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琦说 纵观我国近代史上的武术大师,最著名的当属“南北大侠”杜心武、“洪拳大师”黄飞鸿、“迷踪拳大师”霍元甲、“八卦神掌”董海川等。 如今,这些武术家们已然成为无法超越的传奇,江湖上只留下一抹传说,供后人品鉴。 霍元甲 随着时代发展,百姓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尚武之风”亦随之变淡,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健身运动。 所幸的是,作为功夫迷,咱们在影视江湖中,依然能领略到各路功夫明星的风采。 本期,思琦带大家走进“藏”在影视剧中的两位重量级武术大师,一位曾随周总理出访多国,一位堪称“最后的剑圣”。 一、“螳螂拳大师”于海 于海 提及于海这个名字,熟悉的人应该不多。 但提及他所出演过的角色,就都耳熟能详了。 在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片《少林寺》中,他是武艺超群的“师父”; 武侠片《通天长老》中,又成了世外高人“通天长老”; 电视剧《太极宗师》中,则扮演“太极宗师”陈正英…… 《太极宗师》剧照 对于演电影来说,其实是于海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武术而为之,只不过当成业余爱好罢了。 那么,于海的功夫到底有多高呢? 据报道,在拍摄《太极宗师》的第一天,同一剧组的周比利早就被于海老师的威名所吸引,便向他发起了挑战。 于海 众所周知,周比利乃是拥有多根金腰带的世界拳王,实战能力毋庸置疑。 为了一决高下,两人都事先约定好不戴护具,来了一场真正的“硬战”。 拳王周比利 但由于实力相当,最后两人谁也没讨到便宜,都不同程度受了伤。 疼痛难忍之下,两人只好重新戴上护具再战。 这场比武,虽然最后并没有公开比赛结果,但事后周比利直言于海的功夫相当了得,从他身上讨不到半点便宜…… 于海的螳螂拳 1942年,于海出生于“孔孟之乡”山东,从小就非常崇拜那些行侠仗义的英雄。 12岁那年,于海被父亲送到“中原怪侠”林景山门下,从此开启了系统的习武之旅。 喜欢武术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林景山师承范旭东,是“七星螳螂拳”的第三代传人。 螳螂拳大师林景山 收下于海的那天,林景山一眼便看出这孩子骨骼清奇,是块练武的好料子。 自此,于海深得林景山喜爱,在其悉心教导下学习正宗的“七星螳螂拳”。 除了练拳之外,于海也研习各种各样的兵器。 习武的过程中,他领悟能力超高,只需师父稍加点拨,便立即了然于心。 为了将螳螂拳练到炉火纯青,于海经常蛰伏于暗处,认真地观察螳螂捕食时的一举一动,然后逐一分析其微妙变化。 螳螂 某次,于海捉来了百余只螳螂,将它们全部放在一个屋子里。 霎时间,满屋子的螳螂振翅腾飞,形态各异,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而此时,于海迅速将这些“武术大师”们的一招一式记下来,再慢慢融入到平素所学中。 日复一日的琢磨和练习,于海在众多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成为螳螂拳真正的衣钵传人。 再后来,于海在全国各地广收门徒,将“七星螳螂拳”发扬光大,名扬四海。 剧照 1958年,林景山受组委会之邀,带着徒弟们参加了烟台市举办的武术比赛。 这年,于海16岁,武艺已经卓尔不群。 在他的带领下,“螳螂门”表现得十分优异,此后陆续登上了省级和国家级的赛场。 同年,于海代表山东省武术队夺得了华东区武术比赛的冠军。 紧接着,又在全国比赛中拔得头筹,自此入选国家队。 剧照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于海揽获了全国青少年剑术、棍术、螳螂拳等多项冠军,还将“全能冠军”收入囊中。 196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友国捷克斯洛伐克,便带上国家武术队一起前往。 在这支实力不俗的队伍中,于海有幸成为领队,带领健将们展示了华夏儿郎的武术雄风。 此后数年,于海先后跟着多位领导人访问了美国、缅甸、法国、土耳其等30余个国家。 自18岁开始,于海曾担任过国家武术队队长,教练、代表团团长等身份,足见地位之高。 ![]() 于海受邀指导剧团形体训练 此间,于海还研习了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其他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可谓博众家之长于一身。 而他的“用武之地”,主要表现在不但将国术带到了海外,还为中国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这位来自山东的武术天才,他不但是师傅林景山的骄傲,是家乡人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 ![]() 《南北少林》影照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邵氏、嘉禾、新艺城等影视公司的带领下,迅速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 1982年,受《少林寺》剧组之邀,40岁的于海受邀担任武术指导,并在片中扮演“师父”一角。 ![]() 要知道在此之前,于海并未经过任何有关影视方面的专业培训,能让他担此重任,可见剧组对他的信任度之高。 该片一经上映后,顿时引起了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张电影票一毛钱的前提下,内陆票房成绩竟然过亿,堪称空前绝后。 ![]() 《少林寺》影照 除此之外,于荣光、王宝强、赵文卓等人正是受《少林寺》的影响,日后才成了独当一面的功夫明星。 继《少林寺》之后,于海参演了《南北少林》、《太极张三丰》、《新少林寺》、《虎踞龙盘》、《叶问》等影视剧,多扮演武术大师之类的角色。 ![]() 《新少林寺》剧组合影 2015年9月,于海还出演了抗战剧《地雷战》,由他所扮演的“师父”,亲力亲为教大家螳螂拳,一招一式尽显传统武术的魅力。 ![]() 影照 某次接受采访时,记者凝重地看着于海问道:盛极一时的中国武术正遭遇门可罗雀的尴尬。传统武术“失宠”,随之而来的是武术文化内涵的失落、有传无承等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您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 于海不假思索地答道:中国武术以博大精深闻名于世,素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获得赞赏。虽然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老祖先留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武术精神,鞭策着华夏儿女不断向前,无惧无畏…… 如今,于海老前辈已经年近八旬,但他仍致力于培育下一代武术新人,劳而无怨。 二、“双手剑大师”于承惠 ![]() 于承惠 凭借《少林寺》,李连杰自此成了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 此后闯入香港,闯入好莱坞,被影迷们誉为“功夫皇帝”。 和他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大反派“王仁则”,其扮演者便是于承惠。 ![]() 《少林寺》影照 那年,于承惠已年过不惑,早就过了当演员的黄金年龄段。 但他只是醉心于武术,其实并无涉足演艺圈之意。 彼时,在武术界声名赫赫的他,实在不好推却导演的盛情邀约。 影视剧中,与老前辈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一袭长衫,一柄剑,一口长须,仙风道骨。 现实生活中,他着装轻便,待人亲和,看上去就像一位与世无争的退休大爷,没人会联想到他是一位武术大师。 ![]() 和于海一样,于承惠也是山东人,只不过他出生于山东蓬莱,比于海还大了3岁。 孩提时期,生在普通家庭的他十分调皮,就连走路也要张牙舞爪,小树小草经常遭殃。 之所以如此好动,其实源于他自幼就有一个武侠梦,梦想着将来能成为锄强扶弱的侠者。 在那个影视剧尚未盛行的年代,于承惠能将《三侠剑》、《七侠五义》、《岳飞传》等经典评书背得滚瓜烂熟。 ![]() 由此可见,他早就对“侠”字的定义有了很深的领悟。 12岁那年,于承惠开始到青岛的一所业余体校习武,主要学习螳螂拳。 21岁时,在青岛市举行的武术比赛中,他技压群雄,夺得了“全能冠军”,并被选入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 1963年,24岁的他在华东区武术比赛中,以一套“醉剑”夺冠,从此声名远播。 ![]() 不幸的是,在同年的一次训练中,一次严重的腿伤,彻底断送了他的武术生涯。 不得已之下,他从一位武术冠军,被分配到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那段时间,他郁郁不安,心中的痛苦无法言喻。 痛定思痛后,于承惠深深地意识到,虽然身体废了,但这一生都离不开武术,更不应该轻易被挫折压垮。 于是乎,工作之余,他重新开启了习武之旅,苦心研习各路武学。 ![]() 于承惠练武 某个暴风雨交加的夜里,于承惠看着窗外发呆。 就在此时,一只屹立于雨中的螳螂进入了他的视线。 电闪雷鸣之间,这只小家伙螳臂当车,迎风搏击。 这一幕令他遐想连连,顿时悟透了多年来“螳螂剑法”的桎梏所在。 1975年9月14日,于海终于完成了双手剑“螳螂穿林”动作风格的构思,并赋诗《悟剑篇》。 ![]() 不惑之年,他受邀担任宁夏武术队的教练,重新回到了逐梦武术之路。 多年后,在于老的剑谱中,他总结出了“双手剑”的20字要点:抽带云抹提,点崩撩刺击,绞截斩格劈,挑拨挂错洗。 彼时,根据导演张鑫炎的要求,于承惠将所学用到了电影《少林寺》中,为观众呈现了飘逸而又真实的精彩打斗画面。 ![]() 此后的演艺生涯,于承惠参演了多部电影,献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角色。 有如《少林小子》中的“鲍父”、《黄河大侠》中的“马义”、《南北少林》中的“赫索”、《四大名捕》中的“安云山”等。 ![]() 影照 近年来,因年岁渐长,于老师扮演的几乎都是绝世高手之类的人物形象。 有如李亚鹏《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黄晓明版《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邓超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李小龙传奇》中的“叶问”…… ![]() 剧照 除了在影视江湖中一展拳脚之外,于老师还在武打设计、武术教学等方面有着很深的建树。 在于老看来,能够将武术哲学与剑术相互交融,继而通过影视为载体展现出来,这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着很大的作用。 于老还认为:武打是一种抒情手段,要有特别的韵律,不能只讲求速度快,更不能太过花里胡哨。 ![]() 2015年7月4日,“一代剑圣”于承惠老前辈因病去世,享年76岁。 葬礼当天,半个娱乐圈的明星大腕前往悼念,送这位武术宗师最后一程。 无数人表示:于老爷子走了,从此再无江湖和武林。 ![]() 影照 综述于老的一生,从武术冠军,机械厂工人、武馆教练、武打明星、再到剑术大师,一切皆源自武术。 他是一位真正的武术家,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他能在影视中全方位地展现其武学精髓及哲学思想。 ![]() 如今,斯人已杳6年,音容宛在,经典犹存。 值得庆幸的是,他生前留下很多关于武术和剑术的资料,可供后人学习,避免了中华绝学失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