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邓子恢(12)

 兰州家长 2021-11-19
文章图片1

1939年4月,邓子恢与叶挺北渡长江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图为二人于途中合影。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移驻南昌。坚持闽西南游击战争的2000多红军游击健儿,于2月全部集中到龙岩白土,统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任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邓子恢调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3月,邓子恢和张鼎丞、谭震林率领新四军第二支队到达南昌。

在南昌住了一个月左右,邓子恢随新四军军部迁到了歙县岩寺。此时,他还兼任民运部部长和东南局的民运工作。

邓子恢在新四军政治部工作初期,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尚未到任。他在主持政治部工作时,特别强调部队宣传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宣传工作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敌后群众不了解我们新四军,因此宣传群众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群众对我军的同情和支持。为了动员各阶层群众积极投入抗战,他组织了军部服务团和宣传队,以戏剧、文学、美术、歌咏等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扩大党和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这年夏,邓子恢委派民运科副科长陈茂辉在南陵三里店洪塘村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抗日游击战训练班,受训的学员大都是当地士绅、青红帮头目和社会名流。开始,陈茂辉很感纳闷,认为这些人有什么好训练的。邓子恢向他解释说,这班人都是社会实力派,手下有许多门徒,如果把他们的抗日积极性动员起来,就可以增加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后来,这些受训的“老学员”,确实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月1日,新四军军部由岩寺进驻泾县云岭。8月,邓子恢到江南一、二支队活动地区视察,对一、二支队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新四军根据党中央正确方针,进军江南敌后,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威胁南京、上海,鼓舞了江南和沪、宁民众的日热情,获得了江南人民拥护,站住了脚跟。12月时,上海各界组织上海民众慰劳团,慰问新四军抗日将士。慰劳团抵达军部时,邓子恢及其他军首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慰劳团的一个记者对邓子恢说,江南民众都传颂新四军一个可以打死敌人四个半;甚至还有人说新四军有刀枪不入的法宝。邓子恢听完哈哈大笑,说:“法宝?那骗人的玩意儿除了在火烧红莲寺一类小说中有这些神话外,近代战争中还会有什么法宝吗?……不过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我们另有法宝,那么我们也可以承认,我们半年来一共打了200多次仗,差不多次次打胜仗,也因为我们次次用了一下'打胜仗的法宝’。我们的法宝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在部队和民众的政治工作上来保证每次作战的胜利’。”在慰劳团的盛情要求下,邓子恢向上海同胞作了题为《新四军怎样做政治工作》的长篇演讲,受到了慰劳团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1939年2月下旬,周恩来受中央委托,从重庆绕道桂林到新四军视察工作。2月23日,周恩来一行乘船沿着青弋江在章家渡登岸,邓子恢及军部机关全体同志在渡口把周恩来接到了云岭军部。周恩来在云岭期间,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和军部领导商定了新四军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此前,由鄂豫皖苏区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第四支队3000余人,根据党中央东进的战略方针,于1938年10月下旬先后攻克了淮南路西之无为、庐江、襄安等重要城镇,进而向淮南路东发展。四支队东进淮南,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1939年4月,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东进方针,迅速开创皖东抗战局面,军分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同志随叶挺军长到江北视察。4月底,邓子恢等随同叶挺从云岭首抵繁昌,然后在一个深夜乘坐一条木船突破日军江面封锁线,北渡长江。5月3日,经无为到达庐江县东汤池,然后转赴舒城东蒋冲四支队司令部。为加强和统一领导江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于5月5日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命张云逸为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为副指挥,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并责成邓子恢负责对四支队进行整顿。四支队经过整顿后,由徐海东兼司令员,以原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扩编成立了第五支队,罗炳辉为司令员,郭述申为政委。

此时,张云逸尚在大别山区与国民党桂系部队协商统一战线,江北指挥部在邓子恢等领导下,分别开赴津浦路东西两侧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邓子恢直接指导的第五支队,经过两个月的连续战斗,广泛发动群众,初步打开了皖东敌后抗战局面,为新四军继续向苏北、皖东北发展建立了巩固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