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简谱 埃及文明 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又称埃及文明,其历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正式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公元前3188年左右,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埃及王朝时期,代表埃及文明的正式开始。 苏美尔文明 发源于亚洲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两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00年,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 华夏文明 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形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左右陶寺古城崛起兼并周围邦国,进入方国时代(进入文明)。公元前2100年左右进入王国时代。 印度文明 发源于亚洲印度河与恒河(Ganges)流域。文明的开端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终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后被入侵者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取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000左右进入文明阶段。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公元前600年孔雀王国建立,古印度进入王国时代。 迈锡尼文明 希腊人的一支迈锡尼人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立王国,之后另一只古希腊人分支多利亚人南侵,爱琴文明进入中衰阶段。 2、表现及差异 大河文明 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故农业往往很发达。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海洋文明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创造了与海洋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就是海洋文化,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创造,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创造。具体说来,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 主要差异 大河文明:内部循环,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农耕、传承、集权、权威重神性。 海洋文明:外部循环,外贸为主,航海贸易,贸易、创新、多元、自我重理性。 3、文明简介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 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共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含0至第32王朝)。 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 古埃及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 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 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有着旷古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 诗歌、雕塑、绘画等,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苏美尔文明 指的是苏美尔地区以苏美尔语文献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古代地名苏美尔,位于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苏美尔也是现在一致认同的最早的文明中心。(曾普遍认同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在《旧约圣书》中苏美尔被称为'希纳国'。 苏美尔文明,上下3000余年的有文字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以语言为划分依据,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约公元前3200 的乌鲁克Ⅳ到古巴比伦帝国建立(前 18 世纪)之前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苏美尔文明'。二是从古巴比伦帝国的建立到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 4 世纪)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巴比伦-亚述文明'。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之一。'苏美尔'这名字源自后来阿卡德人的发音。在自带的石碑上文字描述中,苏美尔人自称'黑头'。 1922-1934年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考古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揭示了遗址从7000年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到逐步成为世界最繁华的文明都市、在公元元年前后被最终废弃的一幅全景画。 华夏文明 指华夏族所创造的文明。华夏也称'华'、'诸华',又称'夏'或'诸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其中的'华夏'是指汉族的前身。 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 、尧、舜、禹等时代 。后来的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古印度文明 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以迈锡尼、泰林斯、派罗斯为大邦。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国。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作者:水精灵 水梦丹青编辑部
|
|
来自: 涛儿_dlwangtao > 《水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