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主要是为16岁以下的儿童举行的一种保平安和禳灾仪式,这可能是陈靖姑信仰民俗中最为常见的儿童保护仪俗了,至今仍广泛存在。 闾山派认为人生有百日关、夜啼关、四季关、阎王取命关、鬼门关、落井关、断桥关、金锁关、浴盆关、白虎关、断肠关、雷公打脑关、渴水关、短命关、深水关、成人关、铁蛇关、千日关等三十六关煞,这些均为生活中可能的遭遇,每关均有相应的通过科仪。也许是关煞之说与过关之仪投合了为人父母爱子的关切之心,“过关”渐成为闾山派最为常见、最为频繁的仪式之一。 在临水夫人信仰流播区,几乎每户信众、每个人都要请道师做过关仪式。必过的有百日关、度厄关、保童关、龙门关、长寿关、太平关、成人关,其余的则要请算命先生按婴儿出生时的八字测算,若命中带“关煞”,须由道师作法“过关”,俗信认为,只有过了关的孩子才能平安顺利地成长。 在古田,各地“过关”风俗略异,有的地方一个人一生仅过一次关,有的则年年过关,有的则于小儿体有恙时过关,有的在孩子一、三、六、九诸岁生日时做过关,情况不一。 过关可根据场合的不同而分为家庭保安过关仪式和宫庙社区型集体过关醮仪:家庭保安过关仪式主要为单户人家请道师到家过“太平关”或“退病关”仪式;而宫庙社区性的集体醮仪则为社 区居民趁地区官庙神筵打醮时,将未过关的孩子集中在官庙集体过关。相比之下,集体过关的规模会更大些,但仪式程序基本上是一样的。古田邻县寿宁的一次过关过程: 首先为孩子准备一条“过关缕” (道坛称钳带),此缕即是“长命缕”,由青红白蓝黄五色线 编成,每色由十余根线集成一股,而每根线都要挨家挨户去求讨,据说这种“百家线”能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在编长命缕时,还要用四个圆钱(最好是古代制钱,现在多用硬币凿孔代替)编于过关线的近尾端处,要留一部分尾端以备仪式过程中道师剪下。此长命线的长度根据过关儿童的年龄,以可以挂在脖子上为准。 其二要准备的是过关儿童的衣服或肚兜,每个儿童几件,为避免仪式后拿错,或用过关线扎起,或做可辨认的记号。 其三,将过关人生辰八字开出来,在仪式中特别提出来请师公禳解。此外,还要准备一个“花红”(即小红包,数元不等),在“过关”登记处留名备案,以便道师在宣念过关人名姓中不被遗忘。在行过关仪式时,除襁褓婴幼不宜抱到喧杂的仪式场所外,一般过关人都由家中女性长者洁身更衣后,抱送参与过关仪式。 在闽东一些地方过关仪式有两种,一种是“平筵过关”另一种是“戏筵过关”。“平筵过关” 的科仪与一般道教闾山派道场大体相同,坛场设般为:搭三层桌(意为“七层宝塔”),第三层桌上排香案与供品:白米一斗,内插一柄宝剑,宝剑前面排着五子筐——筐里装着龙眼干、榛子、红枣、花生、瓜子等,左排一盘鸡或肉;右排一盘线面或切面等。第二层挂着一座布做“百花桥”,桥下放一盆清水,有的还置一纸糊的关门。其中一层案上特别引入注目的,是用红纸剪成的一个婴儿,背后撑着一竹条,插在萝卜垫上立着,上写着要过关儿童的名字。 过关仪式如下:造楼、裁花、请神(陈靖姑)、请婆(三十六婆神)、加 魂、剪花、破胎、过门关。落房(把“灿斗”放在幼儿屋)、送婆、送神。科仪式为“净坛”、“请神”、“发牒”等。事主抱着孩子在神坛上挂着“关煞”名称的字条下打圈。每转几圈即用法剑斩断“关煞”字条一张,与此同时,铜钹伴响,锣鼓助威。结束前要“谢神”,之后师公或道士指书一个“断”字,过关完毕。 “戏筵过关”是在演傀儡戏的戏台下举行仪式,而“过关”却在台上以傀儡偶身动作配合进行。“戏筵过关”的神坛就是傀儡戏台上的“众圣神坛”,即在傀儡戏台上摆列众位神圣,戏偶分上下两层,上层人物中为“田公元帅”(戏神),左为释迦佛,右为九使神王(蟒天蛇王),两旁还有包公、水国圣母(妈祖)、紫金龙等神祗;下层左为华光大帝,右为临水夫人;戏台两旁前为王、杨二将(临水夫人的护法神),后为千里眼、顺风耳(华光大帝或妈祖的神将)。 过关时,众圣神坛戏偶不变,前坐五位华光(即五显大帝)以镇神坛。戏台左右竹住间挂有一条横索,上挂八条“关门纸”,每张纸条上写三个关名,共计二十四关,这就是“过关人”所要过的重重关厄。 其八个总的关名为:第一关四季阎王取命关、第二关金锁铁蛇脱幽关、第三关三刑六害天吊关、第四关急脚深水断桥关、第五关鬼门值难无情关、第六关白虎血刃汤火关、第七关金鸡飞井雷公关、第八关流年独箭撞命关。此八关,由村落仪式福首选一人当把关人。他的职能是当师公做完一关科仪,即撕下一关之纸条,并引火烧之,“过关人”即从台下转一圈。 在这个程中,师公要特意为“过关”仪式准备“禳关引”“过关疏文”“奶娘关符”等文书符咒,还要准备洒净的绿树枝、剪“钳带”的剪刀、映惊出煞的蜡烛、铜镜等物件。“过关”的师公(即傀儡师)仅二三人,而后场之锣鼓伴奏则由谙熟道坛节奏的福首兼任。 过关程序:“请婆神”,即请过关神,其中最主要的是陈林李三夫人及三十六宫婆神,宣明此次过关的原因、道坛、福首、过关人情况等。“宣牒”即宣读“过关疏文”。在传统世俗观众中,每个孩子除了有“今生父母”外,还有“前生父母”或“奶公奶母”。孩子多病难养是“前生父母”与孩子的纠葛不断,以至魂魄受阻挠,影响今生之成长。所以道坛“宣牒”就是要明确这种“归属”的关系,通过仪式之后,告知一切神明孩子应判 还今生父母。“开关”或称“持剑开关”,此科仪中有为过关儿童“藏魂寄魄”“罗魂亢命”,使过关人三魂、七魄不致散虚空,而在“长生宫不老殿、九宫八卦中好藏身”,与此同时,宣读“禳关文”,靠知诸守关神,今日坛师(师公)奉了陈夫人的使命,手持宝剑开通诸关隘,要诸关守将让路通行。 其各关守将有赵公明,唐、葛、周三元将军、李广将军,温、康二元帅,袁天罡元帅等。坛师持剑每开一关门,守坛人即撕下一张关门张用火焚去坛上各位抱儿孙的人们喊一声:“过啊!”于是戏台上的傀儡陈夫人神像即抱一小儿傀儡偶像绕台二周,其他夫人及神将都抱过关人的衣物在台上绕一周,此示一关已被开通过去了。如此八次,内容略有差异,而形式完全相同,台上过才算结束。
所谓“映惊逐煞”,就是要将过关儿童的“一切虚惊鬼奴映透外方去,儿童安眼透天光”。在映退惊魂之后,坛师们以青树枝点净水洒净过关衣物,并为过关儿童“存变藏身”以免受到邪鬼的侵害。 “敕结钳带”所谓“钳带”即是“过关线”“长命缕”。传说这是苍龙背上的龙筋,被哪吒太子抽出来的,它可以保护儿童免去三灾八难。而作为道坛来说,这种钳带还有缚断儿童“前世爹娘”的纠葛,除去所有关煞的作用。如其中“缚钳词”云:祖师来缚钳,本师来缚钳。缚断前生父母路,前生父母断根源。缚断夙世爷娘路,夙世爷娘断根源。缚断阴阳路,阴阳两两判分明。谢感奶娘亲结断,儿童关煞尽清除。 此后是师公手执剪刀,为每位过关人的“过关线”剪去尾巴的一部分线,以示一切关煞被剪除,过关人从此脱厄消灾、平安长大。整个过关仪式大约三个多小时。 福州地区有用竹枝制成关门,《福州地方志》记载:“以竹支架,用纸糊作城门形,由道士穿'娘奶’法衣,口吹号角,引护小孩过关,意为如此小孩便易成长,一直到十六岁为止。” 《安平县杂记》记载了清末台湾“请奶过关”的活动:若临水夫人诞,凡家有子女年幼者,均抱之到庙叩视。是日,焚香者拥挤不开,庙前法师登场作法,招儿童过关,当谢赀一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