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里长城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唯我英才 2021-11-19
深海
09-02
阅读 1173
关注
来自话题
#美丽中国乡村行
4871篇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境内。

山海关,山海关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也是明长城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李自成与吴三桂在此激战。

1961年,山海关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

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办理通关文牒

城台主台体面阔43米,高11米,上建有30个垛口,26个射眼。城台中部内侧有宽9米的东西向马道与山海关城内相通,紧贴城墙一侧还设有宽2米的142步砖制台阶供行人上下,明初建时,是为了一旦战事来临兵士可及时登城就位,迎击敌人。

“天下第一关”箭楼又名镇东楼,城台高11.75米,城楼高13.7米,宽20米,进深11米,顶距地面24.45米。镇东楼位于7.5公里长的山海关走廊中心地带,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这座雄伟壮观的关楼。

城楼东、南、北三面共开有68个箭窗。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镇楼之宝,青龙偃月大宝刀

靖边楼亦称东南角楼、东南台。位于山海关城的东南隅,是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

靖边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曲尺形。总面积658、4平方米,楼高13、47米,歇山式九脊生檐顶。楼内上下两层有木梯相通。楼上有箭窗56个,檐桁枋心,仿明式彩绘,庄重古朴。

长城的地摊儿

军事价值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山海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