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拍摄时我们常会加入倒影的元素,利用倒影与人物及环境相呼应,往往可以构成极具形式美感的画面,也可以借助错觉效应产生宽阔的视野,或拍出有趣的视觉画面。如此有趣的摄影元素,拍摄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前期准备 壹 1.拍摄时间 日出日落时分,基本无风,平静的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倒影显得格外漂亮,是拍摄倒影的最佳时机。 2.光线选择 景物的正面处在顺光或侧光时,水中倒影的轮廓和色彩最为清晰漂亮。光线好的时候,可以平均测光,日出日落时分,对亮处测光,使用较小的光圈,增大景深,这样会把景物及其倒影拍的都很清晰。 3.准备三脚架及必要的滤镜 三脚架可以保证小光圈或者长时间曝光情况下画面的锐利,CPL偏振镜可以更好的消除水面的反光,突出水中倒影。中灰渐变滤镜,可以用来防止天空过曝。特别是CPL对拍摄倒影是非常重要的。 拍摄介质 贰 拍摄倒影可以选择在能够产生镜面反射的环境,如:水面、玻璃或反光的建筑墙面、路面以及各种有着光滑表面的小物品。 1.水面/地面 水面和玻璃材质最适合拍摄倒影,影像也最为清晰。特别是取景环境十分简洁的情况下,倒影效果更佳。如果是在户外拍摄,要着重考虑在倒影中融入风光、环境,与人物相映成趣。倒影的呈现和拍摄角度有关,改变相机和地面的夹角可以改变倒影在画面中的大小及形状,此外还要考虑倒影和拍摄者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倒影与实景的比例更为接近,这时拍摄角度的影响就不明显了。 拍摄时紧贴水面以低角度取景,人物与倒影比例均衡,构图对称。而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水面显得很宽阔,可以突出前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细节。 2.位置较高的反光平面 如果是具有某些立体形态的光滑表面,其上形成的倒影有一定变形,应用得当可以产生非常有趣的效果。总之拍摄倒影要善于发现环境中的细节,调整角度把握好倒影的比例及形态是拍摄此类照片的重点。 整体采用对称的画面形式,融合框架式构图,在对称中又有变化。利用光滑桌面形成倒影,虽然细节不够清晰,但作为前景的同时与人物相呼应,增加了视觉张力。 3.玻璃墙面 拍摄玻璃墙面上的倒影,要注意观察,根据人物所处位置调整拍摄角度,让玻璃上的倒影更加清晰。还应该注意避免直射强光,玻璃上的反光会破坏画面完整;太阳角度比较低的时候,应避免人物的影子投射到反光墙面上掩盖住倒影,影响画面美感。 4.反光的小物件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能够产生倒影的物体还有很多,比如汽车、水珠、玻璃或金属制品等, 这种倒影可能出现在任何位置上。 拍摄构图 叁 一般来说,开阔的风景、简洁的环境比较适合采用对称构图,要视拍摄需要选择均衡结构或偏重结构,因此拍摄时更要注重“平衡”,既可以是比例均衡的居中对称,也可以在对称的同时改变整体结构,寻求更多样的形式变化。如果环境太过空旷或是难有规律可循的话,不妨尝试大面积留白,将人物主体及倒影放到一边,给人以想象空间。 氛围把控 肆 1.融入风光 倒影本来就是风景拍摄中极为常见的手法,拍摄时要注重整体氛围的把握。确定曝光数值时,不要一味看人物,而是综合整个画面。水面有反光,测光时会有一些偏差产生,一般来说略欠曝更有利于后期控制。 动态:微风中的倒影显得波动起来,水波涟漪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使用广角镜头融入更多环境,视野宽广,产生无限延伸的感受。 静态:风光和人物都呈现出宁静之感,仿佛时间凝结于此。使用长焦拍摄,画面有一定程度的压缩感,景物更显紧凑,也有利于把旁边无关的东西排除在画面之外。 2.只拍倒影 当倒影呈现效果很有趣味或者介质非常特别的时候,可以抛开人物,仅仅将倒影部分作为画面的主体,一般要保留反光介质的基本形态。除了形式上的美感,借助一些特别的物体,可以产生有意义的暗示,拍出极富故事感的画面。 多重曝光 伍 倒映在玻璃上的影像,与玻璃后面的真实景物相结合,成为如同重曝的影像效果。把窗户内外的景物加以叠合的时候,要注重两者的呼应及对比关系,可以借以强调两个人物之间的互动。此外,也可以用半剪影的方式表现人物,让后面的真实景物叠印在人物的轮廓中,增强画面的戏剧感。注意拍摄时阳光的入射角度不宜太低。 倒影的形式千变万化,没有规律,想要拍出不同的美丽倒影,就要掌握好快门的速度,而慢门则可以虚化倒影的细节,创造富有动感的特殊意境。在实践中多多留心、仔细观察,一定能拍摄出有创意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pexe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