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4 中国的山川景观

 生态学时空 2021-11-20

本文内容为复旦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图文课件。如果你对该内容有兴趣,请扫描二维码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扫码进入☟

·  正  ·  文  ·  来  ·  啦  ·

同学们好!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内容是中国的山川景观。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景观认识中树、、云种要,是成优自然山水的心与魂,为自然山水的“四绝”。古人云:石为骨,树为衣,水为脉,云为气。而且还称,山无石不刚,无树(草木)不华,无水不活,无云不媚。

石为骨,山都是断层带或者褶皱地貌,里面的石头显露出来,雄伟,刚健。这是任何山水的基础。没有山,没有石头,就是平地,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致了,绝不会被称为山川景观。

树为衣,这里的树,当然也包括草。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透露出勃勃生机。我们来比较一下前面一张,没有树,光秃秃的,是不是就显得比较难看?

水为脉,水为大地的血脉,没有水,就缺乏生机那翻滚着白浪的川流瀑布,与苍劲古老的树木动一,形了强烈的对比,然而又组合成一幅和的天图画。

云为气,云浮动在山间。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这一现象,也称为“云海”云海是装“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日和日时形的云,五斑斓极为观。

刚才在介绍自然山水景观的石、树、水、云四种要素时,我就想找一张包括四种要素的照片,发现都不理想。显然,我们的山水绘画大师们也识到这个题。他们作品,这元素谐地合在一起你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这是上了彩的墨画。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绘画,那就是水墨画了,也称国。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色与白色。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画出不同浓淡,也就是黑、白、灰的各种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我们再来欣赏几张中国山水画。之后,我们将介绍中国最著名的几个山水景观,让大家领略一下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如何欣赏它们。

首先是泰山,它贯穿山东中部,被称为“五岳之首”。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成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泰山南坡的抬升速度远大于北坡,受到的侵蚀强度也更强,形成众多的深沟峡谷、悬崖峭壁,造就了南坡陡峻险奇的地貌景观。

华山山势险峻,人们常用“自古华山一条”来容其7000年以,由燕山动的响,山北麓发生下陷,形成渭河地堑盆地,南的秦断块山地急上升这种动力致的壳运,时时慢时断时续,造就了东西一线上并列着许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成了岭北的大层。些大平行东西向断层,将山地割切成若干长条形块。块在此相上升降活中,呈北、南的岭相间地形。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东西向斜交的断层,使原长条形断块被切成多段。这也就是华山险峻的原因。

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银落九。”是唐诗人白描庐山布壮景象著名句。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今断块山的形态。庐山周边,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而且云雾也较多。另外,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构成众多的瀑布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就形成了数量众多而壮美的瀑布。所以,庐山是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包括块山造地、冰地貌流水貌叠而成。

黄山的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形成峰林结构,又经过长期受水溶蚀,形成了花岗岩洞穴与孔道。说到黄山,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甚至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我们几乎不用怀疑,这是被摄影师和画家关注最多的一颗黄山松了。在黄山,黄山松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无坚不摧、有缝即入,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桂林山水,广西一带曾被汪洋大海淹没在海沉积大量石灰,形了很的石岩,且分也非常广阔。由于地壳运动,海底变成陆地流水石灰溶解走。灰岩成分碳酸,碳钙能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这种破坏方式使岩石破坏不会成大的泥使江浑浊而是于水,所漓江的水是清澈透明的。这种破坏过程像一岩石样由及里层层落,是水到哪,哪就受破坏。只要石灰岩有裂缝,那么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会见缝就钻,时间长了,水就能将裂缝渐渐溶成空洞,并且不断冲刷,使缝隙不断地扩大。如果时石岩的隙是立的那么洞就变成斗状洼地当它继续扩大且彼此相通时,那么石灰岩就剩下立的柱。

湖南张家界,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这里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很大,来不及河流宽,使河形成众多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壁陡,滩水急据说美国幻大《阿达》“潘拉星”各种元素的原型,就来源于张家界。

人民币上,也有中国著名山川的影子,你知道它们是取自哪里吗?你还能找到更多的吗?

还有这些国画中的中国山川,你知道它们是以什么为原型的吗?

有非常写实的,比如这两套。

也有做了大手术,进行改头换面的。比如这。如果你到过黄山,见到过黄山松,你会发现,该情形与原貌完全不符,黄山松居然是在湖边。实际情况应该是我们刚才介绍黄山时见到的这个样子,是在半山腰中。

另外,我想补充一下,“向斜成峰的山中,经常出现马鞍型山,因为其形状酷似马鞍而得名马鞍山的,这在中国都不下十个。

即使有些名字没有马鞍字样的山体也有多这向斜。比如四小金境内四姑山。是,在我们的国画艺术中,一般很少表这种状的山体,喜欢斜和层的山体。家不在网寻找下,看看是否能找到向斜的,或者马鞍山的画。

而西方写实的素描,他们会真实反映“向斜成峰”的情况。比如这幅素描。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新疆的疆字,目前泛指领域的边界,但曾经就特指新疆这个区域。你们看它多么像新疆的地形图呀,三山夹两盆的典型新疆地形。

说到地形,我还有话要说。黄河每年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按说早就应该填平了,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渤海海底的地壳同时也在不断下降,并且下沉的速度与泥沙堆填的速度相当。这种巧合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好了,这一章的内容到此结束。我们在这一章讨论了很多问题,特别在本节,我们探讨了许多话题,这些话题都可以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身边发生的故事展开深入研究。不知道你能否从中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呢?我期待各位的佳作。同学们,再见!

喜欢记得来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