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珠峰地区地质综述(5)
2021-11-20 | 阅:  转:  |  分享 
  
珠峰地区地质综述(5)

胡经国



八、地质资源

㈠、矿产资源

1、成矿带概念及有关成矿带

⑴、成矿带定义

成矿带,又叫做成矿区带(MetallogenicZone/Belt),是指在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历史以及在成矿作用上具有共性的地区;呈狭长带状分布的称为带(长宽比大于2),长宽比接近的称为区(长宽比小于2∶1)。

⑵、成矿带范围

成矿带的范围一般与一、二级构造单元或构造体系一致,如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成矿带等。有的是以地槽区或褶皱带作为划分成矿带的单位,如中国内蒙古海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成矿带;国外如乌拉尔成矿带,安第斯成矿带等。范围较小的或次一级的成矿带称为成矿亚带,如祁连山成矿带中的南祁连成矿亚带。

成矿区带划分与大地构造划分一样,可以划分成一、二、三、四级。

⑶、全球成矿带

全球一级成矿区带一般是跨国甚至跨洲际的成矿区带,一般称为成矿域(或成矿大省)。世界主要的金属成矿域有: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地中海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前寒武系成矿域等。

⑷、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Tethys-HimalayanMetallogenicMegaprovince)的北界与秦-祁-昆成矿域相邻;东界沿龙门山断裂和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延入越南;向西经中东进入阿尔卑斯和北非阿特拉斯。该成矿域经历了古大洋、古大洋闭合、萌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五个阶段的发展演化,其地质发展历史悠久。而且,其中新生代盆地发育,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造就了极为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出现了全区性的区域成矿作用,并且达到高峰。从而,形成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田。其金属成矿作用主要矿化类型有:与中-中酸性、基性-超基性有关的岩控型;与海底火山喷发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岩控型(包括黑色岩系)及块状氧化物型等矿床。由于其成矿作用复杂,后期叠加改造强烈,因而形成复合型矿床。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产物,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矿化过程,其中发育了大量金、锑、铅、锌、银等金属矿床。

⑸、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工作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该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总体上其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然较低。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间被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分隔,由南向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各个地块具有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系统。

工作区共划分为6个IV级成矿带,自南而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铬铜金铂钯成矿带、冈底斯火山-岩浆岩弧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班公湖-怒江铜铬铂钯成矿带、唐古拉富铁锑多金属成矿带。

该工作区主攻铜、铅锌、富铁矿、铬铁矿。重点加强冈底斯岩浆弧带、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以及重点铁矿富集区等远景区矿产勘查工作。

冈底斯岩浆岩带与班公湖-怒江带,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以及热液型铜矿。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加快驱龙、厅宫、朱诺、多不杂等大型铜矿勘查,提交一批新的铜矿接替基地。

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主攻铅锌银矿,重点选择拉屋-同德地区及蒙亚阿-金达地区,开展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择优对尤卡郎、蒙亚阿等铅锌银矿进行勘查,尽快形成大型铅锌矿后备基地。

铁矿富集区包括青藏铁路沿线藏北铁矿区、措勤-昂仁地区、西部日土地区。择优选择航磁异常进行地面磁法测量并查证,发现新的矿床,强化对碾廷-当曲、尼雄、日土等铁矿的勘查,构筑西部新的铁矿基地。

同时,开展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超基性岩体铬铁矿的含矿性调查评价,开展西藏盐湖资源调查评价。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铅锌500万吨,富铁矿2亿吨,铬50万吨,金1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处;提交具有大中型远景的普查和详查基地15处。

⑹、三江成矿带

(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包括云南西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臧东玉龙成矿带),向北可延至青海中部,基本上沿澜沧江、怒江和金砂江流域呈近南北向展布。

三江成矿带通过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发现了许多汞、锑矿床以及矿化点和异常点。目前,在全国矿产储量平衡表上有在册汞矿床7处,占全国汞矿床数不足3%;探明储量0.2156万吨,占全国的1.4%;保有储量0.0422万吨,占全国的0.6%。锑矿床上全国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5处,占全国锑矿床数的4.4%;累计探明储量9.3691万吨,占全国的2.22%;保有储量9.3691万吨,占全国的3.4%。虽然三江成矿带在全国矿产储量平衡表上汞、锑矿床数及储量所占全国的比例都不大,但是它有大量矿化点与异常点还没有开展工作,同时还有尚未审批的四川呷村和西藏美多的7.1万吨锑矿储量、四川呷村和孔马寺的0.61万吨汞矿储量,并且矿床开发程度很低。所以,该成矿带是今后在找矿与开发上均具有较大前景的成矿带。

三江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冈瓦纳地块东北缘。长期以来为特提斯海槽,沉积了一套海相过渡型沉积,并且受海西期与印支期构造运动影响,几经拼合,直到燕山期最终完成,使该成矿带内隆起、坳陷构造相间出现;近南北向纵向大断裂平行展布;各类岩浆活动发育。通常在隆起区内多由早古生代地层组成复式构造,如保山隆起;而在坳陷区内则由中三叠统至第三系组成宽缓沉积盆地构造,从而使区域成矿在隆起区、坳陷区以及断裂带(包括碰撞拼合带)上有明显差异。

在三江成矿带中,汞、锑矿床类型较多,但是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在隆起区,赋矿地层以下泥盆统为主,其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容矿岩石常为碎屑岩。在矿区及其外围常有岩体出露。矿床以热液脉带型为主;并且汞矿化比较发育,常成独立矿床,如保山的官山汞矿床、金家山汞矿床;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在坳陷区,赋矿地层以上三叠统为主,其次为中侏罗统。容矿岩石有的为灰岩,有的为碎屑岩,变化较大。矿床以热液层带型为主;锑矿化比较发育,除了形成独立锑矿床以外,经常还有与铅、锌形成共伴生矿床,如云南笔架山锑矿床、石崖村锑矿床;矿床规模可达中型。在古陆边缘的断裂带或碰撞结合带附近,容矿岩石多为中新生代火山岩或次火山岩。矿床以岩浆热液型为主;矿石组分较多,常为伴共生矿床;其规模有的可达中型以上,如四川呷村,并且在其外围还有较多的矿化点与重砂异常点。

2、喜马拉雅山脉矿产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矿产资源丰富,不过其开发局限于较易进入的地区。

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是矿产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在札斯卡尔山脉发现有蓝宝石;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发现有砂金。在伯尔蒂斯坦有铜矿床;在克什米尔河谷发现有铁矿。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蕴藏有硼砂和硫磺矿。在查谟山发现煤层。铝土矿也在查谟和什米尔发现。

尼泊尔、不丹和锡金拥有广泛分布的煤炭、云母、石膏和石墨矿以及铁、铜、铅、锌矿。

3、西藏矿产资源

⑴、概述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累计已发现矿产100种,其中有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矿产地2000余处;铜矿、硼矿已具备建设大、中型矿山的资源基础;铁矿、铅锌矿、菱镁矿等已展现出可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前景。在这些矿产中,以铬铁矿、铜矿、硼矿和地热资源尤为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砂金矿是西藏的优势矿种。

西藏良好的成矿条件以及资源及其开发潜力令世界震惊。其铬、铜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西藏的铜矿资源丰富。在全国十大铜矿中,六大铜矿在西藏地区,而且前四名均在西藏地区。同时,西藏铜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全国1/3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成矿带、藏东玉龙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经过几十年的地质勘查,在西藏已经发现三江成矿带、雅江成矿带、班公-怒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

国家紧缺矿产铬、铜在西藏不但储量大,而且品位高;铬铁矿品位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

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的排序,西藏12种矿产居全国前5位,18种矿产居全国前10位。其中,铬铁矿、高温地热、工艺水晶、刚玉在全国排名第1位;铜矿、陶瓷土、火山灰排第2位;菱镁矿排在第3位;硼、自然硫、云母排在第4位。

根据矿产资源的自然特征、开发的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的特点,确定铬、铜、盐湖矿产(硼、锂)、矿泉水、高温地热为西藏全区优势矿产。

据报道(20110105),西藏地处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目前,全区已发现矿种102种,其中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有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3000余处,18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这些矿种巨大的资源前景是建立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接续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根本保证。有关专家表示,强化地质找矿工作是推进优势矿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任务,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加可利用的资源储量,为矿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已经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加快该区地质找矿进程,做大做强优势矿产业,使该区成为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该区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等专项工作,已初步实现了治乱、治散的目标,勘查开发秩序逐步好转。现在,该区提出了地质找矿“358”(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方案,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该区地质找矿工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另据报道(20130318),西藏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在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矿产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前5位。其中,铬铁矿质量好,品位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全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为世界所罕见。锂的远景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在非金属矿产中,石膏居全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全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全国第四位;陶瓷土居全国第五位。此外,还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玛瑙等多种矿产资源。

2016年底,中国国家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中,明确将西藏驱龙铜矿等矿区列入国家规划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

资料显示,西藏目前已发现的矿种(亚种)达103种,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49种,矿床、矿点及矿化点达3000余处。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5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3种;已发现金属矿产32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9种;已发现非金属矿产6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26种;已发现水汽矿产2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种。西藏全区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铬、铅锌银多金属、钼、铁、锑、金、盐湖锂硼钾矿、高温地热、天然矿泉水等,均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中,铬、铜保有资源储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及高温地热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⑵、盐湖资源

①、锂资源概述

锂在自然界有两种主要来源:一种是矿石,一种是盐湖。最早发现的是锂矿石。锂和硅、铝、氧等元素化合形成锂矿石;看起来和普通的岩石没什么区别,其中有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等。

电动汽车升温启动了世界锂矿争夺战。大家知道,中东的暴富就是靠世界第一的石油资源。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汽车都用上锂电池,谁拥有世界第一的锂资源,是不是谁就会成为下一个“中东”?

据业内专家估计,全球每年锂产品需求量应不低于8%~12%的增长,锂业前景广阔将超过人们的想象。近年来,锂主要被应用于锂电池,大大地促进了IT行业的发展。事实上,锂的用途十分广泛,关键是受控于数量和价格。例如,锂铝合金(锂铝合金可以应用于战斗机的机冀、潜艇,是航天工业不可或缺的材料)、玻璃陶瓷、润滑脂、空调、碱性电池、军工等领域均需要使用到金属锂。特别是随着世界能源的紧张,一方面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面市已成必然,对锂的供应量将有着决定性影响,目前制约的关键就是锂资源;另一方面法、德等国已经研究出取代核电的环保而且无幅射的非核电站就是以金属锂(2000吨)为原料的,而且其功率相当于目前中等规模的核电站的10倍。这对于能源紧张的全球来说更凸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悉,锂应用和研究的技术以德国最为先进。但是,德国根本没有这面的资源。锂的价格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上涨态势。考虑到智利锂矿的环保压力、减产因素及应用面的不断加大,预计未来金属锂的价格将仍然保持坚挺,除非有替代产品出现。

中国目前已探明锂资源储量510万吨(折纯)。并且,中国锂矿资源矿床多,总体储量较大,属于优质矿产资源。

②、扎布耶盐湖锂资源的发现

锂还赋存于内陆盐湖之中。中国最大的锂宝库既不在素有“中国锂都”之称的江西宜春,也不在青海开采数十年钾肥的察尔汗盐湖,而是在青藏高原最偏远的角落之一:盐湖扎布耶错。

蕴藏在冈底斯山脉深处的神秘的扎布耶锂资源,已经发现20多年。198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学家郑绵平带领一支小分队直入扎布耶。他在该盐湖里发现一种新矿物——天然原生碳酸锂,被国际矿物学会命名为“扎布耶石”。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原生锂矿,无需冶炼,也无需费劲地和其他矿物质分离,只需将其他成分蒸干,使得碳酸锂沉淀下来,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锂原料,“可以直接来车拖走”。西藏扎布耶盐湖锂储量估计可达200万吨。扎布耶锂矿的发现震动国际盐湖学界。

③、盐湖资源的特点

西藏盐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藏西北地区。其盐湖卤水以锂、硼含量高为基本特征;其显著特点是卤水的Mg/Li比值较低,甚至几乎不含Mg2+。卤水经过蒸发即可得到碳酸锂,具有其他类型盐湖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是中国重要的锂资源产地。

西藏盐湖卤水锂含量达到边界工业品味的盐湖有80个,其中,大型以上的有8个。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郑锦平院士认为,青藏高原盐湖至少还有LiCl资源储量500多万吨,远景资源达1000万吨以上。

西藏扎布耶盐湖是一个超大规模锂、硼、钾等多矿种的盐湖矿床,属于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位居世界第二。扎布耶盐湖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碳酸锂固体资源和高锂贫镁、富碳酸锂的特点。该盐湖开采量即使按1/3可采量计算,潜在的综合开采价值超过1500亿元。有关公司卤水提锂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比国外卤水提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锂被誉为“能源金属”和“推动世界前进的元素”。盐湖经济价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

⑶、铬铁矿资源

西藏山南曲松县“罗布萨”铬铁矿是中国全国储量最大、质量最好的铬铁矿,被全国同行业一致公认为“铬都”。其中,1、2矿群的地质保有储量为80余万吨,矿区服务年限8~10年。“罗存萨”的藏语意思即为“宝贝之地”,这里探明的铬铁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是世界一流的铬铁矿资源。据有关部门测算,其潜在价值高达数十亿元。(背景资料:铬铁矿是中国的短缺矿种,储量少、产量低。2004年,中国铬铁矿对外依存度达90%。)

⑷、铜矿资源

①、概况

西藏的铜矿资源丰富。在中国的十大铜矿中,就有六大铜矿在西藏地区,而且前四名都在西藏地区。同时,西藏铜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全国铜资源1/3以上;主要集中分布于冈底斯成矿带、藏东玉龙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尼木厅宫铜矿,为西藏冈底期铜矿成矿带上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最好的矿点之一。该矿区现已探明的铜矿资源量约为30万吨,金属铜含量远景储量在200万吨以上。目前,西藏有第一家“湿法炼铜”企业。

②、铜矿带

西藏是中国铜资源储量最大的省区,已发现铜矿床329处。其中,大型铜矿床11处,中型铜矿床6处。全区铜矿资源潜力达30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西藏已发现藏东“玉龙铜成矿带”、拉萨至日喀则一带的“冈底斯东段铜成矿带”、阿里地区班公湖至那曲地区怒江源的“班公错-怒江铜成矿带”等三个规模巨大的铜成矿带。而且,已评价出单矿床规模居亚洲第一的驱龙铜矿,驱龙-甲玛矿集区铜资源储量有望超过1000万吨。

其4个大型铜矿床分别为:驱龙铜矿、厅宫铜矿、白容铜矿和冲江铜矿。

⑸、五大国家级铜铅锌资源接替基地

目前,西藏五大国家级铜铅锌资源接替基地已经显现雏形,资源潜力巨大(见下表。资料来源:网络)。

西藏五大国家级铜铅锌资源接替基底 地区 基地 说明 藏中地区 铜铅锌钼铁勘查开发基地 跨冈底斯、藏南喜马拉雅2个重要成矿区,包括6个超大型矿床、24处大型或具大型潜力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 藏南地区 铬铁矿勘查开发基地 该地区铬铁矿占全国已探明铬铁矿储量的50%,并且禀赋好,交通、能源条件较好 臧东地区 铜铅锌多金属勘查开发基地 超大型铜矿床1处(玉龙),大型铜矿床10处,已控制的铜资源量在1000万吨以上,铅锌资源量在500万吨以上 藏西北地区 盐湖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4处,已发现富含硼、锂、钾、钠、镁、溴、鉫、铯、石盐等盐湖矿产的矿床(点)100余处 藏西北地区 铜铁铅锌勘查开发基地 波龙、铁格隆南超大型铜金矿床2处以及12个大型或具大型潜力的铜(金)铁矿床 ⑹、矿产资源评述

①、矿产资源“家底”雄厚

据报道(20170407),根据几十年的地质勘查,在西藏已经发现了三江成矿带、雅江成矿带、班公-怒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矿产资源矿种比较齐全、分布广泛。

据资料统计,西藏已发现矿产101种,矿产地2000余处。其中,铜矿、硼矿已具备建设大、中型矿山的资源基础;铁矿、铅锌矿、菱镁矿等已展现出可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前景。在这些矿产中,以铬铁矿、铜矿、硼矿和地热资源尤为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砂金矿是西藏的优势矿种,它的开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紧缺矿产铬、铜在西藏不但储量大,而且品位高,铬铁矿品位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

西藏最丰富的能源是水能。在世界屋脊,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其水能蕴藏量占中国全国的70%。中国的金沙江、雅鲁藏布江,亚洲的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

由中国地调局等完成的“青藏项目”新发现32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驱龙、甲玛、雄村等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新增资源储量包括:铜3194万吨、铅锌1519万吨、金569吨、银23015吨,潜在经济价值2.7万亿元人民币。

综合预计,整个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总量可达:铜8000万吨、金2000吨、铅锌3000万吨。西藏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资源储备基地。

2016年底,中国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其中,明确将西藏驱龙铜矿等矿区列入国家规划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的铜矿资源丰富。在中国十大铜矿中,就有六大铜矿在西藏地区,而且前四名都在西藏地区。同时,西藏铜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全国铜资源1/3以上;主要集中分布于冈底斯成矿带、藏东玉龙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②、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A、环保问题

西藏当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被破坏,极难恢复,环保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草地破坏严重。在开采过程中遍地开花,矿区草场几乎全被破坏;进入矿区的车辆没有固定行车路线,周边草地在日复一日的碾压下遭到了严重破坏。

其次是水污染。由于在开采过程中没有设置沉砂池处理采矿废水,含有大量泥沙的生产废水污染了下游水源,影响矿区下游的人畜用水安全。

西藏地区可以说几乎是中国的最后一片净土。如何解决好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矛盾是一个亟待好好研究的问题。

B、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冬季严寒,整体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这对矿山的运营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以铜矿为例,世界上不乏高原矿山,智利就有一些海拔达四五千米的大矿山,其铜矿的高品位足以支撑其商业开发。所以,在西藏地区,铜矿品位是铜矿进行有利可图的商业开发的重要条件。

C、开采秩序混乱

在层层转包和利益驱动下,矿区涌入大量人员,又缺乏管理,矿区垃圾遍地,甚至造成社会治安问题。而且,仅仅收取少量资源补偿费,对当地百姓来说获利较少,守着金山却无法致富。

D、开采企业小而散

矿山企业普遍规模小而分散,多数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程度达不到开采设计要求,无法进行正规设计,开采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固定生产能力。部分企业存在非法承包或转让采矿权、证照不全、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

③、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中国西藏与东部地区相比,展现出巨大的矿产资源优势和突出的互补性,不少优势矿种,如铜、铬、硼等恰好是国家的短缺矿种。但是,现有西藏地区种种实际情况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型矿山建设的需要,反而对西藏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西藏自治区主席在谈到西藏的矿产开发时说:“砂金的开采,群众得不到多少实惠,地方财政也得不到多少收入,但是对生态破坏相当严重,在西藏的西部草原,各种车辆在草原上任意行驶,形成了少则几道多则十几道宽达两三百米的车道,毁坏的草场面积无法估量;草场沙化、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应该说是主要原因,真正是得不偿失。”

西藏的矿产资源到底该不该开发?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加速西藏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对于缓解或解决中国可能面临的部分矿产资源短缺,确保国家未来经济安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后劲,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一直说要造福子孙后代,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西藏地区矿产资源的“家底”至今尚未完全摸清,环境尚未遭到大范围破坏,可能是目前中国矿业版图中唯一的净土。我们这代人能留下的最好的礼物可能就是摸清家底,然后寻找一条资源与环境兼顾的双赢方案,真正造福子孙后代。

4、青藏高原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具有形成于各种环境下的丰富的地质资源。在其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已探明部分储量的有近70种。其中,铬、铜、铅、锌、水晶、石棉、盐湖资源等矿产以及地热资源储量较大;银、金、锡、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矿产储量也比较可观。

青藏高原的铜矿分布广泛,规模和储量都较大;矿床类型多,而且伴生矿种多,常常是与铅、锌、钻、银等矿共生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其中,最典型的铜矿是藏东的玉龙铜矿,初步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达650万吨。

由中国地调局等完成的“青藏项目”新发现32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驱龙、甲玛、雄村等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新增资源储量包括:铜3194万吨、铅锌1519万吨、金569吨、银23015吨,潜在经济价值达2.7万亿元人民币。





2021年8月20日编写于重庆

9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