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一条线——纪念胡焕庸诞辰120周年

 heshingshih 2021-11-20
图片

今天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人口地理学创始人、盟员胡焕庸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个名字为人熟知是源于一条线——“胡焕庸线”,即“瑷珲-腾冲线”。这是一条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在学术圈,它以其科学性和稳定性,被公认为中国综合国情的顶级分界线,成为与“秦岭-淮河线”“长城线”并列的一条重要的国家地理分界。

图片

胡焕庸

字肖堂,1901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宜兴。1919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1923年毕业后赴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任史地教员,同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研究院地理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口学会顾问、上海人口学会会长等职。2018年入选首批“上海社科大师”。

图片

1935年,胡焕庸发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时,提出“瑷珲-腾冲线”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引起了学界的轰动,并将此线誉为“胡焕庸线”。这条线暗合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隔线,蕴藏着神奇的规律性和生命力。这些年来,“胡焕庸线”因其超乎想象的稳定性,学术声誉日隆。1935年,这条线西部人口占全国4%;而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再算,因分辨精度不同,西部人口的占比大致在5.6%到6.3%之间,变化甚微。

这条看似“横空出世”的线,其实是基于严谨、枯燥、长期的学术研究。“胡焕庸线”的本质是找到了刻画中国人口空间形态的最为简洁的方式,进而成为一条稳定的国情地理分界线,对国家的均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振兴和国防安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体现了重大应用价值。

图片

作为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胡焕庸不仅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深入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还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胡焕庸调至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授,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教授亚洲自然地理、欧洲自然地理两门课程。1957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人口地理研究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胡焕庸任研究室主任。他在地理教育战线上驰骋了60多年,从而形成他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的讲课不落俗套而是先提出中心问题,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他的一堂课,集中要点虽只是三言两语,配合一幅地图或者一张表格,分析起来却是丰富多彩满满的一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室改为研究所,八十高龄的胡焕庸出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所在人口地理学、人口经济学和人口社会学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出版了《论中国人口之分布》《中国人口地理》《世界人口地理》《人口社会学》《人口生态学》等诸多奠基著作。

编辑:郭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