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中草原--康乐草原之旅

 名言诗句 2021-11-21

观康乐草原(新声韵)

一方金草一方绿,

过路绵羊脚步急。

白雪连绵天际远,

借得栈道做云梯。

西路红军赞

心怀大义上疆场,

血染草原名不扬。

化作一方雕像在,

英雄豪气史留香。

2019年10月10日下午四点半我们离开了七彩丹霞景区。就像这画面里的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样,我们又踏上了去康乐草原的新征程。

已经离开了七彩丹霞景区,但是路两边丹霞地貌仍然接连不断。

一路上丹霞地貌一直在延续。在蓝天白云下丹霞显得更加靓丽。虽然没有七彩丹霞景区里的颜色鲜艳,但是地貌仍然是彩色的。

      原来这里是“丹霞地貌十里画廊”。

我们就是沿着这丹霞地貌和清幽幽的小河向景区进发。

不久见到一座高山上有白色的“蒙古大营”字样,山坡的台阶攀援而上,一直通向山顶的小凉亭。也许这里也是一处景观。

不远处山上蓝色的“肃南康乐草原”六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意味着已到达了康乐草原。

公路边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向西流去,据说,这条河就是著名的黑水河,中国经典古书《尚书·禹贡》,说的弱水黑水即是此河。黑水河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讲述着胡人与匈奴女子在此饮马洗浴的那些故事。小河边一片鲜花盛开,但在其中却有两个扑身下跪、由一绳相牵、头却朝着相反方向的铜像,不知是何意。

在一个转弯处有一个人造树形成的大门,只见上书:“中华裕固风情走廊草原景区”,这更加印证了我们已经到达景区。可实际上,车又行了好长一段路。

丹霞地貌在路两边不时闪过,有的纹理倾斜,直向蓝天。

山体的剖面清晰可见斑斓的丹霞色彩。

高高的画柱两边的圆顶房屋,应该就是当地人的住所。

听导游说,其实,现在我们早已经进入了康乐草原。两边的草原都已经发黄,我们沿着这条弯弯的路继续前行。

车辆沿山路不断攀升。

突然一座高大的裕固民族塔式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已经发黄的草地连绵起伏如地毯状均匀细腻,远处的高山已见到零星的白雪。

车行中,连绵不断的雪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这雪山,就是著名的祁连山。

路边草原中有点儿像蒙古包的人家,便是当地裕固族人居住的场所,但不叫蒙古包。

快速的车行中,我发现了九排松。九排松景点是马场滩草原久负盛名的景点之一,因九排有序排列的青松而得名。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九支英勇善战的裕固族猎人队伍,为了守护他们生存的这片草原跋涉千山万水,跨过雪山,穿过林海,走进深谷,将草原上的财狼虎豹赶走。当这片草原重回平安之时,这九支已经疲惫不堪的猎队已精疲力竭,他们躺在这山坡上,卸下了所有的疲乏,酣然入睡,再也没有醒过来,化作了眼前这九排神奇的松林,继续守护着这片草原和他们的家园。这九排松成为了祁连山中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就在不远处下了车,由于这处景点大约是海拔3700米,由于海拔高,才有“空中草原”之美誉,也因其海拔高,温度骤降,所以大家顿时感觉了一阵冷飕飕的。

据介绍,康乐草原风光旅游景区,是少数民族裕固民族的生息地。康乐因其境内的“康隆寺”而得名。草原总面积268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境内有丹霞地质风光区、马场滩草原、康隆寺、雪山探险旅游区、石窝会址等旅游景区。

截止2019年7月,康乐县总人口27.77万人,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蒙古、哈萨克等9个民族。

草原景区的丹霞地质风光区,即路上遇到的丹霞地貌。  

我们来到的地方便是马场滩草原。

康隆寺位于肃南红石窝乡大草滩村,最早建于清康熙年间,迄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寺院每逢农历正月十四、六月初四、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每月十五日放小会一次。那里幽雅清静,是一块清静极乐之地。只可惜,当时我们四处眺望,终未寻到康隆寺的踪迹。

雪山探险旅游区应该是在雪山的附近,只能在遥望中肆意想像,并未得见。

说起石窝会址,倒让我想起路上遇到的一组雕塑。车行较快,在路边突然见到一组雕塑,幸亏我的动作快,立马举起相机隔车窗抢拍到了这组画面。原来这是“红西路军马场滩战役遗址”。

据介绍,屹立在东部的一座青石山,那就是石窝山脉。石窝是当年西路红军欲血奋战的地方,是召开西路红军军政委员会会议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会址,红石窝由此而得名。红石窝山顶建有石窝会址纪念碑,是红色旅游的圣地。康乐草原还有一座纪念红军的雕塑,应该就是我拍摄到的那座雕塑。

这座雕塑如今仍巍然屹立,无声地讲述了西路红军一段英勇抗敌的故事。1937年3月13日凌晨,西路红军到达马场滩,敌马步芳的骑兵尾随而至。西路红军263团、264团奉命御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因地势开阔、平坦,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红军虽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多数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伏尸盈雪,保证了西路红军主力成功转移。

可见这片草原不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还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说,每年七月,来自四面八方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汇聚在一起,举行规模宏大的草原盛会,举办赛马、摔跤、射箭、顶杠子、文艺汇演、祭鄂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和文艺表演活动,遥想那热闹非凡的场景,一定会令人赏心悦目,快乐惬意。

可惜这般热闹的表演只能在脑海中想像,因此番到来已错过了时机。偌大的草原,游客已无几。

这里还有一处特别醒目的五彩斑斓的石堆,我脱口而出:这是敖包,可导游却说,这是“尼玛堆”。

据介绍,“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藏语称“多本”(音“朵帮”),即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在西藏及青海云南等藏民聚居地区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玛尼堆是把碎石块堆成一堆,布上经幡,每次路过时就在石堆上垒上一些石块,然后绕“尼玛堆”顺时针走三圈,祈求上天保佑。当地藏胞在山顶上环绕牛头碑垒起石块,矗立杆子,扯起绳索,绳索上数以百计、色彩纷呈的丝绸哈达在劲风中招扬着挚诚挚真的祈祷和祝福。据说这种独特的祭祀方式叫“尼玛堆”,如同蒙古族的“敖包”。虔诚的佛教信徒和前来的游人你往我来系上五颜六色的彩绸,寄托自己的祈祷、祝福和希望。彩绸的色彩分别象征不同地意义: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祥云、红色象征火焰、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

巧得很,夕阳西下时,有一群绵羊竟然经过这里,让我们赏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诗句。

大约有几百只绵羊经过,让大家心中一阵惊喜。赶紧拍一张照片,决不能错失良机。

彩色的尼玛堆、白白的绵羊、还有辽阔的草地,相映生辉,如同画卷般美丽。处的皑皑白雪,近处的黄色草地及深绿色的松树构成的画卷,壮美至极。

由于季节的原因,这里的草原绿色早已褪去,变成一地黄金。

面对这金色的草原,遥想春夏两季,一定是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牛羊遍野,一片生机。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这里的草原辽阔无比,一望无际。

从这块大理石碑上可以见到,这是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并且还有中国最美的超星级空中草原――康乐草原字样。

大家纷纷在这里拍照,留下美好的回忆。

(此片为李先生拍摄)

路对面还有赛罕塔拉的标志。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隔着这道木质栅栏向里看去,还有一汪湖水,把草原装扮得更加绚丽。

估计这块AAAA级裕固风情景区的石碑应该是更早一点立在这里。

这里松树长在草原里,一片黄,一片绿,绿黄相间,黄绿相依,一张画卷入眼里。

      看那远处的皑皑白雪多么壮丽。

(此片为华华拍摄)

一条弯弯的木质栈道伸向草原里,就像平坦的草原被画上了大气的一笔。

带着好奇,沿着木质栈道,行走在草原里,来到一个宽阔的木质观景台,有的游客顺阶而下,只为拍张美照,干脆趴到草地里。而有的游客却不禁大声呼喊:“康乐草原我来了!”为静静的草原带来了生机。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如果在旅游旺季,公路边这些小房子无疑是在出售商品,来往的游客一定热闹无比。现在虽然面临旅游淡季、小房子个个门庭关闭,但它却作为一道彩色风景一直在那里。

傍晚时分,我们告别康乐草原。可脑海里总是萦绕着松林墨绿、山峦起伏、皑皑白雪、金黄大地……

西路红军浴血奋战,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景更是挥之不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人民的安宁、祖国的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