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一、名家注释 吴昆注:“阴静,故为阳之镇守;阳动,故为阴之役使,见阴阳相为内外,不可相离也。” 张介宾注:“阴性静,故为阳之守;阳性动,故为阴之使。守者守于中,使者运于外。以 原言,则地守于中,天运于外;以人伦言,则好关中,夫运于外;以气血而言,则营守于中,卫运于外。故朱子曰: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 张志聪注:“阴静于内,阳动于外,阴阳动静而万物化生。” 二、经文白话解释 释字:守者,《说文解字》:“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寺,廷也;府,文书藏也。”使者,《说文解字》:“伶也。从人吏声。令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吏者,《说文解字》:“治人者也。” 总结以上字典释的内容,“守”是官吏的职责,掌管法度。也可以理解为在内的守 候。“使”是役使。也可以理解为在外的辛勤劳作。这样看来,“守”和“使”的功能是相对的,彼此有阴阳不同的属性,“守”是向 内,“使”是向外。 经文的白话解释:阴在内部,是阳在内的守候;阳在外部,是阴在外的役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