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琅峤之役

 zqbxi 2021-11-20

琅峤是一个旧地区名,"琅"亦作"郎"、"浪";又名浪峤南屿、琅峤山,亦简称嫏。即今台湾南部的恒春半岛。

1874年4月4日日本组建台湾探险队,西乡从道中将和桦山资纪带队,率陆军2000人,海军1000人乘“日出”号、“明石”号、“筑波”号、“龙骧”号、“孟春”号战舰和7艘运兵船拿着先进武器来中国“探险”了。

4月10日西乡从道向南洋大臣李宗羲下战表:“台湾土番之俗,自古嗜杀行劫,不奉贵国之政教。我国人民遭风暴漂到彼地,多被残害,幸逃脱者迨入贵国治下之境,始沾仁宇恩恤,藉得生还。本国知贵国科全我民之意厚且至也,我国政府感谢贵国,而彼土番害我人民,如此为民父母岂忍默然?是以我皇上要本中将以深入番地,招彼酋长,百般开导,杀其凶首,以示惩戒,使无再蹈前辙。本中将谨遵圣旨,即率亲兵将由水路直达番地,过贵境并无他意,应无阻拒。”

西乡从道这种海盗话语画出一个披着将军战袍的强盗本色,文明国度的虚伪油彩也难掩盖侵略的灵魂。日本出兵引起列强哗然,英国公使威妥马、法国翻译官德威立雅、西班牙公使丁美露都来询问情况,清国北京政府这才知道敌人已闯进国门了。而美国虽公开表示中立,却暗中支持日本侵台,以报上次台湾之战之耻。

直到西乡从道给自己下战表24天后的5月4日,南洋大臣李宗羲才向朝廷上奏日本侵台之事,他说:“十五日有日本大战船一支寄泊厦门港,遂遣员向该国带兵官诘问,据称拟借校场操兵,询问前往何处,称尚未定。船中约百余人,称自台湾澎湖而来,诘以何往,仍属支吾,操兵之事示以向章所无。该带兵官亦即俯首无词,究竟作何举动未能窥其底蕴。”

李宗羲这样的昏聩官僚平时满口仁义道德,到了关键时刻连句人话都不会说,用这么长时间探来的情报都是假的,靠这样的昏官还能打胜仗?

就在此时西乡从道已在台湾琅峤登陆,台湾原住民进行顽强抵抗,他们在暗处,日军在明处,他们牵着敌人鼻子在林中打转,把日军转迷糊了,再回头收拾他们,日军被拖得筋疲力竭。洋枪洋炮在深山老林发挥不了作用,优势变成劣势。高山族壮士用大刀长矛弓箭偷袭敌人,几天下来歼敌百余,日军被折腾得心惊胆战,精神到了绝望和崩溃的边缘。

此时清廷也做了应变,在恭亲玉举荐下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事务。

在沈葆桢至台后西乡从道集中兵力进攻牡丹社,牡丹社山势奇绝,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山路陡峭狭窄,日军兵力无法展开,只有沿弯曲的山路婉蜒爬行。高山族在草丛中埋地雷,树干上挂手雷,在平地挖陷阱,陷阱插尖竹竿,他们在大树上放冷箭,打冷枪,放火铣,给日军很大杀伤。1000米路日军走了3天,气得西乡从道暴跳如雷,烧了牡丹社后鸣金收兵。有的日军撤退时被冷枪打死,有的被冷箭射杀,有的掉进陷阱被扎死,又死了一批。日军回营后哨兵被冷箭射死,营房突然起火,官兵到河里洗澡时,一抬头发现军服被高山族挂到树上,他们裸体上树,突然被绳索勒住脖子吊死,日军就这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快吓出神经病了,而此时清军已增至11000人。

至此日军死了500人,占侵台人数六分之一,中下层官兵厌战、思乡、忧郁甚至自杀,形势对我军有利。沈葆桢认为论军舰吨位、航速、性能日舰不如我军,论海上作战经验、官兵冒险精神、舰队指挥能力,日军略胜我军,但加上前面说的日军的这些劣势,我军如开战则必胜。因此我军的法国顾问日益格建议歼灭日军,他提出我军胜后以琉球为进攻跳板,摧毁长崎,攻克鹿儿岛,摧毁在那停泊的全部日本海军,逼日本签订城下之盟。可惜日益格的建议未被采纳,因为清廷已派李鸿章与日本和谈。其实李鸿章也想打,李鸿章说:“中国水师虽不如日本,但陆军尚可一战,我们要像狮子与大象搏斗那样准备好后与日本人打。”但他的话也未被采纳。李鸿章的谈判对手是日本公使柳原前光,下面是会谈内容。

李鸿章:“我方按阁下提出的三条——杀害日本人者诛之,抵抗日军者杀之,令土番立誓不杀日本人,均已做到,贵军为何不撤退?”柳原:“我只管交涉,军队行动我管不了,军队调动要等太政院指令,实在对不起。再者台湾太热,那么多士兵生病,也走不了,如何撤退?”

李鸿章:“你们在和谈文件里为何说台湾生番之地不归中国管辖?”柳原:“因为生番之地是中国政教不到之地。此次我军出兵也有凭据。”李鸿章:“有何凭据?”柳原无言以对。李鸿章:“你日本国一面发兵入我国境,一面派你来跟我们说两国交好。你们只说和好之话,不做和好之事。”

柳原:“本次我军出兵有三条要办(杀害日本人者诛之,抵抗日军者杀之,令土番立誓不杀日本人)。”李鸿章:“你说的三条都办了,牡丹社已被你烧毁,还要如何查办?为何还不退兵?”柳原:“正在准备撤退,还没办透彻。”

李鸿章:“我国福建按察使已令生番出结,还不算透彻吗?向来各国谈判时的公使都有大权,你到底有权没权?”柳原:“虽有全权,不能做主。”李鸿章:“大丈夫做事应光明正大,虽兵行诡诈,但两国用兵总要先说明白,即师直为壮。”柳原:“我们派兵实际想与贵国立约。”

李鸿章:“日本200年来未与中国立约,今甫立和约而兵临我境,你对不起我中国,我要是就这样与你讲和是对不起皇上和百姓。若有约各国都如此,天下岂不大乱?中国18省,人多势众,拼命打起来,你日本人少地少,吃得住吗?”

此次会谈不欢而散。随后日本派“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与中国谈判,与此同时沈葆桢也与西乡从道谈判,沈葆桢说:“中日两国海军都在萌芽状态,不宜开战,否则会让西方列强看清各方底蕴,不如各自撤军,20年后再见高下。”西乡从道大为感动,于是写信给大久保利通,让他尽快议和。

1874年9月15日大久保利通与李鸿章签订《中日北京专条》,条约规定中国给日本50万两白银作为日本在台湾建房的补偿,条约签订后日本撤军。在琅峤上空飘扬了半年的太阳旗从旗杆徐徐降落,大清国黄龙旗在琅峤上空迎风招展。

此战日军最大的收获就是桦山资纪对台湾进行了勘察,并将澳底这个靠近台北但易被忽视的浅水港作为日军有朝一日进攻台湾的登陆地。5年后,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藩属琉球,改为冲绳县。琅峤之役20年后甲午战争战败,沈葆桢的孙子来到日本,见到了西乡从道,西乡从道说:“日本海军能有今天,实在不敢忘记您祖先的赠言,可惜其人已不在,且贵国办事者不能完成沈公遗志,实在可惜。”每言及此,悲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