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房子的那点事。

 凡心素简 2021-11-19

01

前不久,看了一篇写房子的故事。

一个姑娘,在深圳打工,买了一个39平方米的公寓。

在这个房子里,她生活了十几年,从单身到结婚,从生病到痊愈。

房子见证了她的人生,她给予了房子生命和温情。

我忽然想起自己。

上上周的一天,我在公号结尾写了今天是个特殊的一天。

这个特殊,指的也是我和房子的事情。



02

小时候,我也是有家的。

在城郊的一处院落里,房子盖得也算宽敞大气。

临街的一排房子用来做生意,面粉厂,面条铺。

生意也算兴隆,顾客源源不断。

后面的小院就是我们的家了。

我和姐姐一间屋子。

天生爱美的我在窗帘上绣了只小兔子,但可惜绣的歪歪扭扭,不堪入眼。

我还给屋子起了名字叫“文润阁”。

依稀的记忆里,院里种了棵桃树,后又改为橘树。

母亲爱干净,我也常常打扫,房子一直都是干净整洁的。

那个小小的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所有梦想。



03

但好景不长。

父母感情不和,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

于是,很多个夜晚,我们都被母亲带着在夜色中游离。

投奔过很多亲戚,遭过白眼,受过冷漠。

家在心里,是父亲喝醉的无理取闹,是母亲嚎啕大哭的悲苦无奈。

有点恐惧,有点疏离。

以至于后来很久,我都常常做梦,梦里是同样的场景,梦里的我在流浪。

四野茫茫,苍穹如血。

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去向何方。

于是,我长成了蒲公英的模样,永远在随风飞翔。



04

后来,我们去市里读书,母亲做些小生意。

家就成了老家,在身后渐行渐远。

搬过很多次家吧。

有些其实也算不上家,城中村的小院,一层又一层。

透过天井,可以看见四方的天。

青色的苍穹,像极了我灰突突的青春。

也因为此,小小的我就见过市井百态。

卖菜的阿叔早上三点多就要起床去进菜,他的妻子却永远在赌桌上。

隔壁牛肉汤店里的老板常常一身鲜血在屠宰。

街头地摊上的夫妻深夜两点多才收摊回家。

我站在自家店门口,看着来往的路人,对这世间无限怜悯。

有邻居夸奖说你家姑娘真贤惠,我妈看着我,吃吃地笑。

我也跟着笑。笑着笑着就想哭。

我哪里来的贤惠,我哪有资格贤惠。

温婉的笑容背后,我有的只是一颗坚硬的心。

我的刀工一流,利落无比。我拿刀恐吓过吃白食的无赖,我和蛮不讲理的流氓吵过架,我也可怜兮兮的和城管求过情。

所以,贤惠这件事是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专属名词。

和满身烟火的我,完全不相干。

我一直都善良,但我从来都不软弱。

人对我的好,我会加倍报恩。人对我的不好,我也会加倍奉还。

我所求的,不过是那条街上安稳度日。



05

大学几年,我很少回去。

好像每个假期,都在做各种事情,法院实习、检察院实习、社会实践……

忙忙碌碌。

家在心里,渐渐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三色鸽的面包棒、麦香味的牛奶、丁老二的米线一直是心里的惦念。

毕业后,我留在了昌城工作。

没有了学校宿舍,我和两个闺蜜一块租房住。

在电业局家属院里,那个老旧的小区成了三个女孩的家。

客厅破旧的沙发上,被我们用一条暖色毯子覆盖。

我们三个依偎在一起,看电视,嗑瓜子,说女生间的悄悄话。

小小的厨房里,我们做了很多顿饭。

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各种味道,像极了我们漂泊不定的生活。

夏天的蚊子齐心协力把我抬走,冬日暖气的声响轰轰隆隆,让我觉得自己睡在一个梦工厂。

可还是有很多的快乐啊。

那时的我们仨,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鸡毛蒜皮的生活。

我们的快乐和忧伤都来自爱情。

心和房子一样小。

后来,我们陆续结婚,陆续搬离。

但每当走到那里,我都会想起,我曾在这里停留。



06

大概,我太想要一个家了吧。

所以很快结了婚。

就像现在写故事一样,我总是会和每一个倾诉者聊她们的家庭。

透过故事,去探寻一切的起因。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带来的影响,是长久的,是根深蒂固的。

也因为这些背后的、久远的原因,让我们对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有句话是,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对我来说,太久的颠沛流离让我极度渴望有个家。

遮风挡雨也好,睡眠安歇也罢。

二十出头的我,极度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个稳定的归宿。

我没有安全感,我一直极度害怕被抛弃。

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里,我真的太孤单了,也不想再继续流浪了。

也真的有过一段安心日子吧。

小区位于市区中心,附近生活很便利。

水果店、饭店、药店,应有尽有。

吃完晚餐,还能去春秋广场溜达圈,看看热闹,淘几件稀罕物件。

院子南边的铁栅栏,一到春天就爬满了蔷薇。

东门的巷子是回民街,老婆婆做的菜馍松软可口,油酥火烧总是我让挪不开脚。

那个被改造后的房间,很快变成了我的公主房。

淡雅的壁纸,白色的公主床,好看的吊灯。

我在柔软的被子里,做一晚上的梦。

很珍惜那种安宁,也用心去经营那个家。

我把每个房间都打扫的一尘不染,玻璃窗也擦得干干净净。

甚至把每个抽斗都做了分隔,细碎杂物也规范有序。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

但我想尽己所能,让幸福长久一点。



07

12年到15年,我都在乡镇工作。

每日往返,骑着电动车到东站,坐鄢许公交。

可因为有家,所以就有期盼吧。

但到底是不是家呢?

我其实也不太确定吧。

有个傍晚,下了很大的雨,我没有赶上车,很晚才回来。

但也没有人问一句你是否到家。

那种无人问你粥可温,无人与你共黄昏的悲凉,我过早就体会过了。

所以,其实还是在流浪吧。

2015年,我搬去东区的一所房子。

那时,工作也转回了市里。

小区离单位很近,上班很方便。

房子装修很好,家具基本都是我跟着一块挑的。

客厅的那套沙发花了十万元,卧室的床和梳妆柜都是在云南的买的珍贵木材。

酒柜里放置了很多好看的摆件。

可其实,我不太喜欢。

可能是我的审美还未达到那种水平,总觉得颜色格调有点沉重。

可我不掏钱,坐享其成,也不发表任何意见。

房子是拆迁安置房,小区里住的都是村里人。

见面总是爱打招呼,虽然我也不清楚该叫姑姑还是婶婶。

有很多小孩子在楼栋门口坐着玩牌,脸和衣服一样脏兮兮的。

常常听到各种吵架声,低俗的语言响彻黑夜。

还有时不时的警笛声,划破梦的平静。

我在心里暗暗想,我一定要换个房子,至少以后有孩子了不能和他们一块在地上打滚。

这个房子,我住了两年多。

依旧很用心地打理,角角落落都擦拭如新。

只是很多时候,我都一个人安静地坐着。

开一盏昏暗的灯,坐在客厅,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

那些年,我没有朋友,没有交际和应酬。

我的世界,只有那个家。

厨房里煲的汤、阳台上晾晒的衣服,构成了我的全部。

可心是静的,也是知足的。



08

只是生活,总喜欢在你猝不及防时有点小曲折。

2017年,我休完产假回来,带着我妈和孩子租房子住。

租的房子在河湾新家园,离单位不远。

也是一个安置小区,三室一厅,也算干净整洁。

月租1600元。

对我来说,不算便宜。

但已经是我能力范围内,给我妈和孩子最好的条件了。

在这个房子里,孩子学会了爬行,站立,学会了含糊不清叫妈妈。

傍晚下班,我带着他在小区后面坐滑滑车。

他笑的小眼睛都没了。

陪伴他成长真的很治愈,我也慢慢开始重生。

也是在这里居住期间,我出了一次交通事故。

本来,我以为自己已经把这世间的黑暗和艰难都体验过了。

再也没有什么能打倒我了。

可是出事的时候,我还是好慌张,好无助。

我站在街头,失声痛哭。

城市不大,走几步就会遇见熟人。

可我在这里呆了10年,没有一个可以打电话的人。

那天晚上,我开着前保险杠全部坏掉的车,跟着保险公司的车去梨园转盘的停车场。

路上,我跟丢了车。

手机没电,我没办法导航。

在坑坑洼洼的国道上,车前车后都是大货车。

掉个头都很困难。

那天晚上,我感觉自己做了世间很大的难。

最后,终于把车停到梨园转盘那边的停车场,折腾到十一点多才回去。

这一切,我都瞒着我妈。

我怕她担心。

我想给她和孩子足够的安宁啊。

至今为止,我觉得那一天都是人生中顶晦暗的时刻。

我发了朋友圈,让所有的艰难一起来吧,4月19,是为记。

也许一切会否极泰来。



09

住了一段时间,但作为一个租客,我其实一直没有把那里当作家。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生活有很高追求的人。

可租来的房子里,我再丰饶的梦想也无法开花。

我不想去装修和装饰它,也觉得投资都是浪费。

我好想有个自己的房子。

也是机缘巧合吧,还真的很快定了房子。

在一个老旧小区里,办公室同事陪我一块看的房子。

只一眼,我就相中了。

很快签了合同,没有讨价还价,签的干脆利落。

20186月,我搬进了新房。

搬家时,我姐和姐夫从郑州来帮忙。

房子在五楼,没有电梯,我们往返了好多次。

中午搬完后,大家都累的气喘吁吁。

可看着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我还是好开心啊。

也是在拿到房产证后,我才真的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了。

我们所谓的扎根,其实不过是安身立命。

在一个城市里,有一处自己的居所,你便有了归属感。

你才觉得,你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



10

新的生活拉开序幕。

所住的小区,名叫“中原新村”,据说是电视台的老家属院。

也因为是家属院,盖得有点与众不同。

小区只有五栋楼,很多大户型,还有很多是一梯一户。

我住的这个房子,120平方,两室。

进门就是宽敞的客厅,半圆形的大阳台,阳光扑面而来。

所以看见它的第一眼,我就惊艳于心。

房子和人一样,需要有缘才能相遇。

而我也是真的爱上了它。

我写过《万丰路上的烟火人间》,写过《我住的地方繁花似锦》。

写这条路上抱着吉他唱歌的女生,提着篮子卖花的小姑娘。

写忽然间癫痫倒下抽搐的买菜大叔,写这条街上的鱼腥味和刚蒸好的馒头香味。

我甚至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遇见同一辆车。

尽管它有很多的不完美,它的院落过于老旧,它没有电梯,它冬天很冷,夏天很热。

但已经爱上它。

我看到的都是它的好。

我透过玻璃看到的月亮,皎洁温柔。

隔壁楼上种的菜,四季常青。

很多文字里,都流露出我对这里的喜爱。

我也倾注了很多心血,蚂蚁搬家似的置办家具,装了壁挂炉,打了衣柜。

我买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沙发垫、坐垫、鲜花装饰这所房子。

很久之后,我终于把一所陌生的房子住成了家。

我也终于成了真正的许昌人。



11

其实这些年,我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街道从破旧到崭新,建筑从古老到现代。

路面从狭小到宽广,房子从低矮到高耸。

巷子有巷子的美,高楼有高楼的风景。

我看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商场从无到有。

我和城市一样也在变。

可幸运的是,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好吧。

我增长的不只是年龄,还有心智。

虽然还没有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但已经不会遇到一点事情就哭哭啼啼,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

我在跌跌撞撞中前行,在摧残和打击中成长。



12

大概,房子住的愈久,感情越深。

我妈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喜欢这里的便利。

门口的街上,可以买到各种新鲜蔬菜。

小区的邻居,也都熟识。

她的适应能力,永远比我强。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不得不又开始考虑换房子的事情。

目前住的两室,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再加上姥姥来我这里,房子就更显得拥挤。

姥姥八十多了,腿脚不好,五楼她上得来就下不去了。

每日只能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

我不得已,又开始踏上看房子的行程。

目标很明确,很快找到了合适的。

要离单位近点,这样上下班就可以不用开车了。

不断上涨的油价加的让我心疼。

要有暖气,这样老老小小都不用受冻了。

要考虑到孩子以后上学的距离,生活购物要方便。

最好是临近河堤,这样妈妈有可以地方散步。

要求看着很多,其实也不高。

未来东岸华城的位置符合我的全部要求。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贵的我根本买不起。

看了几次房子之后,我开始关注法拍房。

今年房价下跌,是个买房的好时机。

但神奇的是,两次法拍房临到开拍都无故取消了。

我一度选择了放弃。

可有一天,我之前看的房子大幅降价,说是房东急用钱。

我忍不住又动了心思。



13

也是赶巧吧,我还真的遇见了合适的。

顶层复式,三室一厅,有地暖,有电梯。

虽然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楼层太高,比如房间有点小,比如它的装修差强人意。

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呀。

算是捡漏买的,在深圳做生意的房主急需资金周转,急售。

不然,我估计还是买不起。

买的是二套房,但的确是刚需。

即便这样,我也还是在一众土豪朋友的周济下才勉强付了首付。

一个姐陪我去签了买房合同,还帮我讨价还价了一番。

之后要做的就是尽快把老房子卖出去,缓解些压力。

双十一的时候,我没买一件衣服,全买家具了。

简欧现代风的白色沙发、圆形的茶几、床。

也不知到底省了多少钱。

就这样吧。

好像忽然也没了多大心劲,得过且过吧。

年底前,希望能够装修好搬进去。

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14

我常常想到底什么是圆满,什么才是理想生活?

没有答案。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这些年,身边的朋友过得都不错。

许昌的两个闺蜜也都陆续买了二套房、三套房。

在北京的闺蜜开了律所,也准备换房子。之前的房子是商住,有孩子后不便于落户。

上海的闺蜜不想压力太大,可能会回老家发展。

房子已经渐渐不是大家的心头大患,没有像《蜗居》里面那样的至关重要,但依旧是一个家很大的事情。

很多人,倾尽所有积蓄,也不过只是一处安身之地罢了。

所以我常常告诉自己,要知足,要珍惜。

而我,也真的挺幸福。

我每天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起生活,我每日都在陪伴,在用心去爱。

我的家,有妈妈,有孩子。

厨房有烟火,客厅有笑声,阳台有盛开的花,有很多很多的爱和希望。

想起2009年,我大二时,受邀去建业帕拉迪奥小区主持他们的第一届家庭节活动。

我对大家说,感谢建业给了大家一个家,而不只是一所房子。

房子不是家,只是冰冷的建筑。

有爱和温情才称得上是家。

所以,不管有没有房子,都希望我们和爱的人在一起,有一个温暖的家。

愿我们,有枝可依,有家可栖,有梦可期。

有生之年,只诉温暖不言殇。

END

晚安,你和世界。想要的都会拥有,得不到就都释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