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云是鱼的知己 2021-11-20

一大早起来就开始修这方印,我真的是不可救药了。

     大腊月的,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家里堆着这么多的活等着我去做,年货什么也还没有采购,儿子还没有过年的衣服。

     我本应该出现在菜市场、商场或者去买瓜子之类的,抑或去炸点丸子什么的;可是,我从昨天晚上到现在都在临这方印,用我几乎没有缚鸡之力的已经疼了好久的大拇指的其他手指。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睁开眼睛就有一种心心念念的感觉,不把它完工就貌似百无聊赖的样子。

     现在完工了,尽管跟许多优秀的作品比、跟原作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可至少,自己善罢甘休了。

    人生不就是这样一种善罢甘休吗?

    放着活刻完印再去做,况且今天做完的活明天还会生出新的活。

    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善待,至少我觉得是这样。

    费了昨天一个晚上今天半个上午做的这个事情,虽然现在自己还较为满意一点,也许过几天就把它弃之如敝履了,可是怎么办呢?

    历史的烽烟飘渺四起,那些我们崇尚的文人墨客们的形象,一一在我的眼前展现并高大起来。

    当他们如朝阳烈日般的理想在现实中被撞击被损害的千疮百孔时,他们能怎么样呢?一头撞死了之吗?当年蒙古贵族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挥戈中原,文天祥南面而向以身殉国,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而亡,元朝取消了科举制,也断送了知识分子仕进的路途,他们便换一种精神面貌,同样活出了自己的云淡风轻,吴镇的渔父图那细腻的笔调,是要怎样的才情和饱满的心绪才能绘制出来?

    邓石如这位震古烁今的书画大家,他出身于寒门,虽祖、父都酷爱书画,却皆以布衣终老穷庐。他9岁读过一年书,之后就停学靠采樵、卖饼糊口;32岁时,经安徽循理书院主讲梁巘介绍成为举人梅镠(liu)的座上客,他在梅大收藏家待了八年,悉心研习,苦下功夫,“每日昧爽起,研磨盈盈,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40岁,遍游各处名胜,临摹了大量的古人的碑碣,锤炼自己的书刻技艺,终于产生了“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备、自成一家的大量作品。连“浓墨宰相”刘墉见到邓石如的字,都会拍案惊呼道:“千数百年无此作矣!”;他的“计白当黑”、“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理论,至今仍然为无数书画家们奉为圭臬。

     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自号顽伯、完白山人;身材高大,胸前飘一绺长长的美发,戴着草笠、着芒履、策毛驴,常常行走在山间野谷;他不愿阿谀权贵,他宁愿拂袖而去,去读书伴鹤,钓雨耕烟;他看淡了浮华 浮夸和浮名,也与浮躁相去甚远,他一心爱着书法,一刻也舍不得丢弃,所以,他的字才如他的人,早已洗去了庸脂俗粉,自然隽永、互为表里。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了邓石如,只挂云帆济沧海也好,浅斟低唱也罢,但至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行走在这个世间,饱受生活的煎熬依然热爱生活,不辜负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不辜负身边的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才好。

    努力是一种态度,它与年龄无关;不被喜欢就最好不要勉为其难了吧,可是,心能死掉吗?我也是很佩服心如止水的女子。

    我们单枪匹马地闯入这个世间,我们这一生的风雨兼程,只为活出自己的所有可能;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即使生活以痛吻我,我也要报之以歌。

                  在路上一剪梅

                       写于2021.2.5

     亲,谢谢您的赏读、关注,您的点赞和再看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愿无论月黑风高还是月白风清的日子,您都拥有最美的淡定从容和生活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