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 文 · 来 · 啦 ·
同学们好!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内容是中国的山川景观。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景观认识中,石、树、水、云四种要素,是构成优美自然山水的核心与灵魂,称为自然山水的“四绝”。古人云:石为骨,树为衣,水为脉,云为气。而且还称,山无石不刚,无树(草木)不华,无水不活,无云不媚。 石为骨,山都是断层带或者褶皱地貌,里面的石头显露出来,雄伟,刚健。这是任何山水的基础。没有山,没有石头,就是平地,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致了,绝不会被称为山川景观。 树为衣,这里的树,当然也包括草。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透露出勃勃生机。我们来比较一下前面一张,没有树,光秃秃的,是不是就显得比较难看? ![]() 水为脉,水为大地的血脉,没有水,就缺乏生机。那翻滚着白浪的川流瀑布,与苍劲古老的树木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然而又组合成一幅和谐的天然图画。 ![]() 云为气,云浮动在山间。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这一现象,也称为“云海”。云海是装扮“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日出和日落时形成的云海,五彩斑斓,极为壮观。 ![]() 刚才在介绍自然山水景观的石、树、水、云四种要素时,我就想找一张包括四种要素的照片,发现都不理想。显然,我们的山水绘画大师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作品中,这些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你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这是上了彩的水墨画。 ![]()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绘画,那就是水墨画了,也称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色与白色。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画出不同浓淡,也就是黑、白、灰的各种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 我们再来欣赏几张中国山水画。之后,我们将介绍中国最著名的几个山水景观,让大家领略一下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如何欣赏它们。 ![]() 首先是泰山,它贯穿山东中部,被称为“五岳之首”。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成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泰山南坡的抬升速度远大于北坡,受到的侵蚀强度也更强,形成众多的深沟峡谷、悬崖峭壁,造就了南坡陡峻险奇的地貌景观。 ![]() 华山山势险峻,人们常用“自古华山一条路”来形容其险要。7000万年以前,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华山北麓发生下陷,形成渭河地堑盆地,南侧的秦岭断块山地急剧上升,这种内动力导致的地壳运动,时快时慢,时断时续,造就了东西一线上并列着许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岭北麓的大断层。这些大致平行的东西向断层,将山地割切成若干长条形断块。断块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动中,多呈北翘、南俯的岭谷相间的地形。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东西向斜交的断层,使原长条形断块被切成多段。这也就是华山险峻的原因。 ![]() 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著名诗句。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今断块山的形态。庐山周边,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近2000毫米,而且云雾也较多。另外,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构成众多的瀑布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就形成了数量众多而壮美的瀑布。所以,庐山是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包括断块山构造地貌、冰蚀地貌、流水地貌叠加而成。 ![]() 黄山的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形成峰林结构,又经过长期受水溶蚀,形成了花岗岩洞穴与孔道。说到黄山,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甚至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我们几乎不用怀疑,这是被摄影师和画家关注最多的一颗黄山松了。在黄山,黄山松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无坚不摧、有缝即入,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 桂林山水,广西一带曾被汪洋大海所淹没,在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石灰质,形成了很厚的石灰岩,并且分布也非常广阔。由于地壳运动,海底变成了陆地,流水将石灰岩溶解带走。石灰岩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这种破坏方式使岩石在破坏后不会形成大量的泥沙使江水浑浊,而是溶于水中,所以漓江的水是清澈透明的。这种破坏过程不像一般岩石那样由表及里,层层剥落,而是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受到破坏。只要石灰岩有裂缝,那么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会见缝就钻,时间长了,水就能将裂缝渐渐溶成空洞,并且不断冲刷,使缝隙不断地扩大。如果这时石灰岩的缝隙是直立的,那么空洞就会变成漏斗状的洼地。当它们继续扩大且彼此相通时,那么石灰岩就会剩下孤立的残柱。 ![]() 湖南张家界,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这里的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很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众多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据说,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各种元素的原型,就来源于张家界。 ![]() 人民币上,也有中国著名山川的影子,你知道它们是取自哪里吗?你还能找到更多的吗? ![]() 还有这些国画中的中国山川,你知道它们是以什么为原型的吗? ![]() 有非常写实的,比如这两套。 ![]() 也有做了大手术,进行改头换面的。比如这套。如果你到过黄山,见到过黄山松,你会发现,该情形与原貌完全不符,黄山松居然是在湖边。实际情况应该是我们刚才介绍黄山时见到的这个样子,是在半山腰中。 ![]() 另外,我想补充一下,“向斜成峰”的山体中,还经常会出现一种马鞍型山,因为其形状酷似马鞍而得名马鞍山的,这在中国都不下十个。 ![]() 即使有些名字没有马鞍字样的山体,也有许多这样向斜的山。比如四川小金县境内的四姑娘山。但是,在我们的国画艺术中,一般很少表现这种形状的山体,更喜欢背斜和断层的山体。大家不妨在网上寻找一下,看看是否能找到向斜的,或者马鞍型山的国画。 ![]() 而西方写实的素描,他们会真实反映“向斜成峰”的情况。比如这幅素描。 ![]()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新疆的疆字,目前泛指领域的边界,但曾经就特指新疆这个区域。你们看它多么像新疆的地形图呀,三山夹两盆的典型新疆地形。 ![]() 说到地形,我还有话要说。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按说早就应该填平了,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渤海海底的地壳同时也在不断下降,并且下沉的速度与泥沙堆填的速度相当。这种巧合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 好了,这一章的内容到此结束。我们在这一章讨论了很多问题,特别在本节,我们探讨了许多话题,这些话题都可以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身边发生的故事展开深入研究。不知道你能否从中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呢?我期待各位的佳作。同学们,再见! 喜欢记得来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