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困”的人生,照样可以活出“富有”

 黄齐超 2022-01-04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前一段时间,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多位网友表示,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动。

从网上晒出的文章可以看出,这位清华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

每年6500元的可支配资金,这对其他大学生来说,或许也就是两个月乃至一个月的花销。可是,这位安徽的贫困家庭学生,却要花一年;而且,到了研一的时候,他勤工俭学,还节衣缩食,每月只花400元,把节省下来的3200元,用来资助家乡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贫困大学生资助贫困小学生,这是多么让人动容的善举。

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经历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进入了大学,便以为自己有了一层保障,不再刻苦学习,而是浑浑噩噩,挥霍美好的青春时光;同时,在生活上,他们不知道怜惜父母的不易,花钱大手大脚,过着颇为“富足”的生活。相比这些大学生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那位清华贫困大学生物质生活上确实不那么宽裕,不那么从容,但精神上却很“富足”,很充实。

勤奋,独立,坚韧,助人为乐,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品种,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贫困中的坚韧,丰富了他的人生意义。他的叙述没有华丽辞藻,平淡无奇,但却引发无数清华学友的喝彩,就在于他在平凡和贫困中,活出了“富足”的人生。这段人生,必定会成为他的一笔财富。

其实,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与你的知识、学历、毕业学校和财富多寡并无关系,而在于你的人生观念和选择意志。这位贫困清华学生,他对贫困的乐观豁达,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对学习的拼搏进取,他推己及人的情怀、力所能及且助人为乐的态度,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为一些对人生意义困惑的大学生提供可参考的范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