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有这样一个新闻登上热搜。 一名3岁的小女孩被锁在车里一天,被发现时已无生命迹象,医生称会尽力抢救,但希望不大。 中秋节那天。 3岁的女孩跟着父母和哥哥一起坐车回家。到家后,哥哥下车,父母去打麻将,车上只剩下女孩一人,睡着了。 3个小时后,哥哥发现,妹妹不见了。于是,他赶紧告诉父母,父母却并未在意。 一直到晚上,麻将局散了,父母才想起来,女儿可能在车上。而此时,孩子已无生命迹象,送医后抢救无效。 造成如此惨痛后果,竟然跟麻将扯上了关系。 禁不住想起来,上个月,麻将也上了一次新闻:父母因打麻将凌晨未归,致俩孩子睡楼道。 很多父母都会通过打麻将、刷手机,来打发时间,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但是,很多父母没想到的是:父母精神贫瘠,却让孩子遭了殃。 父母精神贫瘠,会无所事事、会人云亦云,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全凭心情、忽冷忽热,让孩子不知所措,成长艰难。 一 父母精神贫瘠,孩子成长受限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父子骑驴》。 有一天,父亲和儿子牵着一头驴去赶集。 走在路上,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你看,那两个人真傻,有驴不骑,非要走路。” 父亲听了,觉得他们说得对。于是,让儿子骑着驴,自己牵着。 走了一会,有个老大娘过来,对儿子说:“你这个年轻人,真不懂事,怎么能让长辈牵驴,自己骑驴呢?” 父亲听见,赶紧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 又走了一会,一个中年人朝他们走过来,大声质问:“你怎么当爸爸呢?怎么能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呢?” 父亲听到这话,赶紧下驴。同时,他也很郁闷,谁骑也不对,该怎么办? “一起骑也许就没问题了吧!”爸爸想着,和儿子一起坐在驴身上。 可不料,没走几步,又有人朝他们说:“那俩人真不害臊,几步路都不想走,把驴都快压坏了。” 父亲听到了,他带着儿子匆忙下驴,左思右想,不知该如何是好。 故事中的父亲,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孩子不仅被他的纠结而折磨,也会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映入孩子的眼里;留到孩子的心里;进而表现孩子的行为中。 就像印度狼孩,他印证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如果,一出生就在人类社会,他就是个人;而进入狼群,他便更加像个狼。 父母的精神富足与否,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精神贫瘠,会影响孩子的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发展。 二 父母精神富足,孩子未来可期 教育家杜威曾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说起能给予孩子精神财富的家长,我想到一个人。 她叫郭婉莹,被称为上海滩最后一个贵族。 郭婉莹出生在富贵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 从小,她的父亲就教育她,不仅要有如花般的娇艳,还要有像花一样的傲骨。” 正是凭着高等教育和家族熏陶,郭婉莹温婉却坚定,以充盈的内心傲视所有的苦难。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她被下放到农村去养猪,同时她还要扫厕所、挖鱼塘、在市场卖咸鸭蛋。 那里条件极其艰苦,她住在肮脏潮湿的小黑屋里,透风透雨,吃不饱睡不稳。 但是,由于内心的富足,不管多么艰苦的环境,她都能保持乐观、从容。 夏天屋内蚊虫肆虐,她就制作香囊,给孩子们佩戴; 她总是穿着旗袍,刷马桶、卖咸鸭蛋的时候也要保持优雅; 她用铁丝做烤面包、用搪瓷缸子做下午茶,让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里,品尝美味; 她喜欢花,就算采一把路边的野花,也要把家里装饰得美美的。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 郭婉莹的一生是不幸的,她却选择直面痛苦,并将其优雅地踩在脚下。进而,把她的精神传给孩子们。 通过香囊,她教会孩子们,面对困难,只能想办法去解决。 通过旗袍,她教会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体面。 通过面包,她教会孩子们,生活的的美好,需要自己去创造。 通过野花,她教会孩子们,美丽的事物,只要用心就能发现。 父母的人生观,决定孩子的价值观,父母精神富足,会传递给孩子,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帮助孩子成长。 三 跟孩子一起做三件事 让父母和孩子都达到精神富足 精神富足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可以先从这三件小事做起,让我们离精神富足更进一步。 01 一起做家务 现在,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管好学习就可以了,做家务是耽误孩子的学习。 曾看到过一个新闻。 那时候,新冠疫情严重,因为母亲是医务工作者,而父亲长期不在家,13岁的男孩杨子铖,承担起做饭、搞家务、照顾3岁妹妹的责任。 在家里,他能摆平所有家务;在学校,他品学兼优、兴趣广泛,获奖无数。 他的爸爸说,家务不仅培养了他的自主能力,也培养了他的责任感。 一起做家务,孩子不仅从能父母那里学到做家务的技能,还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获得成就感,带来内心充实富足。 02 一起享受宁静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时候,我们都忍不住催促孩子:快点! 殊不知,我们就这样,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而不自知。 那天去闺蜜家,我看到了一幕温馨的画面。 闺蜜和她6岁的女儿芊芊在喝下午茶。在卧室的飘窗中间,放着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放着玻璃茶杯和茶壶,桌子两边各放了一个懒人沙发。她们俩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望着窗外。 闺蜜说,平时太累太紧张,一定要有放空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坐在这里,享受几个小时宁静的时光,感觉自己和孩子都平和了不少。 安宁和平和,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03 一起规划生活 国家有战略规划、企业有战略规划,家庭也要有“战略规划”。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用“家庭会议”的方式去制定家庭计划,不仅可以让亲密关系更加和谐,也可以增加计划的可执行性。 这个计划可能没那么大,也不一定足够长远,但,一定是一家人一起制定,是每个家庭成员前进的灯塔。 看到过一句话:人要活成两种样子,发光和不发光,而不发光时,要为发光做准备。 当孩子知道,他们想成为的样子,他们就能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谱,不会无所事事、不会虚度光阴。 四 写在最后 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父母整天无所事事,孩子也会茫然失措; 父母整天充沛充实,孩子也会积极上进; 父母精神富足,孩子未来可期。 《父子骑驴》中的父亲,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 郭婉莹保持着贵族的思维,身陷困难,仍然坚定优雅。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做孩子的翅膀,帮助孩子乘风破浪。 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要给孩子精神上的引领。 愿我们都成为更好的父母! 作者:小毛出海,一个立志在写作和教育心理领域深耕的普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