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则讯息轰动全网:'东方神童“魏永康因病逝世,现年38岁。 关于他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从”神童“到”普通人“的历程,又掀起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 从”神童“到普通人,经历了什么?起底那段传奇的读书生涯,魏永康担得起”神童“称号:
论及当年的“造神者',魏永康的妈妈功不可没。 那些年,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母亲由于生活拮据,把会读书的儿子当成唯一希望。 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母亲揽下了所有家务活,真正做到了包办一切:
与此同时,母亲也以学习为由,限制了魏永康的自由:
17岁(上中科院读硕士)之前,魏永康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也没有朋友。 然而,独自求学的路上,魏永康的生活开始失控了:
最后,20岁的魏永康被劝退回家,校方给出的理由是: 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听到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被劝退的消息,母亲崩溃呵斥: 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回家面对崩溃的母亲和外界铺天盖地的评价,魏永康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一度自暴自弃、离家出走。 “魏永康的母亲们”一直都有所幸,母亲也能及时醒悟,反思自己过往的教育方式,带着儿子再次成长。 魏永康也足够“争气”,慢慢走出只有学习的世界,学会待人接物、热爱生活。 最后的最后,他成为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娶妻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看完魏永康的“2倍速人生”,从“神坛”跌落“凡间”,不免令人唏嘘! 正如20年前给我们的教育警示一样,今日再看到他的新闻也是如此: 如果他的妈妈能早点学会放手,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总有一种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是包揽孩子所有的衣食起居,让其只专注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未必能培养出天才,反而能孵化出真正的“高分低能儿”! 生活中,不止一个“魏永康”,更不止一个“魏永康的母亲”。 6年前,有一则新闻震惊网络: 一位留美双料女博士,因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极度缺乏,被企业辞退后无法继续申请签证延期,最终沦落街头。 被遣返回京时,随身携带的只有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片。 这个女生从初中起就被一路保送,北大毕业后又一路读到博士后。 面对询问,她反复说着一句话: 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 其父母也坦言:从不曾让女儿做过任何家务。 万事都讲究均衡,一个人纵然成绩再好,不会社交、无法自理,也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魏永康们”需要独立于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成为父母的“随身勋章”! 如果能把“我是为你好”换成“你快乐吗”,或许就没那么多憾事! 来源:麦苗守护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