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胜利在望工作室 2021-11-20

家长如何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小编语:   

11月17日晚上7:00——8:00,在驻马店广播电视台1024教育在线栏目,和主持人杉杉共同做了一期关于“家校合作教育”的直播。这个节目由驻马店广播电视台和驻马店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打造的大型教育公益节目《1024教育在线》听众反响很好,作为一位一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爱好者,理应为该栏目做点贡献。

直播过程中,有听众反映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说得重了他就吼,说得轻了不起作用。”家庭教育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张老师希望家长们都能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跟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孩子在规则与自由中健康“成人”。

今天就“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谈谈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了在做节目时有听众提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现实中我也遇到过这类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家长到学校找我,探讨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自己不知道如何入手,说不好孩子就怼回去,然后就是争吵,家里的气氛很差。家长反映,也想变着法和孩子沟通,但总不在一个频道上。

她讲到有一次在家里自己陪着小心对孩子说:“过来,咱沟通沟通吧?”结果孩子头就没抬一下,生硬地怼了一句“不沟通”,然后进了自己的房间,把门关的死死的,把她挡在外边。她又开始叫门,一会儿门打开了,说了一句:“有事吗?能不能静一会儿,吵死了。”然后又把门关上了。她一个人愣愣地站在门外尴尬、无奈、又无助,生气、恼火、又伤心,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了。

听完她的叙说,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孩子16岁了,上高二,逆反,两个人说不到一块,要么吵架,要么就像刚才一样把门关上,搞得家长无计可施。

父母要想和子女沟通顺畅,就要理解、体贴子女,更需要换位思考。因为彼此站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往往会有差异,如果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很容易消除不少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提出高要求,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搞题海战术,造成孩子心身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考试成绩当然不理想。在此,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中学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不少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他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中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对社会的了解大多来自父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接受家长的一切想法。

其次,要真诚地与孩子交流不要总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谈话开诚布公,把最真实的想法、情况当面说出来,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否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还要把握好自己的态度对于那些心理压力过大的孩子,刚开始沟通时,家长可能会遭到拒绝或出现过激的语言。当交流不畅的时候,家长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切忌当场发怒激化矛盾。应尽量淡化矛盾,及时转变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帮助他们反省。

工作室主持人:

    张胜利,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心理咨询室主任,驻马店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知名班主任,著名德育专家,著名励志演讲专家,教师培训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教育部班主任示范班课程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河南最具智慧力和最具影响力班主任,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新班主任》封面人物,《班主任》栏目人物,《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栏目人物,《教育时报》班主任栏目撰稿人。2010年度“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专著《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班级管理慢功夫》《漫步心灵》《立德树人 师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