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史】娶15岁娇妻,却恋着36岁岳母,近代文物流失海外,一多半是经他之手,死后为何没落骂名?

 老黄说史 2021-11-20

娶15岁娇妻,却恋着36岁岳母,近代文物流失海外,一多半是经他之手,死后为何没落骂名?  

1/引语

去法国巴黎旅游的人,大多不会错过一栋被称为“巴黎红楼”的景点——彤阁,那是一栋坐落于巴黎第八区库尔塞勒街四十八号的着鲜明东方特色的五层小楼,离巴黎著名景点凯旋门仅一公里之遥。相信大多国人并不了解这栋小楼的前主人会是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浙江湖州的卢芹斋。

现代人对卢芹斋这个名字或许相对有些陌生,但是,对于上清末民初的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尤其是中外文物古董界(或叫艺术品市场)来说,卢芹斋可谓是大名鼎鼎——因为,他是当时世界文物界最活跃的古董商,没有之一。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响的名头,是因为他在文物买卖中的龙头地位——据说,当年流失于海外的中国古董,约有一半是经他之手售出的。

卢芹斋本人也因此成为一名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爱国侨领”,更多人称他为卖祖求荣的“卖国贼”。

那么,卢芹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 卢芹斋其人

卢芹斋本名并不叫卢芹斋,“芹斋”这个名字是他在国外发迹后,自己重取的,他老爹给他取的名字叫“焕文”。卢焕文的老家,是湖州乡下一个名为卢家兜的小村庄。卢焕文的父母都是农民,尤其可悲的是,他老爹还是一位瘾君子。

卢焕文10岁那年,因不堪忍受生活与情感上的双重压力,母亲就自杀身亡。母亲去世不久,他老爹也因吸空了身子,撒手西归。

卢焕文就这样成了孤儿,失去了生活依靠的卢焕文被一远房亲戚收养。他的命运转折,是一次不经意间的打工之旅行——他们老家附近的南浔,有一户张姓的大户人家对外招帮工,卢焕文随即成为那户人家的仆人。

卢焕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张家二少爷。张家的这位二少爷虽然出生于的富商巨贾之家,但是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斯文安静”,而是自小就爱打抱不平,当时被大人们称为“小侠”。张家少爷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被严重烧伤,虽然大难不死,但落下终生残疾,髋骨摔折,股骨断裂,走路一跛一跛的。

有着如此性格与壮举的少年侠客,日后当然也不是普通人物——这位少爷就是日后被人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能够跟在这样的风云人物身边,为卢焕文的日后发展,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窗。

3/进军海外

卢焕文的机遇终于来了。1902年,钦差大臣孙宝琦奉命出使法国,身边缺一个机敏能干的商务参赞。有人引荐张静江,孙宝琦大为赏识。当时,跟随张静江一同出使法国的仆从中,就有卢焕文。

张静江到巴黎后,公干之余,还开起了一家专门经营中国货的商号,起名“通运”,卢焕文就被安排在这里做事。中国当时的特产,在运通公司里应有尽有,丝绸、茶叶、地毯、瓷器、古玩和漆器。

卢焕文虽对丝绸茶叶略微在行,但古玩以前还从来没摸过,只在南浔张家做工时见过这些到处摆放的值钱玩意儿。不过一旦上手的机会来了,他很快就触类旁通,欣赏和把玩古董,到后来成了他一生最大的乐趣。

卢焕文的天赋高,干起活来又很卖力,并且对市场有天生灵敏的嗅觉,很快就被任命做了掌柜,渐渐成了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通运号的生意虽然财运亨通,但已经不适合他继续做下去了,因为张静江并不是个看中眼前小利之人。自从1905年8月与中山先生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中山先生的事业筹资助款。即使在法期间,他也把金钱和心思都用在了中山先生所奔走的事业上。

1908年,张静江抛开通运公司的一切事物,毅然回国辅佐中山先生的开国大事。而卢焕文骨子里就一商人,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他选择继续留在法国搞古董赚钱。

4/恋上法国老板娘

1908年,年仅28岁的卢焕文,离开老东家自单干,他将自己的店取名“来远”,取货自远方来之意。并且,他又给自己改了个新名字,从此,“卢焕文”摇身一变成为“卢芹斋”。随意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又注册成立了卢吴古玩公司。

那时形势不明,人心不稳定,故宫内的古物珍宝纷纷流失海外,卢芹斋凭借鉴别中国文物的本领,成功地低价收购了不少古稀珍品。将这些古董珍宝推销到欧洲市场,简直一本万利。

渐渐地,他成为享有盛誉的中国古董鉴赏家,也成为欧洲华人中的名人。从此,浙江湖州乡下的穷小子,一变而成为巴黎上流社会里的名流。

1910年,年已30岁的卢芹斋与15岁的法国姑娘玛丽罗斯·茹尔妮结婚,并育有4个女儿。但是,在他与妻子之间,有一个女人却是“神一样”的存在——玛丽罗斯·茹尔妮的母亲奥尔佳。玛丽罗斯·茹尔妮与卢芹斋的婚姻,就是她母亲一手促成的。

奥尔佳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到巴黎一个上层人家家庭做保姆。奥尔佳成年后,被男主人诱奸,并于19岁时生下私生女玛丽罗斯·茹尔妮。有了女儿后,男主人出钱为她在巴黎开了一家帽子店,两人一直保持情人关系。

卢芹斋的文物店正好开在奥尔佳帽子店的隔壁,一来二去,这对年龄相差6岁的异国男女,竟然产生了奇异的恋情,两人在相互吸引中,走到了一起。但是,当时的卢芹斋的生意做得并不大,收入并不丰厚,无法供养奥尔佳母女,奥尔佳离不开之前男主人的经济支持。

俩人为了能长期在一起,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卢芹斋娶奥尔佳的女儿为妻,这样,两家人就变成一家人了。

15岁的玛丽罗斯不谙世事,一切都听母亲的,令她难以想到的是,她婚后却一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母亲总是以“监护人”的身份代她签字,掌管保险柜的密码与钥匙——奥尔佳才是卢家的真正女主人。

5/生意通天

1912年的中国,内忧外患、一片混乱。但这样的乱局对卢芹斋来说,却好戏的开始。因为,此时他的前东家张静江因居功至伟,成了中山先生最器重的人,位高权重,能量惊人。

1913年、1914年虽然接连出台了“古物保存法”、“禁止古物出口管制令”,但是,这些条文对于“上能通天”的卢老板来说,形同一张张废纸——该做的生意照做,该赚的钱照赚。生意对手难展拳脚,文物古董出口这块,基本上就成他一家的独门生意。

1914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卢芹斋去纽约,当时的纽约经济蓬勃发展,到处都是痴迷于中国古董的人,相比于经济放缓且受战争阴影笼罩的欧洲,纽约才是古董生意的天堂。卢芹斋意识到:“战争已将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1915年3月,他的“卢芹斋来远公司”在纽约开业了。

卢芹斋具有天才般的文物鉴定能力,他经手的很多古董由死变活,由冷变热。卢芹斋在古董行的地位可谓是呼风唤雨、一言九鼎。经他手出售的中国古董最为收藏者所信服,所以每年卢芹斋回国,马上就有收藏爱好者赶来先睹为快,把自己最中意的古董抢购下来。

卢芹斋不是一个单纯的文物贩子,他邀请知名学者对文物进行研究,如与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图录,请褚德彝、伯希和编写青铜器图录等。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物品的价值和知名度。他常常举办展览和出版藏品目录等推销活动,扩大中国艺术品的影响力。他成为了许多大收藏家和博物馆的供应商和顾问。

从某种意义上讲,卢芹斋是让西方认识中国古董的启蒙者。他以精湛的文物专业知识和天才的商业眼光,逐渐征服了欧美收藏者。

6/文物贩子

1916年至1917年间,中国文物界发生了一件特大事件,那就是唐太宗昭陵中两尊石刻浮雕“昭陵二骏”被人偷偷贩往了国外。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就卢芹斋。此事让国人至今难以释怀,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莫大破坏和亵渎,有人甚至将之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相提并论。

不过,卢芹斋本人一直否认自己直接涉及盗墓,坚称(昭陵二骏)是从地方政府手里当场买下,由军阀护送进京,所得款项已用于修建学校……我们是从第三方那里直接接手的,程序上完全合法。

因为在此之前,法国文物商葛杨早已于1913年将六骏移出皇陵,但在盗运的过程中遭到当地居民的堵截。为夺路逃命,盗运者将文物丢下山坡,损坏的石刻残片被当局没收。

当时“六骏”石雕受损严重,1914年落到了陕西军阀陆建章手上。他下令押送其中的“二骏”进京,作为即将登基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的贺礼。

可“二骏”尚未送入袁家花园,袁世凯就做着他八十三天的皇帝梦一命呜呼了。“二骏”随之也不知去向。直到1918年3月9日,一直下落不明的“二骏”才神秘地出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它们的主人正是卢芹斋的来远公司。

据中国古董界人士介绍,流失于海外的中国古董,约有一半是经过卢芹斋的手售出的。卢芹斋一生走私出卖的明以前造像、石刻、青铜器、玉器不计其数,其中大量出自于历代皇帝被盗的陵墓。卢芹斋给中国文化、考古、文物鉴定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卢芹斋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文物贩子,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的贩卖行为,却没给他留下多少骂名。反之,还有人称为“艺术使者”——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7/爱国侨领

1926年开始,卢芹斋在巴黎建造了著名的“巴黎红楼”,用文物营造的中国文化气氛极为浓厚,“红楼”的一、二、五层和地下一层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为文化遗产。

辛亥期间,卢芹斋像他的老东家张静江一样,也曾捐款资助过中山先生的事业。另外,在一段时间内,他每天在红楼免费资助中国留学生一顿午餐。由于他为国内事业的慷慨解囊,当时还曾被人称为爱国侨领。

1937年7月7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局势动荡不安。听说了日军的侵略暴行,作为中国人,卢芹斋第一时间投入了爱国行动。他动员了公司在巴黎、纽约的全体人员,并捐出2000法郎。他的夫人玛丽·罗斯担任了战争遗孤救济会的财务工作,为中国难民和伤员提供救济。

1937年10月,卢芹斋前往日内瓦参加了当地中华妇女联合会举办的义卖,共提供9件拍卖品,义卖获得的收益全部贡献给了中国红十字会用于救助战争受难者。

1938年1月,卢芹斋在伦敦赞助了一场中国文物展,收入全部捐献给美国医疗援华会。

卢芹斋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也充满了矛盾,他承认自己使不少国宝流失海外,但又为这些国宝避免了战乱得到了保护而感到幸运。

晚年的卢芹斋,曾数次尝试为自己辩解,他辩解的主要理由,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时局动荡,流失出去的文物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如今,公元十世纪的中国佛教壁画安详地悬挂在讷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中。”它们并没有随广胜寺一起在内战的炮火中被毁。

《卢芹斋传》中亦写道:“卢芹斋一直尝试为自己开脱'没有任何一件文物是我从原址上偷来抢来的。’言外之意:不是我,是别人。”

1957年,卢芹斋死于瑞士,终年78岁,葬在妻子的家族墓地古何贝瓦。

对于卢芹斋这样一个经历复杂的历史人物,我们到底该持一种什么观点来看待他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