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的无奈!

 珠海老杨品谈 2021-11-19

  听音频拉到文章末尾,音频内容更全! 

1

被困在大连。

今天瞎聊,内容有点杂。

这次大连的疫情主要发生在大连代管的庄河市,不幸的是大连甘井子区有接触感染病例,主要在甘井子区泉水街道的几个小区里。

而我住的地点就在泉水街道的D1小区,虽然这个小区没有病例,但从11月9号开始,整个街道进行了封闭管理,只进不出,连公交车都没有了。

甘井子区位于辽东半岛与大连市区的衔接处,原来属于城乡结合部,向西南连着大连、旅顺老城区,向东北连着金州、普兰店工业开发区,机场和高铁停靠的大连北站都在这个区。

那么,这个区适合干什么呢?

傻子都知道——开发房地产。

结果就出现了全亚洲最大的居民小区,就是现在被封的泉水街道,这个街道是一个大小区叫泉水小区,常住人口20万。

泉水小区按26个英文字母编号,泉水A1、A2……D1、D2、D3、D4……一直到N1、N2、N3……

我现在所在的D区有6个小区,所在的D1有38栋楼。这样你就可以想象,这个泉水小区有多大了。

泉水街道 

不过,这里没有太高档的住宅,非常平民化。通过集中统一的编号可以看出,是政府主导开发的,算是中国房地产经济的一个见证。

泉水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3年,原来是泉水村,也正是在2003年之后,这个方圆近9平方公里的土地进入了全面的房地产开发时期,以至于建成了号称亚洲最大的居民小区。

2

甘井子原来属于乡镇一级的政府,原来叫甘井子人民公社,泉水属于生产大队。

甘井子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条宽15公里的海中陆地没有可以饮用的淡水,人们渴望找到一口甘甜的水井。在传说中人们的这种愿望感动了龙王的女儿,不但有了甘甜的井水,还有了泉水。这种渴望在深井钻探技术出现后被解决,但这里的地名却记忆了当年人们对井泉的渴望,地名里不是泉就是源。

其实,这里的传统产业是晒盐。但原住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原来的盐场都成了密密麻麻的钢筋水泥的住宅。

我坐火车从哈尔过来的时候,邻座的一名乘客就是甘井子前盐村的。他从长春回来签拆迁合同,从他近似张扬的一路通话中得知,拆迁补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平米一万一的现金补偿,另一种是补等面积的楼房。

他的意思是要房,因为全国海边的房子都比较贵,一定不是一万一的价格。

房地产市场的态势已经明朗,给气球放气的小眼已经扎下,只等气一点点往外撒,这个过程不需要太长,十年足够。

那样600万亿的房地产市场就会缩小到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而房贷的偿还也基本完成。这样就可以完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完全化解金融风险,当年日本出现的楼市、金融大跳水并不会出现。

而这背后是什么?你可以想,我不能说。

大连这个亚洲第一大的小区里没有一家大型商超,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这几家大连有的超市,都没有落户这个超大小区。这说明,这个大型小区里的居民除了还贷能力之外,几乎没有了消费能力。

我来的这些天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情况,拉面6元一碗,比珠海14元的还量大,最扯的是这家拉面馆搞活动时竟然卖3元一碗,我去吃了两回,都不好意思了。

因为购买能力有限,商业服务也不发达,所以居民形成了购买囤积基本生活物资的习惯,就是消费不起服务。这样的习惯在现在疫情全街道封闭的情况下体现出了优势,虽然关了11天了,但大家不觉得怎么样,社区有配菜服务,但大部分在都不需要,因为太贵。

距离最短14天的封闭管理还有三天,但感觉14天解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几天还有集中隔离的病例出现。现在大连病例共287例,如果清0解封,那还真是件麻烦的事儿。

不过,按常理说,20万人的一个街道不可能封太久,寄希望三周吧!

3

新冠肺炎这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自我免疫过激而产生的肺炎。

本质上是病毒引发的疾病,和流行感冒病毒引发的流行感冒差不多,只是重症引发的自我损毁性肺炎无法用抗生素治疗,也没有可治疗的药物,现在美国开发出来的药物也在初期试验阶段。所以,一旦引发重症肺炎还是比较危险的。

但自德尔塔之后,病毒的传染速度快了,而毒性减弱了,很少出现重症,一方面的解释是疫苗起了保护作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而抵抗疾病是生存的首要问题。

一直以来,人们用积累的经验治病,各民族的医药都是基于经验学的。

但后来发现经验医学有时并不管用,这就需要一些神秘的解释。所以,传统的医学都是经验学与巫术结合的产物。

只是中国的中医走得比较远一点,与玄学结合到了一起,并总结出了一套更加抽象的理论体系。

直到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细菌学、病毒学进入医学体系,医学才进入了现代科学体系。就是基于基本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现代医学。

但是,人的个体生理性差异太大,而个人心理方面对治疗的影响又非常明显,再就是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不同的自我治愈能力,即使是有现代科学手段的介入,医学依然像一门玄学,有很多问题还无法用科学结论进行解释。

主要有两点:

一是不知道不同人心理作用在治疗中起的作用有多大。

有的人的心理作用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最终得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有的人活了,有的人死了。

二是往往不知道药物起的积极作用和身体自我修复起的作用哪个大。

有的以为是治好的,其实是自己好的;有的以为是自己好的,其实是治好的。

现在中国人对新冠肺炎有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可以说在全世界位于前列,应该是我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吧。

怎么说呢?不好说。

因为现在防疫工作不但联系上了社会治理理念,甚至与意识形态相关联了。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讲与病毒共存。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这件事和官员官运甚至命运直接挂钩了。

而防疫的有效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隔离。这样就既控制了传染源,又切断的传染途径,还保护了易感人群。

这样非常态的办法是不可能持久的,而人与疾病的斗争是持久。

4

世界上第一个肺结核病疗养院的创建者爱德华·特鲁多医生留下了这样一句名言,也是他的墓志铭: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这是特鲁多医生的行医格言,是他一生的职业总结。

特鲁多医生1848年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个医药世家,20岁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当他还是个医学生的时候,就被确诊患了肺结核。当时,医学界对肺结核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属于不治之症,他的孩子也因肺结核而早亡。

1873年,25岁的特鲁多满含无奈与悲戚,只身来到荒凉的撒拉纳克湖畔,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地回忆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一段日子过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不但没有死掉,身体反而在日益好转,体力也有了很大的恢复。健康状况的好转,心情的愉悦,又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很快,他就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一步步获得了博士学位。

就这样,特鲁多开始了自己在城里的行医生涯。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得久了,结核病就会复发。然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畔生活一段时间,又会恢复体力和心情。

于是他就在撒拉纳克湖畔,这个空气清新的地方建立了肺结核病疗养院。

抗生素出现之后,肺结核病得以治愈。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盘尼西林),是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偶然发现的,而特鲁多医生1915就去世了。

他去世后,他的高尚医德受到了巨人的敬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生怀着朝圣之心来到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在那座不起眼的坟墓拜谒这位长眠于此的医学同行。并以他的墓志铭规范自己的行医行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他的墓志铭还有一种译法: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

这就是医学的一种无奈。也可以说,很多时候对科学、医学的依赖是一种不自信,甚至是一种盲目。人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相信自身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