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浪之水:人无非有三种人生

 写作的思文 2021-11-20

深刻的道理从来就改变不了最简单的事实,到今天更是如此。 ——阎真

合上了这本三十八万字的小说,是一个深夜。字里行间池大为的影子还在脑海中跳跃,许多人说,这本小说读完了有些苍凉,其实不然,当你读它,反而从中看到的希望,一个人,活着,是不必深刻的。

那些最浅显的,称之为命运的,性格的基调,在你看不到的空间里悄悄发挥着作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只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入戏之中别忘了,一切如梦亦如幻。

聊聊池大为吧,许多人把他共鸣到自己身上,怀才不遇,以丁小槐视为小人,自誉为君子。

在基层的时候,乱提意见,不服权威导致了被压在中学学院六年。虽然做了不少科研,但仍是局外人。本来,这样傲气的性情就该受苦的,谁知他结婚了,有了董柳和儿子。

一个人的时候吃饱不饿,可有家就不同了,为了儿子,为了家他开始决定改变,其实,也为了那点不剩余的自尊。

自尊,你觉得不重要倒也没什么,只是家人跳出来了说,你看看,那些比你小的,后来的都跑到你前面去了,你就不难受?

池大为渐渐觉得,唉,是真难受了。怎么就人比人差了呢,生命该是平等的,这是佛学里的,没错,但在这儿就不好使了。

后来,终于等到一个意外的机会,马厅长的孙女生病需要扎针,池大为太太护士董柳是出名的技术好,就给事情开了个口子。再后来,他顺着领导,拥护他,特别是因为匿名信的事坚决的和组织站在一起,领导才放下心来,好好培养他。

说到这儿,许多人又觉得,这不就是拍马屁么?讲真,这么想就是格局小了。一个人的价值是什么?真的懂佛学的人就会明白,什么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好事,对别人有益处的事,尽管去做就是了。你先别问是佛是魔,你在什么环境里,说什么话。把别人当做小人,自己就是君子了么?可见,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完美的。

人生,无非是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宗旨是不变的,帮助他人,成就他人。稻盛和夫的管理学丛书的精髓亦是如此,只要你全力以赴,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得到“神的启示”。

身边的朋友一直困在小问题上跳不出来,为什么被压制,被捉弄,被伤害。想想,是不是自己格局小了?

讲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吧。

一个女主管到新餐饮公司工作,刚上任就遭到总监给的下马威。有天,餐饮门店发了不少抵用券,女人在店里协助帮忙。谁知,因为其他人的疏漏,导致了抵用券无法验证,全场顾客大呼不满。

当时,总监在开视频会议,手机调至公放,对女主管大声呵斥,就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导致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

后来,女人什么也没说,用新的优惠券处理好了此事,并附送礼品,把责任承担下来,回到公司后处理完毕,连续加班又做出了新一季的营销方案,抄送给了公司老板。

新季度的方案落实后,效益提升了百分之五十,在会议上,老板表扬了她,但她却推脱说,这一切都是总监指导的好,这次的营销方案,总监也亲自加班,并给对方鞠了个躬,表示感恩。

总监哑口无言。

自此,总监找女人聊天喝茶都和颜悦色。女人对他说,您放心,一切功劳都归您,您不是也想提副总经理吗?

一年后,一切如愿,女人也当上了总监。

回到那个被人当做小人的丁小槐,他又代表了一无所有,委身于生活的人。

有人说,唉,那么活着也是可怜,可悲,谁也不想的。的确,看看那些沉不下来只能去攀附的人吧,要是没有点过硬的东西,攀援最终是没有意义的。

倘若,你真的想有点什么成就,那么还是要深耕自己。但于丁小槐来说,他已把他所能做的发挥到了极致,也是一种能力,就不必再抱怨了。

人能到达怎样的高度,要有自知,运气也是一部分。但努力去做依旧值得,因为对得起自己。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焦虑的人总被赶着跑,都想追到风口浪尖上赶一赶浪,但最终是,你吃多少苦,享多少福。

最后,聊聊以马厅长为首的领导层是怎么想的吧。

人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不会发挥出本色的,因为他学会了制衡、平衡。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你要争取大部分人的利益,但守业,你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所以他也不是他自己,也不可能是自己,他是一种角色。

他不是不能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去努力,但要循序渐进,如同改革,任何不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举措都是做不成的。

人无非有三种人生,一种是池大为以前的,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理想主义生涯。

一种是丁小槐式的,没有能力却精通世故的既得利益者,一种是,马厅长的,既有业务能力又有悟性的深耕家。

这世界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选择与努力的结果,去做就是收获,至少机会来的时候,你已准备完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