭,但我们首先要修行自己。 张柏芝和谢霆锋,都生活在动荡的家庭关系里,都缺乏安全感。 他们结婚后,一个总活在“妈妈”角色里,一个总是想当“叛逆的少年”,最终分道扬镳。 邓超和孙俪结合后,孙俪身上的自律和严谨,与邓超身上的放松和搞怪,看似也非常矛盾。 但反而在矛盾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互补。 加上,孙俪特别善于观察,善于反省,善于调试自己的心,特别爱学习。 而邓超因为童年得到过足够的爱,也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给孙俪关注和包容——这从俩人的微博互动上能窥见一斑。 他们互相治愈,彼此陪伴,为一双女儿做好了榜样。 好的伴侣,能加速治愈原生家庭。 前提是,我们洞见了自己的脆弱和暗伤,走在修行的路上,不断调试自己的心,这样新的亲密关系,才能覆盖旧的创伤关系,我们才在崭新的关系里被治愈。 第三: 父母关系,影响我们的婚姻,但决定不了我们最终的命运。 不管是张柏芝还是孙俪,都用疼痛的成长告诉我们: 父母婚姻不幸的孩子,在成长中注定要比父母幸福的孩子,吃得苦多。 因为你没有见过亲密关系的模板,所以在步入婚恋关系中,很容易产生无力感,也不太懂得和人建立良性长久的互动。 但是,如果你走上学习爱和被爱的修行之路,给自己和爱的人时间去成长,有智慧,有方法,愿付出,愿改变,终将会习得平和温柔。 尤其是,有了孩子后。 每个孩子,都是摆渡父母脱离原生家庭之苦的天使。 孩子会引领我们,在成长中重复创伤,洞见创伤,走出创伤,治愈创伤。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离婚的张柏芝,还是修行的孙俪,都是好样的: 她们通过抚育和成长,让孩子踩着她们的肩头,看见了爱和负责的模样。 从此后,少年不再悲伤,阳光照亮心房,幸福正在来路上。 愿来信的姑娘,和更多内心有伤的人,能从这篇文字里得到爱和治愈。 谢谢你们阅读到最后。 愿看到此文的你,点亮【赞】+【在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点击上方视频号头像, 进入主页关注娜姐视频号, 可以私信给娜姐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