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五章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的服饰文化观念
2021-11-20 | 阅:  转:  |  分享 
  
本章所讲内容黄帝尧舜垂衣而天下治黄裳元吉:众色之中以黄为尊多向度的文饰观念中和之美:《周易》影响的服饰风范一、黄帝尧舜垂衣而天
下治要谈中国服饰文化,追本溯源,就不能不谈到《周易》。那看似非常冷静的阴阳八卦,在那地老天荒的年代,它们都是火一般炽热虔信的巫
术礼仪的组成部分或符号标记。它们都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语的凝冻化了的代表。它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
仰和期望,当时确乎有着非凡的社会文化心理支配效应。1.黄帝创制衣裳说《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
乾坤。”提出一服饰社会学的一个重大命题。2.尧舜与黄帝并列的服饰创造业绩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作会(即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并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虞书·益稷》3.衣裳创造是受乾卦
和坤卦的启发《集解》引《九家易》曰:“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左:上乾下坤两卦构成衣服的础型4
.以服饰治天下服饰自古以来在中国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穿着问题,历来被作为一个既定的基本国策。作为惯例,历史上每至改朝换代,都要
来一次服饰改制,“改正朔,易服色,”似要在刷新天下之初先刷新人们的衣着。古代社会服饰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中国人特殊
的服饰治世的文化观念就是从中生发而来的。二、黄裳元吉:众色之中以黄为尊《周易》推崇黄色,以为那是太阳的
光芒,火的光芒,以为那是黄土地的颜色,是大吉大利的色彩。这显然是承接神话思维,在服饰色彩方面融入了神秘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周易·离》:“六五:黄离,元吉。”离即是太阳,是火焰。黄离就是太阳的光芒,火焰的色彩。火与太阳是远古崇拜的对象,黄色据此带上了神圣
的味道。《周易·坤》:“六五:黄裳,元吉。”高亨注:“元,大也。裳,裤也,周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
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三、多向度的文饰观念象辞说:山下有火,贲。整体卦象而言,上为艮,
主体意象是山,下卦是离,主体意象是火。火以山为背景为衬映,山以火为点缀为色彩,互相烘托,互相装饰,嫣然一幅动静融通、色彩斑斓且意
蕴丰厚的美饰图像。───────────────────────────贲卦
贲卦爻辞: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旧时民谣(采自高岸《民间歌谣集》):穿皮鞋的爱逛街道;戴眼镜的爱看书报
;戴手表的爱呼口号;镶金牙的爱说爱笑;系新皮带的爱拉爱尿。《周易》其他卦象的文饰表述履卦初九爻辞:“素履,往无咎。”坤卦六
四爻辞:“含章可贞”,意即包涵着文采,将装饰隐去,将美丽的图案花纹暗含其中,含蓄有味,隐而不发,淡淡而恒久。着意营造出没有文饰的形
象来,大有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意态。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自有一番妙解:“富贵之家,凡有锦衣绣裳,皆可服之于内,风飘袂起,五色灿然,
使一衣胜似一衣,非止不掩中藏,且莫能究其底蕴。”《周易》其他卦象的文饰表述既济卦六四爻辞:“襦有,衣袽,终日戒,”彩色之缯曰
襦,引伸为美衣。袽,败衣也。有,藏。毛传《诗·周南》:“有之,藏之也。”意即藏优穿劣,示人以贫、以淡、以平庸,消弱自身过于出众的地
位与形象,消解他人出自嫉妒的破坏欲望与敌对情绪,以防不测。终日戒,犹言整天谨慎小心的样子,不是心理上的忧心忡忡,而是着装打扮方面着
意的自处卑下。“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不就是“白贲无咎”的另一境界么?《周易》其他卦象的文饰表述《
周易·系辞上》有一斩钉截铁的说法即:“冶容诲淫”。在这种文化目光的扫视下,既然服饰和化妆能美化人的形象,增添人体的魅力特别是对
异性的吸引力,于是就认为淫荡行为是美化服饰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四、中和之美的服饰风范1.中和之美,表现在不以偏颇极端为美而是
以居中为美之极致的观念上。左:周恩来少年图片民间歌舞的水袖纵送
孔雀子摄民间演出服的线条感牛问耕摄在理性的视野中,“冶容
诲淫”是不符合逻辑的。最起码是一种肤浅而片面的认识。生活腐败的人一般说来喜欢打扮,但是善于打扮的人却并不一定生活腐败。屈原是喜欢
打扮的,春秋战国时代原本是一个新时尚流行的百花齐放的时代,服饰的讲求是从国王到平民、从诗人到哲人的普遍兴趣。秭归屈原祠中
的诗人雕像《离骚》中叹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美饰受到贬损。美饰在异域亦遭阻击。如英国国会在1770年
曾考虑制定法例,禁止女子化妆,认为化妆是“迷惑男性的巫术”。右:屈原画像邮票2.中和之美,还表现在服饰格局上对称意识的
突出强调上。左:中山装图片3.中国传统服饰无论从款式服色还是细节线条多取对偶匀称态势,正是从深
隐层次体现出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细看那一系列典型的中华民族服饰,从春秋深衣到近代中山装,从整体轮廓到细微末节,都无不蕴藏着在对偶中
求均衡的艺术精神与美感原则。4.中和之美,表现在服饰境界中的整体观照或者系统意识。左图:当代汉服爱好者
的雅致意趣。6.线条之美.中国服饰独特的审美风貌表现在神韵上是一种中和之美,那么表现在形式感上便主要是线条之美了。
魏晋时期女子深衣图线条感突出的曲裾深衣与直裾深衣(采自《中国历代服饰》)线条感仍是服饰审美的关键点之一男装较
少细节的不间断直线令人想见阳爻;女装的间断线条的又让人悟出它与阴爻线条的联系。皇帝高冠所垂冕旒;衮衣上所绣十二章纹;深衣领襟如带
;水袖龙蛇纵送;既如近代以来的中山装,也将所有口袋展示于外,有意无意地彰示了丰富多样的线条……无不流动着生命的神韵。
第五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服饰文化观念后世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伏羲创卦、文
王演撰卦辞,孔子作十翼的说法引起了高度的信仰;再以儒家所谓的六经之首,道家玄远的思想之源,诸子百家的思想库,纵横九州,上下数千年;
而在普通平民那里,它是卜筮之书,它是哲理之书,天机包孕其中非悟道者不能窥破,那卦象的点划排列,那爻词的字里行间,都集郁着五彩云气,
萦绕着支配命运的神秘氛围……居于历史源头的《周易》,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服饰文化有着深广的影响。即便在今天,人们的服饰审美意识、文
化观念中仍然有着《周易》思维的印痕。这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几乎成为拂逆不去的生命本能般的意识了。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周易》决定了
中国服饰文化的独特格局,确立了它的坐标方位,规范了它的历史发展趋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对于《周易》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不断地
加深理解和阐释的同时,也不断地赋予和增益了中国服饰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周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更是中国服饰的元
典文化。作为中华服饰起源论,有不少资料亦可作为佐证:如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世本·作》:黄帝
的臣子胡曹和伯余是最初制作衣服的人。《魏台访议》:“黄帝始去皮服布”。从考古材料来看,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物中,有为数众
多的石制、陶制纺轮,有一些陶器底部印着麻布纹……,这些恰恰都和黄帝创制衣服的年代是相符相吻的。《周易》系辞的描述似乎隐隐地给我
们暗示着远古的中华先民有意无意地在服饰起源的文化观念上找到了崇高的皈依处,是将源于图腾崇拜的服饰观念创造性地向社会权力转换的最为有
效的途径。在理性的时代,将服饰的创造制作与古之英明君主挂钩,如同人们将智慧故事和所喜爱的作家联系起来一样,增添它的神圣感和可信度
,给人一种庄严郑重的氛围感。黄帝尧舜虽不无传说虚构,但总体上仍是历史性的人物,由他们创造服饰,自会因圣贤崇拜并因服饰认同而产生
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不仅仅是外在形象上的相似或异质同构。显然,《周易》意在传导一个观念,即服饰的体制为人文始祖所创造,其细部的绘饰
点缀亦是圣明的人君所发明。服饰章纹数量随着官位下移而依次递减,其意义就不只是一般所认为的表示身分等级,最起码还有着梳理社会秩序
、熏陶理想文化人格、强化历史责任等文化意识的积淀,因而尧舜在这里有了与黄帝相提并论的辉煌地位。────────────
──────────────────────────────────
────────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从科学角度出发,讲求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等等;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虽有受基督教
文化影响的印痕,但就整体而言,仍是从理性的心理测试入手来界定。而中国文化心态则与此迥异,一提起颜色,便自然而然地沿着《周易》与五
行文化的框架进行体验和联想。如一说起青色,便自然联想到青葱的植物,清晨的日出,万物复苏的春天,便感受到了和平与青春的气息;红色,因
夏天、火焰、天堂而感受到温暖、热烈与辉煌;白色,便和西方、秋天、衰亡浑然一体而有悲凉之感;黑色黄色也是这样,虽说在历代有着进入国
境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不同文化的冲击所产生的离心力,也有一些效应,但总体思维轨迹仍摆不脱《周易》与五行文化所传统预设的轮廓和
框架。当黄色在《周易》中得到空前的推崇时,历史的释读中又有了创造性地转换和增益。不少朝代按照不同的标准褒贬和取舍服色,在这纷纷
乱乱服饰更替的过程中,唯独经《周易》拈出的黄色在汉代便受到青睐,稍后更成为皇家的专宠,不仅平民,就是朝臣也不能轻易染指。在此,我
们不仅看到了从《周易》而衍生的黄色神圣的文化源头,也看到了以历史为载体,给服饰的色彩中融入了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的因素和意蕴。《
周易》文化思维中,黄裳之裳却象征着谦下之美德,因为古装上衣下裳,裳在下也。上为尊,下为卑;外为尊,内为卑……,便是这一占断的思维前
提。所谓占断,即是《周易》中对于卦象分析理解而得出的价值判断与哲理选择。黄裳在《周易》中,首先是大吉大利的,同时又是甘居卑下的一
种美善之德。《周易正义》在解释六五爻辞时说:黄是中之色,裳是下之饰。坤是臣道,五居君位,是臣之极贵者也;能以中和通于物理
,居于臣职,故云黄裳元吉。在《易传》中,黄裳进一步引伸成为人有修洁内美的象征。古人长衣在外,衣掩复下裳,所以黄裳被掩复在长衣之内
,是人有内美的象征符号。故王夫子说:“衣著于外,裳藏于内,故曰在中是也。”中与内相通,是一种中的美,内在的美,含蓄的美。六二:贲
其须。美髯公:古代关羽与现代于右任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濡是水润湿的样子。贞是持久不变。初爻是脚,次爻是头,这
一爻似乎说人的整体扮饰效果了。装扮得光鲜亮泽柔和温润,好象水打湿似的美丽,且能恒久地保持这一美饰效果,不就是吉祥如意的事儿么?对于
饰物光鲜泽润效果的讲究与推崇,自然引发人们对金银珠玉等饰物的欣赏意趣和崇尚心态。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先民多珠宝玉饰。看看时下,人们
的审美观念仍是这样,不因数千年岁月的流逝而脱腔走板。可见先民如此敏感于贲如濡如扮饰效果,显然有着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感悟。六四:贲
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这似蕴含二义:一是文饰所带来的美感给人以自由与解放,因而有内在的愉悦与外在的狂欢;二是文饰本身是文
明的展示,是文饰者灵魂净化和内在素质升华的修炼历程,虽说文饰之美可唤起自由狂放的意态,但却不会有贼寇般的越轨行为,而是欢乐祥和的灵
动与活泼。彖辞就此评判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确乎是有针对性的表述。婚嫁服饰可以美饰给人以解放、自由与狂欢的感觉,《归妹
卦·六五》爻辞亦可作为补证:“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束帛是五
匹一束的绢。戋戋,孔颖达疏众多也;亦有显露意,如江淹《刘仆射东山集学骚》:“石戋戋兮成文。”朱子《周易本义·贲》:“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吝,吝惜、珍爱之意。上九:白贲,无咎。不加任何文饰,也没有什么坏处。似隐隐暗示文饰有着负面效应而推崇朴素之美,但只简洁一句,刚开头便煞了尾,如铜钟一击,任凭余音悠悠而撩人情思,引人遐想。想来上九已是贲卦的极点,按卦象运行原理,物到极时终必反,一切装饰走向极致就会返回淡淡装天然样的本来面目。此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也。认定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就是白贲。唐杜甫诗句有“却嫌粉脂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的生活例证。刘熙载《艺概》:“白贲占于贲之上爻,乃知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当代女作家毕淑敏有“素面朝天”的免饰宣言,无疑都是认同白贲无咎这一观念的异代写照。
献花(0)
+1
(本文系星空3y9xt2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