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真正的衰老?看完之后恍然大悟!

 東泰山人 2021-11-19

人真正的衰老,不在于白发和皱纹,而是停止接受新的生活。聪明人看退休,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启。

01

有句谚语说得好,“人生六十才开始”,这是退休后的自由状态和一种豁达。正如孔子所说,“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六十岁以后,思想和行为才更符合外界客观规律,得心应手,成熟老练,才能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谛。

图片

大多数人退休后就把自己看成是“老年人”,过一天算一天。所以很多人往往放不稳心态,总感到退休后的日子没味道,不知如何过。

其实,人生六十才一个甲子,是生命新的开始。

一个人,六十岁前是为他人活。退休后才是为自己活,为何不好好地活一把呢?放正心态,做自己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开开心心、轻轻松松过日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退休是人生新的开始。

50岁是傲霜的白菊,60岁是雪中红梅,70岁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80岁是满山遍野映山红!

老年是人生的又一个港湾,生命的风帆在这儿停泊,又将在这儿重新鸣笛启航。

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02

一对80岁的老夫妻靠“旧衣服”穿搭爆红,一个月吸粉60万!

图片

原来,定义人生的从来都不是年龄,而是你是否拥有热情

爷爷叫万吉,奶奶叫秀娥。一起经营着一家70年的洗衣店,两人天天变幻新造型,靠穿那些被主人遗弃的旧衣服爆红网络。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变老一点都不可怕……

开店多年,洗衣店堆积了成百上千件无人认领的衣服,万吉和秀娥觉得很可惜。这些衣服就像他们两个人一样,到了老年无精打采,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孙子发现爷爷奶奶在店里经常无聊到打瞌睡,于是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银发模特养成计划”

“我发现他们总是花很长时间看着外面发呆,没在做任何事。在我从小的记忆里,他们会去烫头发,穿衣服也很讲究,老了之后却越来越随便了,好像放弃了很多事。”

于是他决定,为爷爷奶奶开通社交账号,通过搭配洗衣店里失去主人的旧衣服,让祖父母找回生活的动力和乐趣。

经过孙子的“造型指导”,那些闲置的衣服成了闪闪发光的存在。对于万吉、秀娥来说,工作了半个世纪的店铺直接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秀场,两位老人瞬间年轻了许多。

图片

“真的感觉自己忽然年轻了十岁!”自从洗衣店穿搭拍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爷爷奶奶的脸上多出了许多笑容,原本在他们眼中只是“孙子闲着胡闹”的项目,渐渐成为了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为了更好地和世界各地的年轻粉丝交流,两位老人还从头开始学起了英文。

图片

从勇敢做自己的万吉和秀娥两位老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80岁照样可以活得很新鲜,一切都由我们自己决定和安排

03

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

图片

72岁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因为硬核科普物理的视频走红网络。

能被这么多人看到并关注,吴教授感到有些意外,她觉得物理科普只是一件自己应该做的小事。

退休前,吴於人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她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带出一众“高精尖”学生。

图片

2010年,60岁的吴教授从同济大学退休后,仍然专注做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吴教授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

在吴教授手里,鸡蛋、花生、硬币等,都能成为实验用品,这些“脑洞大开”的道具,总是会在吴教授的马甲里出现。而这样满是口袋的马甲她还有很多件,伴随着她的教学实验生涯,已经穿了几十年了,如今72岁的吴教授仍然在坚持。

对于网友称呼自己为“吴姥姥”,吴教授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称呼,“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永远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图片

吴教授说做科普是自己的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物理的魅力,领略到科学世界的乐趣。

“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她说。

04

湖北汉川77岁的江成祜从教学岗位退休后,仔细研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从2015年10月开始,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勾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用5年时间手绘出一套长达50多米的四大名著画卷。

图片

虽然没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但江成祜仔细研读每一部名著,并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勾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经过五年多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这四本名著的人物绘画。对自己来说,可以提升绘画技能,也从这个绘画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五年多的倾心创作,江成祜的四大名著画卷终于绘制完成。他说做这些只是希望退休后能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用这种简单生动的方式,和大家分享经典文学的奥妙,为传承国学尽一份力。

图片

江成祜的小孙女江紫苒表示,“《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小说,爷爷画得非常好,我长大也要跟着爷爷学画画。”

05

美国老人曼弗雷德·施泰纳曾是一名事业有成的高校医学教授,退休后却苦学物理,终于以89岁高龄实现年轻时梦想,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图片

施泰纳十多岁时曾立志成为物理学家。不过,二战后,他的家人认为时局动荡时学医更好。施泰纳接受建议,1955年从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对这名血液学专家而言,医学研究虽令他感到满意,但他始终无法忘怀对物理学的迷恋。

老人说:“这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总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老是想,一旦我完成了医学研究,我余生实在不想就这么闲坐着、打高尔夫球或做类似的事。我想保持思想活跃。

施泰纳70岁时开始在美国布朗大学学习物理学本科课程,2007年攒够学分,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量子力学。物理学教授布拉德·马斯顿起初见到施泰纳时,怀疑他的能力,不久就意识到这名特殊的学生学习何其刻苦、态度何其认真,后来指导他写论文。

马斯顿说:“他写了许多医学论文,比我写的物理学论文还多。他已经拥有年轻学生必须学会的科学思维方式……曼弗雷德确实锲而不舍。”

虽然施泰纳不是世界上获得博士学位最年长的老人,但他的事迹鼓舞了很多人。

很多人都想问他,不再年轻时如何追逐梦想?

他的建议是,做你爱做的事,追寻你的梦想,无论梦想是什么。

结语

一个人的不幸,是从羡慕别人开始的。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会被外界所迷惑,而忘记自己真实的美好。拿别人的成功,动摇自己的信心,只会走向“我不行”的逻辑死角。余生,寻得一两个爱好,不再哀叹、勇敢前行,活出绚烂的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