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领导开会,鼓励大家都来写教育故事,说我们都没有写的习惯,他揣测说我每天都写,若一天不写可能就手痒痒......听到这里,心里五味杂陈,我哪里是手痒痒?也是逼迫自己。不然,于红尘中行走多年,种种历劫,浩荡人生,不泛出点点浪花,人生之湖怎么会有点可看的风景?任教多年,也曾兢兢业业对待工作,但年轻气盛,对学生严厉苛责。爱意不够,苛责有加。多年后考虑,功过兼有,后来调岗,可以有较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自忖很久,居然找不出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们是没有培养出爱好的一代人,从小树立的目标是“跳出农门”,实现后,就在单位上按部就班的备课、上课、改作业,活得仿佛一直没有自我,偶尔停歇下来,对自己的认识还是不清晰,怎么办?那就看书写日记吧,就像以前读书时一样。健忘的毛病促使我记下当时,以便将来作为对青春的回忆,所以断断续续一直未停,从2011年秋天开始改为电子版,一直在QQ日记中保存;自2017年1月1日时,每天一篇,没有急迫事情,绝不间断;2018年3月30日,申请公众号以来,更多人监督,每天打卡日更,不敢间断。起初,也是很为难,坐在电脑旁,愣半天,不知道该敲些什么,绞尽脑汁,努力挖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凑够自己认为可以的字数,交差。很少原谅自己,一直在凑,在挤,在憋,在逼......只是我自己知道,“蛋”的存在,逼迫着一直“吃食儿”。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哪里有输出?进水管要快于出水管,才能保障一直有水。眼睛花得厉害,手机电脑蓝光伤害又加剧,多少人劝我中断或减少为每周一更,不想减少的我,采用讯飞语记来读,从而减少敲字所花时间。人总是有惰性的,若是减少更新天数,一旦开了头儿,肯定还会继续向下减,一直到停更为止,所以先不给自己减少许口,再咬牙坚持几年。每天“找米做饭”也是个不小的事儿,所以大家常开玩笑,看到某件事就说,今天这事又可以写进去了......素材很多,有些可以生发,有些若单纯的一点无法延伸,便再找其他素材。总之,一直在凑,在憋,在挤,在逼......我不知道该图啥?利吗?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名吗?没几个读者也没名。或许功利的事情挺多,一旦不想图啥,便显得没多大意义,也没有干头。当回忆的媒介,这是当时写日记的初心。至今,初心依然没改。就是在简书上写,也不是为了得到多少简书钻,偶尔一篇得的钻多,还大吃一惊,好像文章很一般的呀,怎么就被人收录了呀?唉,由他去吧。 有时候也非常神奇,只要定了目标,左转右转,犯点难,就容易实现,虽然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痛苦,但只要咬咬牙忍一忍就能迈过去。偶尔也有偷过的懒,后来发现,这些坎儿还会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解决不了的难题,它始终存在,仿佛肉中刺、眼中钉一般的存在,只有拔除了,才会有身体、心理的放松。我一直都是个菜鸟,只是每天逼着自己去完成自设的任务,很多时间里,只是像一个咬着自己尾巴玩儿的小狗在转圈圈,也没有什么进步。所以,极少有手痒的时候,逼迫自己脑子动一动、手指动一动,免得老年痴呆也好。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你本可以,但却没有。那么,为杜绝最可怕事情的发生,那就试一试,所有人都本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