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门豹鲜为人知的历史

 dawn的图书馆 2021-11-20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水利专‬家,曾立下赫赫功勋。但真正让西门豹家喻户晓的,还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河伯娶妻和西门豹治邺的典故。

关于西门豹治邺,大家都知道,这里只做一个简述。说西门豹到邺城‬当政府‬首长‬,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邺‬城‬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当地的豪强相互勾结,假借为河神娶妻的名义,加重赋税,中饱私囊,每年选择一位漂亮的女子,葬身河流,说是河神娶妻之后,可以避免河流泛滥,确保风调雨顺。

文章图片1

西门豹到任后,以女子不漂亮为由,将几位豪强陆续扔进河中,让‬其‬禀告河神,另择吉日和女子。最终,豪强势力被打破,邺城‬重新回到平静‬岁月。事情就是这样,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西门豹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

第一,西门豹曾经遭到邺城百姓的怨恨。大家一听这个标题,肯定感到奇怪,西门豹摧毁地方豪强势力,老百姓感恩戴德,怎么会怨恨西门豹?其实,这其中另有原因。

西门豹处置完邺城‬的地方豪强,发现邺城‬百姓头顶还有一座大山,那就是洪涝灾害。于是,决定治水,征发百姓,共同开凿分洪渠道,既可分洪,又可灌溉农田。

因为邺城‬百姓遭受豪强多年盘剥,困苦不堪,现在又要出苦力,顿时怨言四起,工程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但是西门豹不是一般人,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面对汹涌的群情激愤,西门豹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亲自参与到治水工作中来,历经数年开凿了整整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了过来,改变了邺城‬洪水泛滥、灌溉面积小、用水困难的状况。

不可否认,人的思想境界确实有高低之分,只有极少数人能看到远方,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眼前,有的因为思想经过洗礼,连眼前的黑白都会颠倒,并且还振振有词‬,如果有人善意的提醒,反而会遭到蠢货们的唾骂,与其如此,不如让思想经过洗礼的蠢货们自生自灭,不要对它们有任何帮助。

所以,有些事情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理所应当。你拯救对方于水火,对方认为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第二个阶段——怨恨,如果让对方干一些有利于长远的事情,对方因为眼前的得失,反而怨声载道;第三个阶段——感恩,时隔多年之后,回想多年之前的愚蠢行为,不管嘴上如何开脱,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丝丝的悔恨‬。这可能就是智者和庸众的区别,甚至有一些智者往往就死在庸众的嘲笑‬声中‬。比如戊戌六君子,鲜血没有唤醒庸众的嘲笑,当他们在临死闭眼的那一刹那,看到庸众拿着人血馒头狂喜的场面,不知作何感想。

当然,还有一些智者,因为忍受不了庸众的道德绑架和愚蠢,不得已远走高飞,另寻高枝,比如范文程,知道腐朽已经不可挽回,与其让冥顽不灵的畜生们无休止的折腾,不如引入新鲜血液,让华夏重获新生。

历史就是这样,腐朽的东西不管怎样涂脂抹粉,迷惑庸众高歌猛进,总有一些智者明白这些只是回光返照,拼死挣扎,明智的人往往选择沉默,或者挖一个深深的坑将其埋葬。

第二,魏文侯派西门豹到邺城的真实意图。固然,魏文侯派西门豹到邺城‬任职,有治理好邺城‬的意思,但真实意图并非如此,而是盯紧赵家,就是战国七雄的赵国。此事,我们还得从赵氏的第九代宗主赵献子说起。

查阅史料,赵献子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的记载,但他却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赵氏的封邑从晋阳南迁几百里到了中牟,这个中牟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赵献子为什么要迁都,一种说法是因为要离开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晋阳,其实,这并不是根源所在。赵献子向南迁都的真正意图,是想在中原抢夺土地和人口,就好比坐在池塘边钓鱼的人,总想把身子前倾,以便能看清更多的鱼一样。而赵献子这一意图被魏国一眼看穿,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牛人的西门豹,被派去距离赵家封邑几十里地的邺城‬驻守,就是盯着赵家。

无奈邺城‬太贫穷,想盯都盯不住,但通过西门豹的治理,邺城‬成为魏国的北部屏障,让赵家的南下步伐,屡屡遭受打击。

文章图片2

第二,魏文侯对西门豹的怀疑。邺城在西门豹的治理下,逐渐兴盛起来。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些嫉妒的人开始造西门豹的谣,说邺城官仓无存粮,钱库无金银,军队缺少装备。为此,魏文侯莅临邺城视察,责问西门豹。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盈。邺城官仓无粮,因为粮食都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钱财都在人民家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城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大王如若不信,让我在城楼上击鼓如何?”

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城‬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城楼之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满粮草集合到城楼之下。

魏文侯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予以拒绝,说道:“民可信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了信约,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如果随意解散,老百姓就会有被受骗之辱。燕国经常侵扰我国,大王不如让我带领他们去攻打燕国。”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于是,西门豹发兵攻燕,击败燕国,收复许多失地。

此事之后不久,针对西门豹的谣言仍然没有停止,包括魏文侯身边的近臣,都说西门豹的坏话,魏文侯开始动摇了。

不久,西门豹去向魏文侯汇报工作时,魏文侯准备收回西门豹的印信,西门豹说道:“我过去不知道如何治理邺城‬,现在知道了,请大王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治理不好,愿意接受死刑。”

魏文侯看到西门豹如此恳切,于心不忍,答应再给一次机会。这一次,西门豹加紧搜刮百姓,讨好魏文侯左右的近臣。一年之后,西门豹竟然受到同僚们的交口称赞。再去汇报工作时,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他,并向他致谢。

西门豹感慨万千:“我尽心尽力替君主治理邺城‬,君主却要收回印信。现在,我如此糟蹋邺城‬,君主却向我致谢。如此朝堂,我不愿与之为伍。”魏文侯再三挽留,西门豹还是交还了印绶,从此不再为官。后来‬,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西门豹‬最后‬死在‬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手中‬。这种‬说法‬缺乏‬确实‬的‬史料‬支撑‬,不足为凭‬。

说到这里,大家什么感觉?是不是和我们了解的西门豹有差距,我们都以为西门豹帮助邺城百姓除掉恶霸之后,老百姓会感恩戴德。但是,当西门豹要征发民力治水时,老百姓会怨声载道;我们都以为西门豹治理邺城成效显著时,君王会提拔重用;我们都以为大家会记住西门豹随后真实的遭遇;我们都以为西门豹还会再创辉煌等等等等。其实,西门豹最后就是这样落寞,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无限孤寂的背影。其实,我们看历史,总喜欢看最精彩的部分,对幕后的博弈却不愿多看一眼。为什么?因为枯燥乏味。但正是这种枯燥乏味的幕后,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了解各式各样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人性的阴暗和卑鄙。不要奢望历史会记住你,那只是君王根据需要美化和丑化的结果,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