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田生态系统内的氮素有6个自然给源。水...

 大蚂蚁2011 2021-11-19
水稻田生态系统内的氮素有6个自然给源。
水稻田除了人类施用的有机无机肥料外,还有6个自然给源。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相信自然界的土壤肥力是逐年提高的,矿物质元素被植物吸收后还会归还给土壤,土壤矿物每年还在继续分解释放,秸秆等有机质同样会归还给土壤。反观人类,将秸秆移出田间,矿物质和有机质都被拿走,归还给土壤的只有单调的氮磷钾这几种元素而已。长此以往彼土壤是否还是此土壤该另当别论了吧!没有人类耕作的原始森林有参天大树,野果飘香;人类耕作过的土壤有农药的保护还生长着很多歪瓜裂枣。
1、氮素的来源
(1)灌溉水中含氮:据分析,华南农学院农场附近山岗溢流下来的雨水,含氮素0.0005%,磷酸0.0024%,氧化钾0.0146%,氧化钙0.0392%。
(2)共生固氮根瘤菌固氮:每年75——240公斤/公顷。
(3)非共生固氮:在根圈活动的非共生固氮菌,早已发现在稻田细菌(Azotobacter属的细菌)固氮能力为7公斤/公顷;旱地状态下的陆稻田细菌固氮54公斤/公顷。
(4)藻类固氮:蓝藻类在温度30-35℃,光照充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生长繁茂,固氮作用显著,每年固氮37-75公斤/公顷。可使稻谷增产5-15%(田中木郎,1976)。
(5)降雨供氮:在降雨时,放电带来硝酸铵等供给氮。一年中约10公斤/公顷。
(6)有机质分解供氮:在稻田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氮素化合物,被属于异养生物的一些细菌和菌类所分解,经氨基酸变成氨。参与这些分解过程的微生物,在早地土壤中以真菌类为主,而在潮湿的和淹水状态的土壤中,则以细菌为主。氨生成后,在硝化细菌作用下,经过硝酸氧化为硝酸,可直接为植物所吸收,成为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异养微生物所摄取。
2、磷的来源。磷酸的来源,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的种类和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一般水稻土含磷多在0.03-0.08%之间。
3、钾的来源。钾在岩石本身含量较多,我国土壤含钾量多0.5一2.0%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