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虚的唯一解药是——思想

 冰水乡君 2021-11-20

人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帕斯卡尔告诉我们:人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物质的匮乏,也不是辛苦的劳作,而是空虚,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整日百无聊赖。其特征有二:一是空虚感,二是不满足与不想动心理,心有渴望又不知渴望什么。

空虚无聊的人在生活中总是懒散的。无聊感的特点是幻想和机械化,他们常处于被动观望,希望外援的状态中,自知痛苦又不能自拔。

无聊感又可派生出无助感,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内心的苦闷在积累,发展,急需找人倾诉,求助,但搜尽枯肠,翻遍电话号码,却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倾诉对象。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解脱空虚呢?帕斯卡尔告诉我们:唯一能让人摆脱无聊的,是人的思想。一个人唯一能抓住和依仗的,也只有思想。

帕斯卡尔说,思想的痛苦源于人生的沉重。伴随着生命的提升,痛苦的思考就会升华成一种更为持久,更为充实的快乐。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欣然”二字已经经由痛苦思考而转化来的快乐刻画的淋漓尽致。

的确如此,虽然对许多人来说,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它更是一种自由。思想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幸福的自由。思想的产生不受任何时空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它不用依赖任何道具,甚至不需要纸和笔,就能自导自演出属于自己的剧目。而且,思想也不受人为的干预,不会屈从于金钱,权势和社会地位,阔居广厦者的思想空间未必就比陋居简室者开阔多少。现实中的很多人,在强悍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一颗病态的,怯弱的内心。这些人,永远无法体会自由思考的幸福。

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带着悲观去执着。叔本华说:“有悲观垫底的执着,实际是一种超脱。”有悲观垫底的执着,就不易走向贪婪与虚无。有时候,支撑我们生命的往往不是坚强,倒是软弱;不是乐观,而是悲观。正因为如此,思考了一辈子哲学问题的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告诉世人,我这一生活的很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