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安宜生,原名乔东生,安徽安庆市人,市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村干和村医。本世纪初开始写作,期间有小说、散文等刊发于国内多家杂志及报纸副刊。 李大妈昨天忽然心血来潮,大冷的天,非拽着老太爷,到城郊结合部旧货市场,为她房间里添置几样家具。 俩人刚下公交车,朝着旧家具市场方向走,那厢便围上来几个眼睛机灵的小伙子。其中一位身材壮实,圆脸大眼的三十多岁汉子,看准了两位老人来这里的目的,直围着老人身边转,嘴里还不停地说大妈,老人家这么冷的天还来市场,太辛苦了。那态度,比旧货市场那些店主还要殷勤。 两位老人,显然被这位看上去好像是城郊结合处来拉活的车主热情所打动。在他的指引下,来到一家店面,挑选了几样家具,样式很旧,但很结实,价格也很实惠。李大妈问店主能不能再便宜一点,店主说,我就是看着您是老年人才不喊高价。这些,光凭加工的工资,也不止这些钱啊。见大妈还在为价格和店主讨价还价,老爷子便上前劝,我看价钱就这样吧。这么冷的天,人家揽生意也很辛苦的。 一直陪着二位老人的那个车主,连忙搭茬,是啊老人家,您别看这旧货市场的东西样式不新鲜,但是很结实耐用,价格也算便宜到位了,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做什么还不都得算计点啊。大妈问车主,这些东西运到二十公里处的乡下,需要多少钱?车主说60块钱,都是这个价,不能让的,要不同行们会“敲杠子”。 恰巧,李大妈的儿子早闻讯,风风火火地骑摩托车赶到市场。见大妈仍然和那车主交涉,便抢步上前说,师傅,你老实开个价,不要在这瞎蒙老人家了。大妈连忙打断儿子:好好协商,这位师傅也不容易,陪着我们都快两个小时了。 大妈的儿子心里十分清楚,时间对于这些靠送货的车主们很重要,因为一天毕竟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揽活时间,落下一单生意,就等于错过了机会。可他还是盯着那车主无奈的面孔,35块钱,怎样? 拉活的车主委屈得快要哭了,哎哟老板啊!您那钞票的面值也太大了吧?就凭我陪着老人家这半天的工夫,也不止这点钱吧?没听完车主喊冤,大妈儿子掉头便朝市场东边的四岔路口,以二十公里45块钱的价格,找到一个看上去很年青的小伙子,这小伙子虽然衣着比较单薄,但两只眼睛会来事。于是,两个车主打了照面。 大妈责怪儿子,这位师傅还没拒绝,你怎么又找来一个小伙子?儿子却对老妈做了个狡黠的表情。 果然,先到的那位车主立马换上一副笑脸,说,老板啊,我又没说不拉您这活,您这么做,是不是太那个了?大妈儿子说怎么了?你不是说少60不拉吗?我只好45让这小伙子拉啊。他这才回头,给刚刚找来的小伙子递上一支烟,说,实在对不起,我破坏了你们的行规。那位小伙子似乎看出来这是个“套”,他看了看几位,似乎理解了大妈儿子的举动,有些沮丧地开走了他的车。 东西搬上车,准备启程。大妈还没忘记叮嘱儿子,大冷天,人家师傅辛辛苦苦地送货到家,该留下吃午饭。 她儿子嘴上应承着,心里却想:这位看上去很实诚的师傅,整上午才拉这么一趟,他会放弃揽活的时间,在二十多公里以外的乡下,去吃那一餐?说不定,为了那餐饭的时间,又丢失了一桩揽活的单子。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声明】本篇图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 【声明】本篇图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