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打开的史书--张氏帅府(上)

 名言诗句 2021-11-21

乱世枭雄--张作霖

出自农家穷苦身,

几经生死绕柴门。

重情重义结兄弟,

阴错阳差入匪群。

官府招安身份改,

军功屡建一方尊。

称王东北升元帅,

天理人心永作魂。

“百年张学良”展有感(新声韵)

生逢乱世恤民情,

权重助推息战争。

东北为国甘易帜,

西安事变促和平。

明知前路几多险,

只为大局一任行。

幽禁难当鹏展翅,

民族大义伴人生。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和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早在2013年,我们慕名而来,由于对张氏帅府的历史了解较少,一些细节并没看全。近日,因单田芳播讲的《乱世枭雄》,对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有了重新认识,决定重游张氏帅府。

2019年7月3日,天气晴朗,烈日高照。张氏帅府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张学良将军的塑像高高矗立于广场中间,威风凛凛,令人敬仰。很多游客与之合影留念。

据介绍,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三进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

20世纪后期,张氏帅府被国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1996年,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辽宁省在此设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即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

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2004年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张氏帅府坐北朝南,是仿王府式建筑,从围墙内的建筑来看,整个帅府是以东中西三路,南北纵向排列布局,营造府的氛围。

张氏帅府总体建筑格局是张作霖头脑中权贵思想的物化表现。将自己的官邸比作皇宫宝殿,以期通过建筑的表现形式达到张氏政权的至高无上。

民国五年(1916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此时,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因三进四合院既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

当我们从侧门进入帅府时,一处三进四合院的建筑群就展现在眼前。

三进四合院位于张氏帅府的中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又有东北辽南民俗风格,是研究民族建筑和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占地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在张作霖主政期间,四合院的前两进院为办公官邸,三进院为眷属私宅,传承了古代前朝后寝的封建帝王宫殿建筑风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空间广阔的前庭院,也是进入帅府的导入区。

四合院正门南边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巨大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

西侧停放一辆老式汽车。2013年时还没有这处景观,感觉很新鲜。这辆汽车问世于1931年5月31日,是在张学良将军支持下,由辽宁迫击炮厂附设的民生工厂生产的。1931年9月12日至10月4日,第一辆民生牌汽车曾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全国路市展览会展出。已有成批生产的计划,然而因九一八事变,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亦惨遭扼杀。

正门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一进门,大门雕梁画栋,十分气派。

两扇大门分别有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的彩绘画像。

内门门楣上方悬挂着“治国护民”大字牌匾。

穿过大门,便可见一进四合院的全景。放眼望去,金砖灰瓦,飞檐兽吻,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狮头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铺地。一棵高高的皂角树给古老的庭院增加了生机与活力。

东厢房为内帐房。

内账房是帅府的财务会计总管部门,主管张作霖私人财产和贵重物品,统管帅府的经济往来帐目开支,是专为张作霖及其家人和帅府服务的机构。

账房内的腊像着装与举止活灵活现。墙壁上“勤则不匮”四个大字彰显着账房的宗旨。

墙面上四幅山水画两边有一副对联:十年树木松林远,万卷诗书草屋低。

西厢房为承启处。承启处分设文武承启官,当年来帅府的文武官员都要经过承启处的通禀、引领,才能受到张作霖的召见。

这位应该是文承启官。

东耳房是厨房,院中还有一眼水井。西耳房为库房,东西门房分别为电话室、传达室和卫兵室。

四合院的北墙西侧(即二进门“垂花仪门”西边)有20年代张氏帅府接送子女上学的专用马车。

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门楼,称“垂花仪门”。此木雕垂花门楼是张作霖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举行隆重仪式的地方,故称仪门。

仪门上镂空彩色雕刻精致,有动物,花卉,树木等。有一块雕刻上有“封侯挂印”四个大字。有“双凤戏牡丹”和“鸳鸯戏荷花”等木雕,特别精致鲜艳。

内门上有金碧辉煌的“宏开塞外”匾额和对联。两扇对开的“万蝠(福)流云”内门光彩夺目。

从二进院门回望二进门楣上有“德被苍生”牌匾。

二进院正房中间即三进门门楼,上有两副匾额。外匾额为“望重长城”,内为金色匾额“桑梓功臣”。

二进院是张作霖1916至1922年的居室及办公场所。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五间,七间正房东屋第一间为张作霖休息室,第二间和第三间合起来是张作霖的办公室。张作霖(腊像)端坐桌前,形象逼真。两侧有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也许就是张作霖做人的自我表白。在此期间,张作霖由督军,省长升为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西屋东侧两间是张作霖的会客室,一般的小型会议和重要客人会谈都安排在此。西屋最里边一间是张作霖的书房。彩色玻璃花格窗,所摆设的木雕屏风和分列南北的两排座椅及家具,雕刻精致、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东厢房为秘书长室、内收发室,此房间南屋为秘书长室,协助张作霖处理重要军政事务,北屋为内收发室,即机要秘书室,负责为张作霖起草各类文稿。

西厢房是秘书室。

现东西厢房均未开放。2013年我们来时这里是外地文物巡展室。展室中不乏有珍品。

三进院西厢房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及子女的早期居室(1916-1922年)。

北屋为张学良与夫人于凤至的卧室。

南屋为其子女的卧室和书房。1915年张学良与于凤至在郑家屯结婚。婚后育有一女闾瑛、三子闾珣、闾玗、闾琪。

三进院的正房是“百年张学良”展室。

一进门便是百年张学良的塑像。

前边有张学良简介: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在他不平凡的百年人生中,数次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张学良出身于封建军阀家庭,未及弱冠之年,即投身军旅,年仅28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张学良领导和发动的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促成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中国走向内战的深渊。他与杨虎城将军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力挽中华民族危亡的狂澜,铸就了他伟大爱国者,千古功臣的历史地位。张学良一生光明磊落,顾全大局。西安事变后,正值盛年的他在凄风苦雨中开始了54载的幽禁岁月,虽遭到不公正待遇,张学良却始终无怨无悔,从容笑对,直至百年人生终点,谱写了一曲别样精彩的生命乐章。

生逢乱世,1901年6月3日,农历四月十七日,在母亲赵氏夫人逃难途中,张学良降生在颠簸的马车上。

民国四年,日本提出21条颇受刺激因是彼时欲立志为国家做事。

1925年孙中山北上,张学良前往拜谒,聆听了孙先生的勉励。孙中山十分欣赏具有新思想的张学良,称其为北方之曙光。1923年孙中山还给张学良写过亲笔信。

1926年相识的赵四小姐相伴张学良一生。

王光烈为张学良所刻的骑犼观音钮红寿山石印章。石质温润细腻,玲珑剔透。作者将印钮雕刻成骑狮观音的造型,狮首回望观音,边上立一仰面拱手的憨态童子,台下四周有阴刻的花纹,堪称精品。

1928年8月16日,张学良就任东北大学校长。

从1921年到1931年在张氏父子的主持下东北自建了朝锦、打通、开丰、奉海、吉海、呼海、昂齐、鹤岗、齐克、洮索等十条铁路,加上自营的洮昂路,总营业里程1845.76公里,占全国自主铁路的82.3%,为全国之冠。

1932年,张学良资助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张学良曾送给东北军将士的勋章。

四个人在“天下为公”牌匾下的塑像,其中就有张学良,足见其心中的信仰。

三进院的东厢房为张作霖夫人居室,此房间北屋原为四夫人许氏(1888年到1978年)居住,南屋为其子女居住。许夫人,名澍旸。1909年6月嫁与张作霖,生二子学曾、学思,二女怀曈、怀曦。许氏处事有见地,教子有方,在帅府内外有口皆碑。

现在这里为张学良展室,应该是正房“百年张学良”展览的续篇,这里展出了许多张学良的照片与文物。

1935年4月2日,张学良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成为国民党军队中首批被授衔的九个一级上将之一。1935年10月,蒋介石宣布在西安成立"西北剿总",张学良被委任为副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

“国人早先骂我不抵抗,我现在很希望领袖给我更换任务,不叫我去剿匪,叫我去抗日,我觉得剿匪牺牲不如抗日牺牲更有价值。”这是张学良与王卓然谈话节选。

200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邓榕撰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书中专门提到张学良接济红军物资并挽救邓小平生命的感人故事。

除了图片展示以外,还有文物展示,带有张学良头像的怀表,张学良旅欧归国前,在瑞士定制200块怀表,以赠送给抗日有功将士。此表为张学良将军于1934年赠送给原东省特区行政长官朱庆澜的。

一张周恩来与张学良相对而坐的照片十分醒目,这便是“肤施会谈”。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今延安天主教堂举行秘密会谈,共商团结抗日的大计。经过彻夜长谈双方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建立抗日联军、红军东征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会谈中张学良首次提出“联蒋抗日”的主张,肤施会谈对张学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思想的最终形成具有决定意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一道,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为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杨虎城合影。

有当年报纸展示,军委会高等军法会审判处张学良徒刑十年。有国府明令特赦张学良,仍交军委会严加管束。

1937年1月10日,周恩来写给幽禁中的张学良的信节选。“汉卿(张学良)先生,时机危迫,兄虽处不自由之地,然一系西北安危,请即商量蒋先生乃依前令尽撤入陕甘之兵,立保兄回西北主持大计……。临颖神驰,伫候明教,并希为国珍摄万岁。”

有一山洞上书,"阳明先生遗爱处"。此处是阳明洞,因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于1508年(明正德三年)被谪为龙场(今修文县)驿丞时住此而得名。因日军进犯湘西,1938年冬,张学良被移转至此。

1938年,张学良在凤凰寺送子殿壁上的题诗: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

张学良在凤凰寺防空洞内石壁上凿刻的"雪仇"二字,以示报仇雪耻,光复东北的决心。

“犯上已是祸当头,作乱原非余所求。心存广宇壮山河,意挽中流助君舟。春秋褒贬分内事,明史鞭策固所由。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当荆州。”这是张学良在麒麟洞参加花夕诗会,即兴所作的一首诗,表明了他发动西安事变的纯正动机和复土雪耻的愿望。

毛泽东关于张学良送蒋回宁的评论:“如果没有12月25日张汉卿送蒋介石先生回京一举,如果不依照蒋介石先生处置西安事变的善后办法,则和平解决就不可能。兵连祸结,不知要弄到何种地步。”

这里展出了1991年张学良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记录:“我衷心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统一,非常反对分裂,当年我权势在握时就赞成统一,很反对内战,我非常希望能和平统一,这也是我最大的希望。我很愿意回到大陆,但时机尚未成熟,假如双方敌对的问题没有了,我就可以回去了。”

张学良79岁那年,还有一段话,“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见到了张学良老年时期的照片。有张学良"爱人如己"的题字,这是91岁老人所书。

展示中还有电视机不停的播放张学良的纪录片。

幽禁岁月,转战流迁,抗日壮志未能酬,偏居海岛,痛苦彷徨,皈依基督,信奉上帝。耄耋之年,远渡重洋。渴望统一初衷无改。客逝他乡,魂牵故土,留下千古遗憾。

张学良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巨星,虽历经沧桑,始终光彩照人,尽管他不是完人,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一个能为国家民族甘于舍弃一切的勇者,一个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强者,人们是永远不会也不该忘记的。

张学良悠悠爱国情,拳拳民族志在《百年张学良》展览中被诠释的淋漓尽致,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注:敬请收看《一部打开的书――张氏帅府(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