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朱祥麟,别号通虚子。湖北鄂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湖北名医,湖北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被聘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等,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医垒心言》等医著11部,其中两部获部级优秀著作奖。诗论推重叶燮,词尚秦七。有《通虚子诗词稿》《通虚子诗话》《西长岭诗词选集》《朱忱诗剩辑注》等。 梁子湖棹歌 (一百零一首) ★ 朱祥麟(不倒翁) 余祖居梁子湖畔,梁子湖古称樊湖。目睹世代沧桑,每多乡愁感发。湖域溯源久远,历史绵长。山川形胜,物产丰饶。民风敦淳,人文鼎盛。诚鱼米之乡,文化之乡也。清朱彝尊,居嘉兴,感其家乡风土人情,有《鸳鸯湖棹歌》之作。余尝有诗云:“历代圣贤遗圣迹,百家风骨衍风流”(《咏鄂州》)。今仿其制,爰写《 梁子湖棹歌》一百首。大体以历史时间为序,限于篇幅,谨选择典型事物,予以讴咏,难免挂一漏万之虞;以急就成章,工拙莫计,览者幸勿见责。 (一) 梁子湖传说 烟波浩淼唱梁湖,神话声闻播九区。 沉没高唐翻水域,救民娘子敢捐躯。 (二) 娘子塑像 临水东山立翠微,平湖如镜射霞晖。 麻姑已历沧桑变,愿此安澜壮思飞。 ———————— 注:娘子塑像在梁子岛东山上。 (三) 谢埠金盆垴 开辟洪荒筚路难,打磨石斧制陶盘。 先民稼穑金盆垴,渔猎旋归霜月寒。 ———————— 注:金盆垴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谢埠街东。1958年于金盆垴西侧水塘中发掘出土石斧、石镰、石锄等,保存完好,乃新石器时代遗存。又出土有夹砂石陶、黒陶、红陶文物。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 樊 湖 神州画野始轩辕,鄂渚人丁渐日繁。 尧帝仲文新立国,湖山从此尽称樊。 ———————— 注:《武昌县志》据罗泌《路史·国名纪》载:“唐为樊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又曰:“殷为鄂国。”公元前帝尧时有樊姓酋长樊竖,字仲文,被封樊国为君。西山又称樊山,长港称樊川,梁子湖称樊湖。 (五) 鄂王城 熊红城郭敞都门,西傍梁湖洪水墩。 冶铸渔耕郊野旷,蒸蒸王气拥朝暾。 ———————— 注:公元前879年楚国熊挚红封为鄂王,建都鄂王城,位于今湖北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境内,即梁湖西岸之洪水墩。 (六) 田开阡陌 环湖山秀塞鸿轩,村落星棋花树繁。 阡陌田开粱稻熟,牧童短笛下丘原。 ———————— 注:《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七) 湖畔人家 东篱红紫斗芳菲,水岸烟村远树微。 养鸭棚边鸥鹭集,伫看日暮片帆归。 (八) 越人歌 溯流越女到梁湖,殊遇彩舟钟鼓娱。 温婉情歌动王子,交欢尽意在葭蒲。 ———————— 注:王子:子皙,一称黑肱,?—前529年,春秋时楚国楚共王之子,灵王之弟。《说苑·善说》记载:“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张翠盖而犀尾,班丽褂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据高艳文章认为,按鄂君所封鄂邑的地望位置看,“新波”当是梁子湖。梁子湖西周时称樊湖,战国时称鄂渚,今称梁子湖。 (九) 谢埠铁铺咀 满坡铁矢楚遗存,遥想烘炉触尚温。 月夜烟腾郎面赧,铁流星溅照寒村。 ———————— 注:谢埠铁铺咀裸露大型冶铁工场,系春秋战国时期冶铁遗址。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十) 鄂君启节 铜铁桑麻甲九寰,鄂君贸易越重关。 商船持节平明发,风展云旗过虎山。 ———————— 注:鄂君启,春秋时期楚怀王之弟。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免税证件——金节。铭文详细规定了水陆运输路线、车船大小与数量、运载额、运输货物的种类、禁运货物和纳税及免税情况等。其从鄂王城出发由梁湖过虎山入长港,出樊口沿长江可达扬、越等地进行商贸交易。(参考张后铨《鄂君启节的价值与东鄂地望》) (十一) 屈原过鄂渚 迁流别郢涕滂沱,鄂渚徘徊发浩歌。 远涉湘沅殉故国,余何所畏问天河。 ———————— 注: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曾任楚怀王之左徒、三闾大夫,力主联齐抗秦。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有《天问》《怀沙》等。谓“定心广志,余何所畏俱兮?”文献注鄂渚谓相传在今湖北武汉市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观《尔雅》:“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然则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有小洲乎?此乃梁子湖中梁子小岛也。今鄂州亦称鄂渚。 (十二) 春申君黄歇墓 廿年辅国举宏纲,固位酿灾堪惋伤。 千里封吴疏水道,自兹黄浦号申江。 ———————— 注:春申君黄歇(公元前314—前238年),出生江夏,曾任楚相,多所建树。封吴地,任间疏理河道,平水患。民感念之,将黄浦江改称申江,上海今简称申由此也。其墓在梁子湖西岸之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 (十三) 樊哙墓 瞋目鸿门叱楚王,幸从剑底走刘邦。 英雄百战身先卒,简册名垂属汉皇。 ———————— 注:注:樊哙(公元前242—前189年),汉开国元勋,鸿门宴勇救刘邦,封舞阳侯。其墓在武汉市江夏区龙泉马峰山下。 (十四) 沼山烽火台 樊口屯兵战事开,黄旗沼岳筑烽台。 营前走檄流星火,关羽横刀震九垓。 ———————— 注:《三国志·刘备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刘备从鲁肃计,进驻鄂县之樊口。”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当阳败于曹操退据樊口屯兵,后联合孙权抗曹,为赤壁大战前夕。从樊口溯樊川而上,乃有关羽于梁湖虎山旁矶石磨刀及沼山筑烽火台之史实。沼山在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境内。 (十五) 武昌山屯兵 武昌山据好屯兵,湖驶舳舻扎寨营。 选徙郊坛称帝位,孙权构筑武昌城。 ———————— 注:孙权221年从公安迁鄂县据武昌山屯兵,操水军于梁子湖。于229年在县南郊即位称帝,并改鄂县为武昌,筑武昌城,是为黄龙元年。宣读《武昌即位告天文》。武昌山在鄂州谢埠境内。 (十六) 武昌刀剑 探源跋涉纪班班,采矿筑炉火焰斓。 铜铁精良刀剑铸,吴王尤重武昌山。 ———————— 注: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南朝梁著名医药家、文学家。著《古今刀剑录》载:“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十七) 朱妃庵 迁都建业雁分行,留滞吴妃恋武昌。 为爱梁湖风物好,尼庵鸣磬日焚香。 ———————— 注:朱妃庵又名龙凤寺,位于沼山南麓。三国·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为妃朱氏建别墅于沼山,后孙权由武昌迁都建业。朱氏眷恋武昌山水,谓:“生不还建业,卒饮武昌泉。”孙权遂于沼山建庵供其修行。语传朱氏每思建业,便到庵后山眺望,人称其山为妃子垴。 (十八) 孟宗母墓 哭竹曾经风雪严,示儿还鲊守清廉。 叮咛训诫垂型范,荒冢离离月影添。 ———————— 注:墓在江夏区凤凰山。吴·孟宗(218年—271年),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人。传“孟宗哭竹冬生笋”为二十四孝之一。孟宗官至迁光禄勋、右御史大夫。主管渔业,亲自捕鱼精心烹制后送给母亲。其母返还,并责之以道,表现出一位贤母严守操守的可贵精神。后以还鲊指称贤母,以鱼鲊表达为官清廉。 (十九) 青峰山 萦青缭白上层巅,西眺梁湖寺外船。 新雨初停心似洗,空明倚树听流泉。 ———————— 注:青峰山在鄂州太和镇谢培村境内。 (二十) 青峰寺 桧柏禅林日照晴,香燃心静篆烟清。 风尘叩访消残梦,静听钟鸣醒世声。 ———————— 注:晋·永平元年(291年)五台显通寺高僧宗隆禅师于武昌青峰山(山在今鄂州太和镇谢培村境内)结庐为寺,取名青峰寺。《湖北通志·古迹》:“青峰寺在武昌县南一百二十里青峰山下,唐宋以来名僧东晓、豁然尤著。”史载陶侃、庾翼、宋武帝刘裕、唐高僧贯休、栖一、宋将岳飞、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康熙等等皆曾驻足此寺。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智隐法师携祖传兵书《帷幄蕴略》入青峰寺。元惠帝至正十年(1350年)刘伯温来寺得智隐赠此兵书。 (二十一) 太尉寺 国难平夷任武昌,西门植柳驻春长。 丝绦绕寺平芜绿,太尉乡魂在庙塘。 ———————— 注:寺在鄂州梁子湖区涂镇庙塘村,始建于东晋,纪念陶侃(259-334年)。陶侃东晋名将,封长沙郡公。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在西门广植柳树,人称官柳。 (二十二) 思庾亭 水环丘阜拥云亭,对影南楼一梦惺。 风雨江山撑半壁,武昌嘉誉有遗馨。 ———————— 注:庾翼(305年-345年),东晋安西将军,接替庾亮镇守武昌。其工书法,与王羲之齐名,有文集二十二卷。涂镇张远村有庾翼读书堂,对面建思庾亭。亭联:此老足去思,位极勋高,东晋河山承再造;兹亭留纪念,人亡物在,南楼风月共千秋。 (二十三) 金牛龙山 龙山龙穴有龙居,旱祷龙吟雨露嘘。 百里樊湖肥稻菽,陶潜濡墨记当初。 ———————— 注:东晋末田园诗人陶渊明(365—427年),有《续搜神记》,亦称《搜神后记》,卷十·虬塘:“武昌虬山有龙穴,居人每见神虬飞翔出入。旱岁祷之,即雨。后人筑塘其下,曰虬塘。”晋·史荃《武昌记》:“武昌有龙山,欲阴雨,上有声,如吹角。”虬山即今大冶市金牛镇境内之龙山,并见《武昌县志》。 (二十四) 武昌山毛人 古鄂山重林木深,年荒岁远野猿吟。 牵衣释惧知人意,赠果回眸不复寻。 ———————— 注:陶渊明《搜神后记》载:“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忽遇一人,身长丈余,遍体皆毛,从山北来。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精因采茗.须臾复来。乃探怀中二十枚橘与精,甘美异常。精甚怪,负茗而归。”《武昌县志》载:“山在谢埠之南。武昌以武昌山为名,孙权都所”(《宋史·地理志》)。 (二十五) 宋文帝赈灾 大虑洪涛势接天,躬亲民瘼察灾田。 题诗幸得村名永,力拯哀鸿起九渊。 ———————— 注:南朝·宋元嘉元年(424年),文帝刘义隆亲临武昌樊湖赈灾,考察九十里樊川至游家林。见景生情,吟诗云:“雨浥轻尘,山黛长迹岭。樊溪曲回,水湾九十新。”后武昌官员取诗中“长”“岭”二字,易游家林为长岭,即今之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镇。 (二十六) 梁元帝咏梁子湖 御辇幸临梁子湖,水天一色乐高呼。 愿同鸥鹭交良友,淘洗尊容不道孤。 ———————— 注:梁元帝萧绎(508―555年),有《梁元帝集·咏梁子湖》:“梁湖烟树密如云,水色天容两不分。莫问山川谁作主,鸥朋鹭友尽堪群。” (二十七) 沼山凌霄峰 秀出凌霄南斗旁,樊湖落影水苍苍。 高林日射猿千岁,乐与优游鹤梦长。 (二十八) 沼山大寺 鈡传空外碧山丛,精舍重恢风雨中。 碑断云霞遗劫迹,难从题壁觅先踪。 ———————— 注:寺始建于唐朝贞观(627—649年)年间,殿宇恢弘,屡毁屡修。寺庙旁有乾隆年“上云下霞和尚墓”断碑。朱忱有《沼山大寺题壁》:“兵火头陀老词客,年年都在乱离中”,今不复存。 (二十九) 太白港桥 叠嶂层峦欲畅游,港湾风雨滞行舟。 山民垒石铺桥径,渴待诗仙一放讴。 ———————— 注:大诗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相传李白欲览沼山胜景,然沼麓水下注梁湖为大港,港汊水阻,又因风雨未能前往登山,后人遂名太白港。山民修筑石桥,故名太白港桥,在沼山脚下。“惟斯桥之建,不知创始何人”(见《武昌县志·重修太白港桥记》)。 (三十) 灵泉寺 天马峰南问佛先,霜钟余响静如禅。 泉声永夜伤孤枕,明月空潭梦皎然。 ———————— 注:寺在武汉市江夏区天马峰南麓,为唐·高僧皎然取名,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规模宏伟,毁于清末。今重修,占地130亩,誉为“福地仙壤”,为华中南地区著名寺宇。 (三十一) 长兴寺 莲山穴石暮生烟,苍发隐沦为问禅。 烛烬消愁香绕寺,月光如水水如天。 ———————— 注:寺在鄂州太和镇莲花山,始建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武昌县志》载:长兴寺“宋咸平时建,寺北石上有穴,相传为仙人拄杖处”,乃禅宗佛地。后唐宰相王建立晚年皈依禅宗隐居为僧于此。 (三十二) 灭金英雄孟珙 壮举亡金誉满朝,尚文风雨绍诗骚。 千秋遗冢松烟碧,肃拜村姑奠楚醪。 ———————— 注:孟珙(1195-1246年 ),字璞玉,号无庵居士 。祖籍曲沃(今山西临汾),随父徙居武昌。南宋理宗年间军事家,民族英雄,左武卫将军孟宗政第四子 。灭金抗蒙,累官枢密都承旨、封汉东郡开国公等。又注重文教事业,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书院、南阳书院。精研《易经》,通佛学。著《警心易赞》《无庵法语》等。《全宋诗》《全宋文》辑录其诗文。殁后葬武昌贤庾乡紫金山,即今鄂州梁子湖区涂镇徐家桥。《武昌县志》有载。 (三十三) 湖泗南桥 石拱南桥气若虹,便民车马贯西东。 小河静静澄明月,垄亩黄云飞远鸿。 ———————— 注:桥建造于元代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为石拱桥。武汉市江夏区大屋饶村所藏《饶氏宗谱》记载,该桥系元代当地富户饶东山出资修建。桥拱呈半圆形,影映水中,虚实相连,如明月一轮,显现田园风光恬静之美。至今仍能通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四) 龙川书院 开启黉门七百年,虬川传道着鞭先。 敦诗说礼殚精力,多为湖乡育俊贤。 ———————— 注:《武昌县志》:“龙川书院,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金牛镇。元至元末,士之集于镇者,筑精舍肄业,设山长。”民国时名虬川中学,今属大冶市金牛镇中学。 (三十五) 明太祖临幸青峰寺 古刹御题圣意彰,樊湖临幸立苍黄。 书传韬略能定鼎,一统江山坐玉堂。 ———————— 注:明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同刘伯温来青峰山。为感谢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在此取得《帷幄韬略》18册宝籍,由是而得天下,特御书“青峰古刹”(参见前青峰寺)。 (三十六) 龙泉昭陵 斜阳寝殿暮云蒸,王气杳然岁月恒。 翁仲寒烟浑不语,龙泉山下望昭陵。 ———————— 注:昭陵在江夏区龙泉山天马峰下,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1364—1424年)藩王陵,另有其子孙八陵墓以及多处名贤墓葬遗存。 (三十七) 熊桴兵部左侍郎 荟蔚冈陵云水重,人豪腾跃布英风。 樊山伏虎松林震,赤胆平倭剑气雄。 ———————— 注:熊桴(1507-1569年),武昌贤庾乡(今湖北鄂州梁子湖区公友乡)人。语传其少年读书于西山。一天日暮,见一猛虎蹲在门外,虎视眈眈!熊吼道:“我钟山川之灵,当捐躯报国,岂可为你这恶兽充饥!”吼毕,虎贴耳拽尾而去。其系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太仓州,郡大治。以御倭有功,擢佥都御史巡抚广东等职。卒赠兵部左侍郎。有《水陆事宜》《抗粤疏议》《诗选》《乡约》《镜湖集》等。 (三十八) 阎尔梅《樊湖曲》 为挽亡明四海呼,征鸿碌碌过樊湖。 悯农税重苛如虎,太息桃源亦旷芜。 ———————— 注:阎尔梅(1603—1679)明末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反清复明,奔走国事。有《白耷山人集》。过梁子湖访友人,有《樊湖曲》二首。诗曰:樊湖“本是神仙宅,翻为罾网窟……远灯高下联,猛虎瞪双目。”“麻桑苦价廉,宁堪供税粮……桃源岂无路,恨不获渔郎。” (三十九) 周士皇御史 儒生草野跃龙门,茂德勋劳彝鼎存。 高处庙堂忧里庶,排难救困万民尊。 ———————— 注:周士皇(1637—1700年),武昌贤庾乡(今梁子湖区涂镇张远村周秦封湾)人。康熙十一年进士。曾任河南扶沟知县、云南司员外郎,授御史等。为官正直,捕盗安民,免税赈灾,护商除奸,修建学宫,有政声,屡受皇上褒誉。著《坡亭集》《裁云阁集》。 (四十) 磨刀矶关帝庙 关羽磨刀符石湾,凛然遗像壮人寰。 有桥无水飞云鹤,有庙无门对虎山。 ———————— 注:《武昌县志》:“关帝庙在县西南九十里符石乡长港口(即梁湖出口入长港之虎山西北一里许之矶石上)。磨刀矶相传为关壮缪磨刀处。康熙三年建,后毁。光绪二年,余姓倡捐重修。”原庙二层,蔚为壮观,毁于1954年大水。1978年因修梁湖节制闸取石,矶石被彻底炸平,存地名磨刀矶节制闸。 (四十一) 船阻寺咀 商行忽值雨风狂,寺咀停舟累夜凉。 为卜前程臻福履,鸡鸣古寺上高香。 ———————— 注:《武昌县志》载:“鸡鸣祠在县西南九十五里,符石乡沙湾堡,康熙初重建。”祠基地傍梁湖,称寺咀,鸡鸣祠在梁子湖区长岭镇沙湾庙下刘村,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据考证记载,祠旁有新石器时期遗存。 (四十二) 梁子魁星楼 奎星高照起层楼,文运亨通寤寐求。 百里梁湖承惠化,华章新撰播芳猷。 ———————— 注:魁星楼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梁子岛东山山麓。三层六面角,浮雕“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精美传神。原楼毁,2012年重建,朱朗如撰《重建魁星楼记》,载《鄂州日报》。 (四十三) 张拱北慈善家 门前湖柳映朝暾,世代渔耕礼信存。 人念修桥张拱北,乡贤义举以名村。 ———————— 注:张拱北(1702—1769年),武昌符石乡符二里(今鄂州沼山镇桐油村)人,三代业盛,“资财甲于一邑”,清代中叶武昌著名慈善家。乐善好施,睦邻解难,修路办学。承远祖九祯、松谭公屡修太白港桥,乡人誉为义士,其村被称为张拱北村。 (四十四) 梁子镇瓦窑澥 探访陶墟到瓦窑,熊熊炉火照天烧。 精工媲美唐三彩,勤业应称乡曲豪。 ———————— 注:梁子镇瓦窑澥于1974年发掘,为清代窑址。出土壶、碗、罐、匣等陶瓷制品,曾赴英国展出。1981年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十五) 潘克溥知县赈灾 万虑洪涛没野田,生民悬罄息炊烟。 修堤劝赈筹长策,劳怨抛除感载天。 ———————— 注:清道光武昌知县潘克溥任内(1840——1844年)数度赴梁子湖灾区指挥修堤及设粥厂赈济灾民。朱琢章有和诗纪其事,见朱祥麟编《西长岭诗词选集》。 (四十六) 张裕钊内阁中书 渊雅辞章夸老成,桐城大纛续高擎。 甄陶晋魏瞻浑穆,独步书坛享颂声。 ———————— 注:张裕钊(1823—1894年),武昌符石乡(今鄂州市梁子湖区龙塘村)人,曾门四弟子之一,内阁中书,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著《今文尚书考证》《左氏服贡注考证》《濂亭文钞》,后人辑录《濂亭遗诗》《濂亭文集》《论学手札》等。其张体书法传至日本。 (四十七) 朱庆甲医家 蹑足岐黄握化机,扶危每是接春归。 立言泽被千秋后,如在徽音共仰睎。 ———————— 注:朱庆甲(1831—1895年),武昌符石乡长岭街(今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镇)人,治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著《伤寒辩论》《医学入门》(今易名《中医入门》再版);参与编修《武昌县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活人无算,声震鄂冶。医传六世,衍为中医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鄂州中医志》载其事迹。 (四十八) 柯逢时庶吉士 忠君难悟厦将倾,日薄不甘湖海情。 踵事岐黄腾绝轨,为除民瘼磔三彭。 ———————— 注:柯逢时(1845~1912年),武昌灵溪乡(今属大冶市金牛镇袁铺村老鸦泉湾)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点翰林,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按察使、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慈禧称其为“理财专家”。生平喜著书,藏书数万册。建“柯家山馆”、“息园”藏书楼。暮年在武昌设医馆,招收学员,传播医学知识。经刻印书籍有《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大观本草札记》《武昌医学馆丛书》等等。所刊刻多为经世实用之书,内容严谨,深受后人好评。参与纂修《湖北通志》《应山县志》,主修《武昌县志》。 (四十九) 朱菜香举人 案牍劳神忠帝廷,贤豪获赏戴花翎。 精勤述作称渊富,楼阁珍藏万卷经。 ———————— 注:朱菜香(1848—1908年),武昌符石乡(今鄂州沼山镇朱山东)人,光绪举人,任江苏巡警道等,加二品御赏戴花翎。其子朱庆年与父为光绪十五年同科举人。张裕钊谓“朱菜香父子同科,可谓奇绝”(见《文物春秋·张裕钊主讲莲池书院时的几封家书》)。相国王文韶、张之洞等称其为奇才。著《经律剖记》《五经心得》《五经解难》《约编刑案》《编沼山》《诰古文词日记全集》共108卷,藏书万卷。 (五十) 同门三进士 樊湖姓氏溯源长,耕读劬劳世代昌。 朱宅同门三进士,尊儒复礼久流芳。 ———————— 注:武昌符石乡东边朱村(今鄂州梁子湖区太和镇东边朱村)清末有朱子春(1850—1905年)、朱梦春(1854—1901年)、朱懋春(1862—1922年)三兄弟先后考取进士,乡里传为佳话。 (五十一) 张后沆外交官 鼎出名门育俊才,扶桑万里锦帆开。 睦邻任是倾心力,岂料风云海上来。 ———————— 注:张后沆(1854—1895年),武昌符石乡(今鄂州市梁子湖区龙塘村)人,张裕钊长子,监生州同衔。1881年随黎庶昌出使日本,广交朋友。1887年任陕西候补同知,署陕西宁陕厅扶民同知至终。诰授奉直大夫、诰封朝议大夫,为梁湖史之第一任国家外交官。 (五十二) 虎山塔 烟笼古塔翠微巅,玉笔通天太史传。 碧水粼粼澄静影,湖山钟秀万斯年。 ———————— 注:梁子湖入长港口之虎山原有古塔,不知初建于何时。朱琢章(1796—1874年)《九日登虎山》有“烟笼塔影千寻静,日射波光四面浮”句(见朱祥麟《西长岭诗词选集》),古塔不知坍塌于何时。清末进士柯逢时主持重修,命名玉笔通天塔。 (五十三) 刘艺舟演艺家 献艺梨园为救亡,饰装牛鬼刺猖狂。 频遭通缉行舟险,矢志不渝兰蕙芳。 ———————— 注:刘艺舟(1879—1937年),鄂州梁子湖区沼山镇畈雄村人。1901年渡日入早稻田大学读理化,加入同盟会。1912年率领“北方共和急进会”夺取登州、黄县,被推为“登黄大都督”。后致力于演艺,宣传爱国主义、揭露满清黑暗统治、反蒋,鼓吹革命,屡遭通缉。编演《黑奴呼天录》《石达开》《明末遗恨》等。 (五十四) 宋教仁晚泊梁湖 千程佩剑泊梁湖,野树天低望月孤。 荆棘哀鸿家国渺,夜阑不寐苦踟蹰。 ———————— 注:宋教仁(1882—1913年),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时曾在大冶金牛镇刘复家避难,泊梁子湖,后流亡日本。有《晚泊梁子湖》:“日落浦风急,天低野树昏。孤舟依浅渚,秋月照征人。家国嗟何在,乾坤渺一身。夜阑不成寐,抚剑独怆神”诗作。 (五十五) 盛蔚庵名儒 北伐归家雨夜阑,传经说礼挽狂澜。 诗坛名噪清新格,月曙漪流独钓寒。 ———————— 注:盛蔚庵(1892—1972年),鄂州市长岭街人,武昌府中学毕业。1918年结识南社诗人沈太侔,执弟子礼。1926年参加北伐,充十五军记室。归里执教于大冶县金牛镇虬川中学,又于故里设塾馆等,颇负盛名,然命途多舛。曾任《武汉日报》副刊编辑。著作多种,俱佚失,后人辑存《二盛遗作选》。 (五十六) 杨东来名儒 汲古穷经白发新,孜孜立说惜芳辰。 西宾授业杨夫子,乡志编修第一人。 ———————— 注:杨东来(1894—1945年),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月山村人。1918年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受业于黄侃,复师事湖北国学馆馆长王葆心。执教于湖北省立一高、省立师范等校。著《左传古音考》《史记假借字考》《澹岩文存》《澹言家书》《儒学发微论》《澹岩诗词》《澹岩楹联集》,惜散佚。所著《月山乡土志》开创乡村撰志先例,现存北京、上海等图书馆。 (五十七) 朱莲英烈士 樊湖秋瑾倡平权,斗恶横眉敢执鞭。 魑魅屠刀悲溅血,昆仑屹立向苍天。 ———————— 注:朱莲英(1895—1930年),鄂州太和镇胡朝英村人。少时读私塾,青年从教。北伐胜利后,参加农运,宣传男女平权。大革命时期参加赤卫队,被推为妇女代表,积极组织群众惩恶,攻打反动武装。大革命失败后,落入敌手,受尽酷刑被害。 (五十八) 朱黻华诗家 梁湖罢钓写温柔,诗匹晚唐与晋俦。 秋柳吟酬夸七步,坫坛文质衍风流。 ———————— 注:朱黻华(1901—1944年),鄂州长岭街人。人评其诗谓“由渔洋而入晚唐诸子堂奥,直抵子建室宅,故葩而秀实,劲而宕逸,大家也。”(《朱氏宗谱·朱黻华诗人传》)有《静修室吟草》、《佛航诗稿》。其年不及二十,以《感怀》诗刊于《大汉报》,诗名鹊起。其《题梁湖秋钓图》:“藕花深处不胜秋,罢钓归来月满舟。侬自烹鱼郎买酒,湖风湖水亦温柔”诗,脍炙人口。公尝过大冶文章家朱国祯翰林之童师吴遯丞老人书馆,其高足诗人陈其武出示所作《秋柳》八律索和。公伏案片刻,次韵而就。句句咏柳,而无一柳字,如宿构然。老人及门人哑然久之。神速若是,具七步八叉之敏,若今可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矣。 (五十九) 八一梁湖暴动 梁湖暴动赤旗张,血洒山原黯日光。 为解倒悬宁掷首,人民犹自忆汪洋。 ———————— 注:汪洋(1908—1932年),本名盛浩如,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街人,1929年曾任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1930年在太和组织发动“八一边境农民暴动”失败。1932年在阳新县龙港组织农运被地方反动民团包围,中弹牺牲。 (六十) 王苏烈士 投身烈火自儿时,抗暴驱倭屡赴危。 为救同袍宁死我,江滩血洒鬼神悲。 ———————— 注:王苏(1911—1941年),鄂州梁子湖区涂镇下场龚家咀人,1927年参加童子团,协助农运。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抗日。任鄂南游击地委委员、军事部长,兼任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五团团长。1941年7月6日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于葛店夏家榜召开扩大会议,被日伪包围,部分同志突出重围。王苏本已隐身群众之中,因日伪胁迫村民,遂挺身而出,后被杀害于鄂城江边。 (六十一) 刘尊祺编辑家 鼓吹革命访延河,踏遍神州发浩歌。 文化交流为鼎力,朱颜减尽鬓丝多。 ———————— 注:刘尊祺(1911—1993年),鄂州梁子湖区刘河村人。毕业于北平基督教青年会财政商业专门学校。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理事,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聘为塔斯社翻译兼记者。1939年到延安访问毛泽东主席。上海沦陷后,任中央战地记者,创办《联合日报》,任英文《中国日报》总编辑等。为中国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翻译《死人之屋》等多部;撰著《美国》《美国侧面像》等。 (六十二) 朱忱诗家 黄卷青灯漏转三,传经卅载有余甘。 汉皐野史丛谈录,深婉诗追陆剑南。 ———————— 注:朱忱(1916—2000年),鄂州长岭镇人。少年师从名儒余幼卿。稍长,师事朱黻华学诗。旋入武汉受业于胡国瑞教授。执教于四川合川师范学校、武汉市二中、江汉大学,曾借调至湖北大学。民国时偶访濮国旧城,适逢毕业学生办画展,乃竟一夕之勤,依画意题诗百绝。几乎每五、六分钟吟成一首,其七步八叉之敏,传为佳话。诗风古体投傍青莲之门,近体多效小杜兼剑南气息,亦好为语体。为《汉语大字典》《汉语成语大辞典》《汉口丛谈》等书的编篡者之一。散佚诗稿经朱祥麟辑注为《朱忱诗剩》梓行。 (六十三) 马鞍山抗日 家山扼守赣湘衢,日寇猖狂欲进驱。 豪气干云能守土,英雄浴血尽捐躯。 ———————— 注:马鞍山在太和镇胡进村境。1938年10月21日,国民军朱炎晖旅长驻守马鞍山,阻击夺路进军武汉的日军第九师。浴血奋战三昼夜,全军覆没,重创日军,为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打下良好基础。 (六十四) 梁子北山碉堡 荒山堡垒没蒿莱,寻迹岩巅踏翠苔。 闻道昔年鏖战急,倭夷溃败怕重来。 ———————— 注:1944年1月25日,日寇600多人、飞机6架、皮艇多艘,进犯梁子镇,军民奋起抵抗,歼敌400余,击毙队长渡边。 (六十五) 太子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同袍修戟逐倭奴,血洒湖山神鬼愁。 今到碑前三肃拜,勿忘烈士记当初。 ———————— 注:纪念塔在今武汉江夏区太子山。 (六十六) 月山汉津港革命烈士纪念碑 数年兵火扰樊湖,太息北山村野芜。 赖有仁师平匪患,丰碑血染纪功殊。 ———————— 注:1945年5月鄂豫边区四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奉命在月山全歼马钦武日伪顽匪。碑在鄂州梁子湖区东沟镇月山村。 (六十七) 长岭街市 百年古镇傍梁湖,青石长街接四衢。 商贾交流连夜市,随时能买武昌鱼。 ———————— 注:《武昌县志》载:“长岭街……乾隆间市廛始盛”,县衙在此设粥厂以赈济灾民。是处两岸渔舟,长街车马,纵横水陆交通,人烟密集,商贾往来,集镇繁华。 (六十八) 三月三庙会 庙会年年三月三,游神锣鼓采莲船。 青衣红袖人潮涌,商贸灯红不夜天。 ———————— 注:《武昌县志》:“宝聚寺在县南一百里符石乡长岭街北。道光十年建,咸丰初毁。同治九年重修。”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民众组织抬财神菩萨游行、唱戏、舞龙狮、采莲船、戏蚌角等等娱乐活动,长街人头涌动,商贸繁荣。 (六十九) 大生堂药局 芝兰药局溯源长,四野乡邻沾蕙香。 人念便民除病处,儒医世代大生堂。 ———————— 注:长岭街大生堂药局由晚清邑儒医朱庆甲1854年创办,遵从古制,颇具规模,历代传人,各有建树。若遇疫病流行之岁,每自制药品免费馈送乡民以防传染。其传至曾孙朱英航先生于1954年因公私合营而终止,历时一百年。 (七十) 四月插田 四月晴明听子规,耘田水响插秧时。 犬随贫女传餐饭,西望重云雨脚垂。 (七十一) 长岭街楚剧院开业 解放春晖大有年,樊湖水远碧于天。 梨园檀板今宵起,万众心弦逐鼓弦。 (七十二) 梁湖采莲 女郎棹浆入荷丛,莲摘清香淡淡风。 自得满舱能易值,归来戴月系乌蓬。 (七十三) 长岭秋市 霞布灵湖雨后虹,莲歌频送柳湾风。 鱼盐交易鹅黄酒,镇上香飘灯影红。 (七十四) 狮子口水库 双狮对峙傲云山,筑坝拦洪河伯闲。 今日平湖双荡浆,前人挥汗费工艰。 ———————— 注:狮子口在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境内。 (七十五) 虎山塔炸毁 虎山云塔八风台,百里平湖画卷开。 捲地风狂腾巨浪,一声炮响塔飞灰。 ———————— 注:虎山塔于1969年文革期间被炸毁。 (七十六) 磨刀矶节制闸 闸建矶头控旱涝,樊川如练接江遥。 棉铃稻浪风帆稳,村郭酒旗映日飘。 (七十七) 梁子滨湖鱼宴念赵怡忠 鱼宴开陈乐有余,水乡特色应传书。 忽思人践前贤语,取义舍生不欲鱼。 ———————— 注:赵怡忠(1960—1986年),梁子生态旅游区毛塘村人,抗越反击战战斗英雄,1987年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 (七十八) 张裕钊文化园 冈陵钟秀筑名园,楼阁溪云松竹繁。 宇宙文章垂不朽,风流世代更飞翻。 ———————— 注:园址坐落在梁子湖区沼山镇张德宝村。 (七十九) 涂镇生态文明万秀村 湖西山阜绣成帏,绿掩居楼稻菽肥。 沼气烹鱼蓝火焰,田家煮酒备新炊。 (八十) 梁湖捕鱼节 一炮薄云百里传,万船撒网舞翩翩。 人山花海渔歌起,梁镇欢腾水拍天。 (八十一) 武昌鱼 武昌鲜鲙赏名区,一代雄词唾玉珠。 笙奏丰饶桑梓地,天池岂及我梁湖。 ———————— 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白居易《轻肥》:“果擘洞庭橘,鲙切天池鳞。” (八十二) 破牛山湖堤还湖 造田趁势筑堤长,岂料洪波没岸狂。 爆破还湖平险恶,帆悬风正启慈航。 ———————— 注:2016年7月武警驻豫8680部队奉中央军委令驰援鄂州梁湖抗洪抢险,破牛山湖堤还湖。 (八十三) 张湾楹联第一村 池有荷华香满门,桑麻庐舍上朝暾。 魁星标瑞开文运,来读楹联第一村。 ———————— 注:张湾今属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管辖。《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八十四) 龙湾北咀度假村 北咀重湖豁远眸,流霞飞鹜共悠悠。 竹篱白屋寻幽径,滨水琼楼说蜃楼。 ———————— 注:武汉江夏区龙湾北咀度假村,东滨梁子湖。 (八十五) 龙湾浴场 天光水碧快如何,十里沙滩笑语和。 试看健儿纷击水,叩舷载酒一高歌。 (八十六) 江夏童周岭之小朱湾 柳烟村墅午鸡啼,三径花丛到圃畦。 书院石桥秋夜月,荷塘幽梦鸟双栖。 (八十七) 梧桐湖新城 分湖嘉美曰梧桐,引凤来仪四海通。 云厦物流雨后笋,安居阆苑万花红。 ———————— 注:梧桐湖又称梁子湖后湖,位于鄂州市东沟镇大垅村黄家湾。 (八十八) 红莲湖旅游度假区 莲花莲叶戏游鱼,烟柳琼楼映日初。 皮艇争雄看竞技,优游短棹白云舒。 ———————— 注:红莲湖乃梁子湖之汊湖,位于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境内。 (八十九) 官渡“梁稻”种植基地 甘泉沃土水云乡,挥汗耕耘引梦长。 四野蛙鸣新霁月,沿湖十里稻花香。 ———————— 注:官渡“梁稻”种植基地在梁子湖区谢埠境内。 (九十) 放排鸭 秋风台笠出蒿莱,手执长竿足印苔。 收罢黄云遗稻粒,熙熙赶鸭漫塍来。 ———————— 注:台笠,蓑衣和斗笠。《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九十一) 渔翁搬罾 频年渔港理鱼罾,网起哗哗虾跳腾。 风过笠掀双鬓白,湿烟微雨暮寒增。 (九十二) 公友乡藠头 剔透圆齐玉箸头,酸甜可口冠神州。 盘飱腌炒饶佳味,暖膈除疴乐解忧。 ———————— 注:鄂州市梁子湖区公友乡盛产优质藠头,闻名于世。藠头亦称藠子,药名薤。 (九十三) 谢埠千张皮 餐备千张好举觞,薄如蝉翼散清香。 鳜鱼烹煮青葱撒,应念莼鲈韵味长。 (九十四) 黄莺咀高尔夫俱乐部 黄莺朝雾散平芜,碧草如茵高尔夫。 一棒飞球能中的,休闲首选到梁湖。 ———————— 注:黄莺咀位于毛塘半岛上,与梁子岛隔湖相望。全称湖北梁子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九十五) 沼山胡柚基地 云萝山径趁芳晨,硕果枝头鸟缤缤。 闻道仙人今订购,王娘寿宴要翻新。 (九十六) 东沟南湖养殖珍珠者 烟笼百亩拓方塘,心事拿云奔小康。 巧手滋培真善美,珍珠蚌育水中央。 (九十七) 冬日理钓 雪裹湖山天乍晴,破冰理钓觉寒生。 伊人置备茅柴酒,霁日温馨无限情。 (九十八) 湖村暮景 夕照明湖增暮妍,扶犁驱犊下平川。 村烟袅袅窗灯白,又听银屏玉笛传。 (九十九) 翠竹山庄品茗 闻风相悦坐修篁,高鸟一声日昼长。 指看岫云行致远,山茶入口有余香。 ———————— 注:翠竹山庄坐落在沼山。 (一百) 夜泊梁子岛 碧浸湖山风雨稠,星空洗净月光流。 琼田玉鉴三千顷,仙岛蓬莱在鄂州。 (一百一) 湖山乡愁 直比瀛洲是鄂州,莼鲈夜月起乡愁。 愿持竹垞如椽笔,罨画樊湖录棹讴。 2018.2.15初稿 2020.8.15二稿 (本页图片来自百度)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 —————————— 风味竹枝 精彩回放 ——————————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清江诗圃 触摸诗意清江 ———————————— 本期赞赏收入70%发还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