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1 教材与慕课

 生态学时空 2021-11-20

本文内容为复旦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图文课件。如果你对该内容有兴趣,请扫描二维码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扫码进入☟

·  正  ·  文  ·  来  ·  啦  ·

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自然地理学》这门课。该课程是复旦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基础课,当然也非常欢迎外院和外系同学选修。我定位该课程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科学、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支撑学科。其实呀,自然地理学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完整的,而且门类庞杂,甚至许多内容已在其他大类学科中进行了简单介绍,所以本课程内容在设计中就尽量考虑了如何避免与其他课程可能的重复。希望这样的处理你会喜欢!

今天是这门课的第一章绪论课,我给了一个小标题,“自然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呢也就是马上要介绍的,就是向大家说明我选用的教材与网上慕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制作慕课的一些酸甜苦辣;

第二个内容呢,我将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地理学问题进行介绍,让大家明白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将介绍自然地理学本身的概念以及研究自然地理学的常用方法;

第四,将介绍地理学发展简史,让我们看看自然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过去的人如何研究的,现在地理学碰到的问题和机遇,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

在我以往所教授的课程中,有些是有教材的,有些是没有教材的。对于没有教材的课,上课PPT课件是学生课后复习的唯一素材,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找更多资料自学。而对于有教材的课程,这一般也是相对成熟和经典的课程,似乎就没有这个麻烦了。学生们课后就必须阅读教材进行学习,而且还必须整本书至少阅读一遍,因为教材是我们上课的蓝本和依。上课所讨论的内容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讲解,这就更凸显了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我们现在这门课将采用慕课+课堂讨论的形式。对于复旦大学的同学来说,大家每隔一周来教室一次,我们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而不是上新课,而新课的知识点内容我已经做成了慕课,让大家不来教室上课的那一周自己从网上学习。我们慕课的内容不是教材的照本宣科,而是引导大家阅读教材的引子,或者一些补充和扩展,也可能是新的科学发展带来的内容上的更新。请大家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另外,看慕课相当于是购买了参与下周讨论课的入场券,如果没有在我空出的一周观看慕课,下周的课堂讨论有可能就像听天书。也请大家要防止这样的事儿发生。

这门课,我推荐了两本中文教材供大家选用,一本是伍光和的《自然地理》第四版,另一本是刘南威的《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前一本书是高教出版社的,后一本是科学出版社的。

其实这两部书不是一样大的,伍光和的书要小一些,刘南威的书要大一些。现在这样的比例可能更正确。大家同时是否也注意到,大小关系和比例尺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是非常重要的,这恰好也是地理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有两本英文参考书,用于大家课后进行扩展阅读。第一本是Geosystems8版,我这里有这本书电子版,翻看一下,你会发现,其实它还有一个副标题An Introduction tPhysical Geography;另外一本书是Introducing  Physical Geography5版。从名字来看,两本书都可翻译为自然地理学导论。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几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各自的特点。伍光和的这本教材,堪称是自然地理学的经典,现在中国研究自然地理的学者和学生,可能都读过这本教材。

相比来说,刘南威编著的这本书可能更详细一些。这两本书所涉猎的内容大体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编撰的体例有所差别。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理解视频内容,我在制作视频课程中都增加了字幕。大家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花时间的工作,但我觉得很值。其实吧,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学习起来更方便。我授课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听明白我讲话的全部内容,然后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更有成效的讨论。

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好方法,能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特别是课件。要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必须信息量很大,而不仅仅是课堂上展示的PPT。经过多方面的权衡和努力,现在我觉得已经找到了一个好方法——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图文并茂的课件。这个课件是将课程所有的视频内容,文字稿和每张PPT的图片整合在了一起,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同步推送给各位。当然,这的确会花去我更多的时间,但如果对你有用,我仍然觉得很值。

也许,你已经迫不及待想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了。那么,掏出你的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关注就可以了。你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课件的更新。也可保留一份完整的文字稿,对于你课后复习以及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门课程在复旦大学在线教育中心和中国大学慕课上都有开设。你如果喜欢,也可以扫码加入,去看看其他学习者是如何思考和讨论我们的也思考过的问题的。没有从复旦大学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就只能在讨论区进行交流了,而复旦大学的学生则可以在我们上课的时候面对面进行讨论。我倒是希望这二者并无太大的区别,传统的大学课堂在未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另外,为了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内容,特别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我在各章节后面还放上了许多国外的优秀视频教学内容,作为【补充材料】和扩展视频】。这其实是一件更辛苦的工作,我前面说了,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听理解我提供的素材的所有内容,首先必须听懂。考虑到并非所有人都能灵活应用英语,所以,我提供的这所有素材,都给出了双语字幕。但许多内容其实是没有原文的,还需要先听出英语,然后再翻译成汉语。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呀,所有的双语字幕信息都是我自己翻译整理的,我仅对听译文字保留版权,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原视频发布机构所有。如果有侵权,请告诉我,我将撤掉这段视频。请大家千万注意,不要将这些内容再分享到其他平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谢谢您的配合!

我在网上分享了我的一些视频公开课之后,许多人都会问:所有的视频课程都是您自己做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对,都是我一个人干的,从内容策划与设计,拍摄,抠图,后期制作等,到目前为止都是我一个人的团队干的。这张照片就是我将自己的办公室改造成的临时拍摄棚。

今天是第一天通视频接触,大家都还不熟悉,说着说着话就多了一点。我们以后熟悉了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的核心内容上。好,同学们,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