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也思维模式,败也思维模式。还是要思维模式!

 碧海蓝天kx32di 2021-11-20

图片

写这篇文章,起因于5月初在杭州灵隐寺听了南山空同老师的“东方先贤智慧课程”。

定了这个题目,一去百度,竟然发现,关于“思维模式”,百度上竟没有统一的概念。

头条的百度百科直接认为:“思维模式一般指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

对此,我也只能“呵呵”了。

倒是有一个“思维形式”的百度百科,引起了我的兴趣,它是这样说的: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如果将此做为“思维模式”的描述,我想会更靠谱一些。

图片

我认为,思维模式就是:人们对某一类或者某领域事物的底层思维逻辑,包括认识、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方法论”。

图片
为什么说“成也思维模式”?
图片


无可置疑地,人的言行是靠自己的思维驱动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人的行为模式,用现代时髦的词汇,思维模式就是人这台机器的驱动程序。

可以想象,一个有着完美驱动的电脑和一个驱动有瑕疵、运行不稳定,甚至动不动死机的电脑有着怎样的区别。

记得十年前,营销领域的克亚营销风靡全国,刘克亚老师因此被喻为营销教父。克亚营销之所以如此风靡,其核心就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以人性为核心的思维模式。

因为人性是商业的灵魂,从源头上讲,没有营销,只有人性。克亚营销的成功之处,就是吃透了人性,并根据人性创立了它的思维模式,组成了克亚营销乾坤谱,包括克亚营销导图、克亚营销铁律、克亚营销四重天、一二三成功魔式四大组成部分。如今,克亚营销的思维模式已经化着生态融入到中国营销人的理念中。

现在,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做的比较成功的人,其内在都有一个相应成熟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说,“成也思维模式”!

图片
为什么说“败也思维模式”?
图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了五个层次。

虽然他的划分标准存在着争议,但人的追求多元化是无须争议的。当一个人希望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人性、了解这个宇宙、了解那些未知或已知的规律时,原有的思维模式则成了禁锢其思想的枷锁。

在我的上一篇原创文章里,写到了消知见障(点击此处详见原文)的问题。

思维模式,做为人用自己眼、耳、鼻、舌、身、意搭建起来的思想“围城”,本身就是基于对这个世界“虚妄”的认知,它在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它也属于知见障的范畴。

前面提到过,“每一个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做的比较成功的人,其内在都有一个相应成熟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说,“成也思维模式””,但我还要说,这个让人成功的“思维模式”,只是诸多令事情成功的要素中的一个,也就是说:“有它可能成功,但不是一定成功”

就拿前面提到的克亚营销来说,其基于人性的思维模式真的是无可挑剔,但是,它仍然解决不了企业的成交问题。因为影响成交的内在的外在的人为的客观的因素太多太多了,每一个因素都是致命的。

同时,那些社会上风靡的各种成功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因为他能够让人成功而风靡,而是因为有人成功了,别人或者他自己就把他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总结(这个总结极大可能还有偏差)出一个或若干个,然后再加以放大,然后就开始传播……

图片

可以说,这人世间的绝大多数的真理、道理、经验,无论是你学的,还是你信的,或是你自己总结的,都是偏执之见。何为偏?不全也!何为执?执守一见也。

对此,我引用众知院学习的“知经”第四章里的一句话来做评价:“你清楚,任何一条哲理,哪怕它再有道理,都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反光面,但它肯定不是全部,也代替不了全部,它们最多只能丰富你的认知,而不应该成为你人生的座右铭。”

所以我们说,“败也思维模式”!

图片
为什么说“还是要思维模式”?
图片

我们是人,人的思维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有思维力,就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各式各样的、或全或缺的、或偏或正的思维模式。可以说,这些基本都是偏执之见。

而一个人从小到大,基本是在学习各种偏执之见的路上成长起来的,人们分享自己的偏执之见,并成为其中的受害者而不自知。老子形容其为“俗人昭昭”、“俗人察察”、“众人皆有以”。

但是,人也是幸运的。造物主造人时,给人开了一个后门,以至于部分人等到有了足够的阅历后,就开始反思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偏执之见,并尝试着消除这些偏执之见。尽管有的人一生都不曾完全成功。

那么,应如何消除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偏执之见呢?

还是需要动用思维力,运用思维模式。只不过这个思维模式的起点要足够高,不再以所谓的成功为目标,不再以所谓的名利为导向,而是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去了解人性(人道)、了解社会(地道)、了解那些未知的或已知的规律(天道)。我称之为“智慧思维模式”

图片

老子曰:“域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其实已经把智慧思维模式的“纲”给指明了,就是自然之道,及与之相应的天、地、人之规律。

不仅如此,老子还告诉了我们这种思维模式的具体内容,即“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而他那个时候的“古之道”,则是阴阳五行、八方八风之法。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按照先人的阴阳五行之理、八方八风之法,就能应对我们生活中所有事情。

这次在杭州灵隐寺的东方先贤智慧课上,南山空同老师将这种“古之道”细化成了“一、二、三、四、五、六、八”思维模式, 也就是我所说的“智慧思维模式”

对老师讲的“智慧思维模式”,我并没有去录音,也没有找同学要详细的笔记。

因为《学经》中说:“余知世间知无限,唯识异同,小学者以人为师,中学者以知慧为师,大学者以自然万物为师,故智者无常师,以常为师。”这种智慧课程,当属于中学,以知慧为师。

《学经》对于以知慧为师是这样表述的:“以知慧为师,以知为师者,以正为用,以反为思,不明不信,存疑而不去,待机而解。

百家言,择其通者而纳之,师之语,有违事实而舍之;以慧为师者,不以然为然,求实而去名,有实为据,不因万人皆然而附,不因大师之言而从,以行证言,勤而行之。”

所以,我在课堂上只简要记录了要点,以免陷入新的知见。

图片
“智慧思维模式”之我见
图片

“一、二、三、四、五、六、八”思维模式是略写,其具体内涵,当做如下理解:

.

“一”指太极

为什么不是“无极”?

虽然从本源上讲,无极先于太极,但对于我们认知事物的实际操作来看,其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物位无极时,生而不生,谓之玄,化而不化,谓之妙,玄妙之门,存之于心,可感可知,而不可识。因不可识,是无法做为思维模式的要素的。

太极则为万物之本,为万物生化之始,所以,将太极作为智慧思维模式的源头及起点是适宜的。

.

“二”指阴阳

太极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如果确定任意一点,都有二相可分。

所以我们分析、认知事物的时候,不要总是站在一个点上,要站在事物的不同方面,去分析、去研究。老子将这种方法称之为“袭明”。

.

“三”指气灵

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相感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由此而生万物。万般可能, 皆在三中产生。

在我们面对具体事物时,围绕这个事物的各种要素(或气或灵或气灵化合物)都可以视为“三”。

.

“四”指生长收藏

即整个事物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和规律,我们在面对具体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要求来调整相应的策略,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吉的状态。

.

“五”指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

即:生、克、泄、耗、助。

在具体事物中,所有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都逃不脱这五种效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过程。

.

“六”指时空

因其可从东西南北上下六个维度表述,故用“六”来表达。

它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时间”,包括过去、现在、未来;另一部分是“空间”,即东西南北上下六方。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处在这个时空之间的事物,所以,有关这个事物的各要素也都在这个时空之中。作为处理事物的人,按照“六”的导图去考量相关各要素,其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

“八”指八方八风之法

八方八风之法是周易的核心,南山空同老师把它写到了《学经》第四章中,大概五年前也曾讲解过,有心之人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以进一步学习。

“八”与“四”的关联密切,知四则可明八(包括八方、八风、八卦、八节),而明八,则可明六十四卦;但“八”同样蕴含着“二”与“五”的气灵变化规律,同时“八”关联的“时”与“位”也都是“六”的范畴。同时,这万千的变化也都蕴含在“三”里,并同在“一”的统筹之下。

所以,“一、二、三、四、五、六、八”思维模式是一个整体思维模式,不可割裂的。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则始终体现着“玄之又玄”并“冲气以为和”这大道规律。

模拟实例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个思维模式,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案例来实际操作一下。

比如:知学院要在终南山里建一个修学社区,施工工程需要确定一个总包公司。建筑公司甲(简称建甲)希望承包这个工程,于是报名投标。此时:

“一”已经确定了,就是这个工程。

二”也确定了,就是发包方和建甲。

当然报名投标的不止一家,阴阳关系也不是这一组。项目发起的时候,除了发包方与建甲是一对阴阳外,发包方和所有的投标者也都是一对对的阴阳关系。

所以,阴阳关系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任一个确定的“点”都可以划分阴阳,而且还是可以相互转化。

“三”也相应地确定了,也就是这个工程招标所关联到的诸要素,包括发包方和建甲都属于要素之一。

这些要素或为气(能量),比如资金、影响力;或为灵,比如技术要求、说明书;更多的是气灵结合体,比如资质证明、获奖证书等。

诸般要素交互相感,或生或化,最后达到平衡,形成结果。

“四”是规律而客观存在的,建甲要想中标,就需要精确地判断这件事现在所处的阶段,是生是长是收是藏?

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阶段,也都有其生长收藏的。

比如在生的阶段,就有生生、生长、生收、生藏,依此类推。

确定了事物所处的阶段后,就可以根据“八”中的具体策略来有的放矢。

“五”也是客观规律,反应了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属性。

建甲的“有的放矢”就是根据“五”中各要素之间的生克泄耗助的关系,来调整自己所能掌握的要素,让自己在竞争中趋吉避凶。

比如,生己助己的要素多多益善,象资金实力、技术力量、以往业绩等,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行业丑闻、不良记录;反之,克己耗己的要素则要越少越好,最好没有。

“六”是客观存在,也是会对吉凶产生影响的重要要素。

比如,在“时间”这个领域,建甲以往的业绩、现在的实力、未来可能的增长都是会发生影响的要素。

不仅如此,发包方,甚至竞争对手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在“空间”领域,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环境、上之天气条件下之地质构造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

而且,除了物理层面的空间外,思维层面的空间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该项目之前,有张剑峰的终南草堂;该项目之后,还会有后续的开发项目;左边有支持该项目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右边有反对或异议的排斥者;上面有该项目的管理者、监督者;下面有该项目的受益者或追随者。

这些要素,不仅是作为一体二面之一的发包方要考虑的,也是一体的另一面建甲需要考虑的。

“八”作为方法论,同时也指方位、气灵、时间、表象。

它可以说是“表象的规律”,通过由表及里,由象及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就建甲来说,介入的最宜时间应在东风起时,“东风,震气所生,东风至而随”,相对应的八法应是“物起于微”。

该法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查立春之时”、“度惊蛰之机”、“应雷动之节”;具体方法分别是:“静而作”、“潜而用”、“生而发之”。

八方八风之法博大精深,很多人穷其一生,也不能得其精髓。我们当不急不弃不求大,持续地学而习之,用而察之,方能有所成就。

有一点需要强调

就是这种智慧思维模式在使用时,并非一定要全部启用。

如果你能用“四”就解决了问题,那就无须用“八”;如果能用“三”来解决问题,就无须用“四”;若能用“二”,则无须用“三”。用的数越小,智慧水平越高。

至于用“一”来解决问题,只有极少数专业的高阶修行者才能达到。望穿虚妄,直达本源,非常人之可为。

END

作者简介 :德强,本名高克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金点道读书会会员。

德强之寓意:德行以张,自胜而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