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印象(三)

 名言诗句 2021-11-21

八达岭长城

把守中原万里疆,威风八面巨龙翔。

帝王巧匠留遗产,誉满乾坤频闪光。

天坛公园(新声韵)

圜丘首创祭天坛,祈盼上苍平事端。

皇帝诚心神有道,民丰国富岂由天。

     坐在去八达岭长城的面包车上,导游与我们玩起了游戏。她出题,我们答,引来阵阵欢声笑语。

车向山上行进,逐渐可见山上的长城,燕塞雄关和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赫然在目。

来到八达岭长城的北坡,乘索道登上了长城。步行的路段很短,但很陡峭,要登上去,也非易事,需扶着护栏前行。登长城的人很多,那整个通道几乎是人挤着人,要照个相,都无意中收进其他人的倩影。

当登上了一个楼台时,因楼台已被完全封堵,游客都在此止步与聚集,人就显得更多。

居峰远眺,才真正领略了八达岭长城的内涵,在远处的各个山头上都有长城在向四处延伸,那叫四通八达,八达岭长城可谓名不虚传。

对面矗立在山头的楼台格外醒目,它一边连着身后的城墙,一边挺立于悬崖峭壁,十分壮观。

脚下的城墙在向山下延伸中还有一个门洞可以通向另外一个方向。虽然没有1991年我们一家三口步登长城那一段高远,但毕竟在21年后,我们夫妻又一次站到雄伟的长城上,并且和兄弟姐妹8人同游,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远望雄伟的长城,真是感慨万千,这样一个世界罕见的万里长城,自秦朝始建至今已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她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坚强与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史诗。但是,此时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小就熟知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那成千上万的劳工背井离乡、一年四季肩挑手抬苦苦劳作的场景就立马浮现在眼前。感叹:这雄伟壮观的长城,曾经御敌保平安,也凝聚了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劳。

天坛是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圜丘,圜丘是明清皇上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圜丘是一座被红墙蓝瓦的园形围墙包围的巨大的园形平台,在三层递升的汉白玉围栏包拥中,更显得雄伟和浩大。

自中间的一块突起石头(地心石)起,第一圈是由9块石头组成,第二圈是18块,每增一圈,石头都是成倍递增,一直到最外一圈达到108块。大家都在中间一块石头上争相拍照。

过了一个牌楼,通过一座门楼又进入一个四周园形红墙蓝瓦包围的场所,站在墙边,导游讲述了回音壁的故事。本来这整个园形墙壁是有回音效果的,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砖石的磨损和游客刻画,已不见了回音效果了。

然后,见到了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园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改名为“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为今式。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在皇穹宇下有一块三音石,三音石是丹陛桥第三块石头,站在石头上拍手,声音不同于其他石头,格外响亮,我们人人都拍手体验一把,果然如此。

皇穹宇设有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

再往后西侧,见到被铁栏围起的九龙柏。此树是一株500余岁的古老桧柏。树干挺拔粗壮、形态奇特,树干表面遍布纵向沟壑,并随着主干的升高扭曲上升,状如九条蟠龙盘旋腾飞。故称九龙柏。在此,大家按照导游的示意,我们都伸出双手,来感觉心中意想的丝丝凉意。

穿过成贞门,便踏上了丹陛桥。丹陛桥是高出地面长达360米的通道,将园丘与祈年殿两坛相连,共同形成了南北长达1200米的建筑轴线。走在丹陛桥上,导游介绍了中间是神道,东侧用白石镶嵌的通道是皇帝行走的御道,西侧则是王公大臣行走的王道。桥上两侧摆满了红的、粉的、金黄色的玫瑰花,在朝阳下更显耀眼。此时,我更多的是遥想当年位于九五至尊的皇帝在众多王公大臣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祭天队伍前行的情景。那是怎样的诚心所至?又是怎样的不可一世?

过了丹陛桥可见高大宏伟的祈年殿。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孟春(正月)祈谷专用建筑。

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在三层石栏的合围中更显得宏伟高大,是天坛的最高建筑,目前,也成为北京的地标式建筑。

后面是皇乾殿,皇乾殿是祈谷坛的“天库”。大典时祈年殿供奉的皇天上帝和皇帝的列祖列宗神版平日在殿内供奉。祈谷大典前一日,皇帝亲临上香,行请神礼后,才由太常寺官员将神版以龙亭恭请至祈年殿内各神位陈放。该殿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五间庑殿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的大殿,殿匾为明嘉靖皇帝朱厚御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