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师说》里的讲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在人,也大都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就像棍棒之下出孝子一样,严师手下出高徒就顺理成章了。 的确,对孩子严格,让他们高效的吸收自己传授的知识,这可能是最快捷的让孩子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我尝尝在想,要是孩子是个桶,知识就是你要向桶里倒的豆子,这多好呀。不过,谁家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桶呀,嘿嘿。是的,知识它也不是豆子!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认知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定做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两点:这是我昨天去探校之后,尤其感觉深刻的就是这两点。在那些孩子的脸上,看不到笑脸;让他们对自己号称已经学会的东西进行输出的时候,也感觉不到他们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更多的是眼睛一通转之后的苦苦的回忆……
 京航大当当一岁,我讲这个内容的时候,他很快就明白了,不过妹妹还没有完全理解,要求我再讲一遍,哥哥说,我来给她讲吧。 于是,我认真的看着他用比我更适合妹妹的语言和亲和力开始讲这个内容。从妹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听得很认真,也蛮喜欢这种感觉。哥哥也就讲得更生动了。 数学就是用来量化描述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是小的时候,如果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这一点,就越重要。 而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运动去感受,调动越多感官,就越能够更深入认知所体验的事物。 也就是讲,要是条件允许,就多让孩子们去体验,而不是木呆呆的坐在那里听老师讲,然后,拿根能够划出道道的玩意儿在纸上刷刷刷。 喜欢听老话儿的人,来听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不是瞬间感觉要顺耳一些了呢。对于孩子来讲,躬行,就是多去把纸上得来的东西,在生活中实践,与同学朋友之间多输出,不要认为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还让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好像自己亏了啥。这是一种在不少学校的学生之间流行的思想,其实自己尝试着输出的时候,不光能够获得友谊,还能够获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更深入的认知,因为别人在听闻你表述的时候,会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疑问。 要让孩子们知道,和自己竞争的,从来不是身边的伙伴儿,而是更大的环境,要是自己和身边的伙伴们成为了厉害的群体,那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事情,也是最酷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