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逢端午

 名言诗句 2021-11-21

古人把农历五月初五命名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这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传统节日。每到此日,人们包粽子、划龙舟,以表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这一节日,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我今天讲的是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

小时候,我们并不太懂得这个节日的深远含义,只知道到了端午节,就会吃粽子。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妈妈坐在外地饭桌前忙碌的身影。她一手拿着挽成三角状空桶的粽叶,一手从盆里捞着浸泡了一宿的糯米放到空桶的粽叶里,之前也总是在粽角先放一个大红枣,再放米,用水把米冲平,挽几下粽叶,用马莲扎紧,一个光鲜靓丽的大枣粽子就包好了。中午放学时,我还总会坐在旁边,一边看妈妈包粽子时的娴熟表演,一边动手帮助妈妈理粽叶。妈妈包粽子都是用两层粽叶,我理好了后,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折好,再用菜刀压上。有时,还逞强自己动手包粽子,可总是包不好,当糯米放到粽叶里时,一包就散了,有时勉强包了一个还是漏米。

当下午放学时,妈妈早就把粽子放到锅里烀了,粽子已经香飘满屋了,甚至都忍不住飘向了屋外,可是还没熟透。我赶紧拐着小筐与小伙伴们一起去离家不远的水田坝埂挖野菜,那时挖的野菜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用来喂鸡鸭的。人在挖菜,那心早就飞回了家,对那香甜的粽子已经垂涎三尺了。当赶回家时,妈妈已经把扒好的粽子摆上了桌,我们兄妹甚至都顾不上洗手,那香甜的粽子早就入了口。那真是粽入腹中,口留余香。自从生活逐渐好起来后,我年年端午节都能吃上妈妈包的香甜的枣粽。这一香,就香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亲爱的妈妈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可是,她老人家包的粽子,是世界上最为香甜的,也是无人能比的。正可谓人虽已逝,粽香绕梁。妈妈把对子女、对家庭的爱都包在了粽子里,让我们感受到、也永远不会忘记浓浓的母爱。

说到母爱,我常常有一种愧疚不能释怀。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还要分各种蛋。每年妈妈早早就开始攒鸡蛋、鹅蛋、腌咸鸭蛋,端午节烀粽子时,一块放到锅里煮,然后分给我们每一个兄妹。我们如获至宝,每人都把分得的蛋包起来藏好,有时还拿出来互相顶着玩。现在回想起来,妈妈把各种蛋都分给了我们,就没有看到爸爸、妈妈自己吃一个。那时的我多么不懂事?为什么当时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就没有拿出自己的一份留给妈妈和爸爸呢?每当想到这些,一种对父母的愧疚就会油然而生,至今都无法原谅自己。

王维有这样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对父母的爱,作为子女最好的回报应该是孝敬。对父母的孝敬也许是人的本能使然,但更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纵然儿女再怎么孝敬父母,都抵不上父母对我们子女的爱。那么应该怎么孝敬父母?看看曾子怎么说。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就是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我认为,这是对子女孝敬父母最好地诠释。作为子女是否都可以借鉴一下?孝顺孝顺,顺其实也是孝;好好做人,好好工作,不给父母脸上抹黑,多给父母脸上增光,也是一种孝;赡养父母更是一种孝。愿天下儿女都能把孝道作为一种美德、一种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