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藕的第283篇涂鸦 藕记 上一篇写的是情爱故事。推送之后,即有朋友私信问,这不是你自己吧,不怕别人猜想吗。 我说,随他去。 朋友又说,你还是在乎别人想法的人。 我说,是的,但在学习随他去。 故事是杜撰的。但情爱也许是人世间最可能多次踏上的路径,通向寻找和重塑自己的路。如果总是重蹈覆辙,那就说明仍未取得真经。 有些事不必亲身经历,基底有相通的属性和逻辑,中间有类似的情感反应,结局同样被人世的沉重力量拖拽呈现大同小异的样貌。 所以,随他去,是我能想到的一种最普适的态度。 我可能什么都想要:那每回无限旋落的黑暗以及每一个步伐升盈令人战栗的光辉。 ——里尔克《Du siehst.ich will vile》 病了。一天在家,只是昏睡,喝水,吃药,简单进食,好转的时候阅读,回复一些必须的信息。再跌入睡眠,吃药,喝水,承受……重新循环一遍。 但这让自己的内心重获笃静。 而且,并不觉得孤单。 远处工地上单调的打桩声音恍若隔世传来。幽暗空间,恍若没有尽头的睡眠,打开窗帘一瞬仿佛要刺破眼帘的强烈光线。时空变得不再有意义,仅仅是一种存在,世界变得旷达无边。 独自度过一些时日,禁言,随意暴露自己的虚弱,对成年人来说亦是一种需要。 至少放下了永远处于未尽状态的工作,放下了由许诺要完成又一再搁置的稿件转化成的四起狼烟,放下了基于一些身份必须承担的责任,还可心安理得不做当日功课——如果没有疼痛和眩晕堪称完美——但遗憾岂非无常中的恒常。 医生在了解我的作息之后说,为什么要给自己安排这么多事情,没必要啊,你就不能像人家一样下班后追追剧看看综艺躺平么?我看不出来你学什么英语读什么诗经之类有什么用,除了运动是应该保留的,其它事情都也是必须么? 倒也不是。我嗫嚅。 接下来不知道该作何解释。 说那是我目前为止所能想到的找寻内心答案的方法吗。说我就是为了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吗。 连自己都觉得说不太通。 我并没有想要假装励志,也不认为这能为自己带来现实利益。连这些都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都说不上来。只是在既定的轨道上前行,直到答案出现。 我只是,只是委决不下,不知道削减哪个项目,都舍不下,总觉得应该继续,我搜索心念试着回答,医生却又惊奇了,你讲话都用这么少见的词汇啊? 哦哦,我都给闹得有些害臊了,那我尽量早点睡觉,这样可以吗? 医生无奈首肯,断舍离啊,要记得。 疼痛在强力止痛片的作用下逐渐后撤剩下一两分,因而终于获得较为成段的时间阅读。 读一些与生命本质相关的文字,间隙,我问自己,如果站在生命的终局,知道来日真的已经屈指可数,我会过怎样的生活。 彼时若有相爱的人,就终日厮守。看日出,等日落,执手相看,一同做简单可口的蔬食,同食同眠,各自阅读,听悦耳的自然声响或者悠扬的乐音,去喜欢的小马路散步,其余时间进行令自己觉得安逸的清洗洒扫等劳作。 如果没有那样一个人,那就安排好需要安排的人事,独自启程去想往的安静村寨住下,在更为清净的人间烟火中一个人做上述的事情。 所以,除了阅读,目前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都已经可以尽数删除。 所以我最应该习得的事情就是let it be. 有天收到一条信息:你说,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觉惫懒? 我答:因为渐渐失去好奇,对周遭熟视无睹。 静下来的时候又再自揣,时间越过越觉迅猛,转眼一天,转眼一周,转眼将尽又一年。那几天身体不支仍在勉力上班的时候反倒对时间有另一种感受。只觉得一个下午都漫长到无有止尽。因为每一刻身体都在发出不同的不适讯息,尽管并非正面却是着实丰富的体验,拉长了心理上对时间的感知。 推及日常亦同此理。如果每一日经历趋同,并不抬头观察日光变幻觉察风用了几分力道柔和抑或凄厉,也不与身边人交换内心感受,更不探究周边花叶果实颜色的更替,又哪里需要分辨今夕何夕。不过是重复过往生命,不过是年月日时数字的跃动而已。 软弱,嗔恚,怨怼,失望,轮回巅扑。有时能当下觉察,大多时候仍在事过境迁之后才略有反省。心仍有穿越现实规则获得终极证悟的愿望,一力想要趋向光明。只是在那种愿望的驱策下反而觉得于浩繁如海的事务中无从拣择,时间固然有限,也只能等外围无关的装饰点缀悬挂自行跌落。 这貌似变成不同于往常的另一种随波逐流。 也许只是因为积累未够时辰不到。 允许自己身体生病,允许内心存疑有时贪心,允许自己仍不通透时常优柔,也许这都该算是对自己过于宽厚。 然而,如果过程不能擅自加速,如果一时半会儿仍无法断然撒手,都姑且随他去。 一切无不如是。 图片来自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 你说不必生生世世,只要夜来仍能念出你名字 和秋天彼此属意 |
|
来自: 新用户8487KTB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