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永存(新声韵) 满腔热血献民生, 甘愿付出留赤诚。 身处平凡成伟大, 扎根华夏送春风。 读《雷锋日记》有感(新声韵) 践行感悟出精品, 一句一篇俱励人。 半世流传哲理在, 现时依旧照民心。 我们这代人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长大的,久闻在抚顺有一处雷锋纪念馆,总想去看看。2019年11月16日,由女儿驾车,我们来到期待已久的抚顺雷锋纪念馆。 (此片为努力向前拍摄) 在大门前广场上有一组雷锋与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黑色群雕。 引来了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拍照留念。 一进大门便看到笔直的一条路,路两边都是大理石制作的打开的《雷锋日记》。其中有一篇日记写于1959年10月25日,内容是“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由此穿过一片小树林,向纪念馆走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碑。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纪念碑的后面便是白色的雷锋纪念馆。 纪念馆前有好多年轻人手举鲜红的党旗在拍照。不知是单位组织的,还是自发的,这让我见到了雷锋精神正在年轻人中发扬光大。 游客也在此争相拍照。 纪念馆的右侧是雷锋手捧《毛泽东选集》的全身塑像。乳白色的雷锋塑像在蓝天白云和周边松柏的映衬下更显得高大精神。塑像后边便是雷锋同志之墓。我在雷锋塑像前驻足良久,心中对雷锋充满了敬佩。 来到雷锋纪念馆内,首先见到雷锋的塑像,下面有五个大字“永远的丰碑”。 偌大的展馆展出了雷锋的生平事迹,雷锋的这张身着军装的照片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在展馆参观中,我是从头至尾,看了三遍。第一遍是一位志愿者讲解的,不是太流利。 不甘心的我又返回第二次听专职讲解员讲解,每一次都受到深刻的教育。要想跟上讲解员的速度,便来不及拍照。而第三次则专门拍照,虽然还不够全,但毕竟记录了一些珍贵的资料。 多少年来,关于雷锋的故事大概人人都会说出一二来,可在展览中,让我又获得了雷锋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览从雷锋的苦难童年开始。1940年12月18日,雷锋,原名雷正兴,乳名庚伢子,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至1947年,雷锋的爷爷、父亲、哥哥、弟弟、母亲先后去世,不满七岁的雷锋成了孤儿,饱受旧社会的苦难。 解放后,雷锋从苦难不堪的生活中走出来,上了小学,分得土地,翻身做了主人。新旧社会的巨大反差和切身体验,使雷锋对共产党和新中国产生了朴素的感恩之心和热爱之情。 雷锋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先锋少年。1954年6月1日,品学兼优的雷锋在清水塘小学加入少先队,这一天正是《中国少先队队章》公布的日子。 雷锋不仅加入了少先队,还被选为大队委员。 雷锋用过的课本还保存至今。 1956年7月15日,雷锋在小学毕业发言中说:“我们今天毕业真高兴,大家比我更高兴。很多同学准备升入中学学习,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建设祖国。我呢?我响应党的号召,决定留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去当新式农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 他毕业回乡务农,不久便走进县委机关。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螺丝钉的故事”。“有一天雷锋跟着张兴玉外出开会,路上看到一枚生锈的螺丝钉踢了一脚走开了,张书记见了走过去把螺丝钉捡了起来,擦拭干净放进了口袋,他对雷锋说我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别看它小,机器上缺了它就不行,就像你我都是革命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一颗螺丝钉蕴含的道理由此在雷锋的心里扎了根。” 见到了雷锋送机要公文用的小皮包。 雷锋用过的锄头和读过的书籍。 一张照片里有雷锋曾经工作过的望城县委办公楼和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雷锋的人生导师之一。 湖南省劳动模范冯健曾受到毛主席接见,是雷锋心中的榜样,对雷锋的成长有较大影响。 17岁时的雷锋就很帅气。 雷锋后来加入了共青团。这里有原望城县治沩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赵阳城撰写的回忆雷锋的文章。 雷锋穿过的印有治沩模范的绒衣和奖状。 在一张望城县委工作人员合影中,雷锋是在前排翻出白领的帅气小伙。 后来他在团山湖农场当上了拖拉机手。 他写了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当地报纸刊登。其实雷锋还有一个文学之梦,1958年,也就是雷锋18岁那年,他写了两篇小说,两篇散文和9首诗歌,后来雷锋又创造了一些诗歌、散文,还发表了一些新闻稿件,入伍后被《解放军报》聘为通讯员。 那时他对人生就有了深入的思考。他在日记中写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1958年在新中国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时代背景下,鞍钢这座举世瞩目的钢铁之城,吸引了雷锋和全国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到他火热的怀抱。雷锋立志投身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毅然来到工作环境和气候条件都不很适应的辽宁鞍钢,从学徒做起,艰苦奋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为一名模范工人。 1958年11月雷锋赴鞍钢途经武汉,在长江大桥的留影。 雷锋对党和毛主席怀有深深的感激和热爱之情,1958年11月他途经北京时在天安门前留影。 1958年11月中旬,雷锋来到鞍钢,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跟师傅李长义学开推土机。李长义先后带了不少徒弟,就属雷锋个子矮、年龄小,带着几分疑虑,李长义与雷锋签订了一年的师徒合同。让李长义没想到的是,雷锋不怕脏不怕累,不仅能吃苦,还善于动脑子。很快,雷锋学会了推土机,还学会了检修清洗发动机滑油泵等技术。李长义高兴地说:“这小子比师傅还强。” 这是雷锋用过的皮箱。 所在的班组被评为红旗班组。 这是雷锋的皮夹克,雷锋的安全操作允许证、工会证书。 一套时装曾经给他带来烦恼。1959年春节,鞍钢化工总厂工会组织联欢,雷锋和工友一起学跳舞,舞会上女工友们看到雷锋穿的蓝夹克已经褪色,裤子已经打了补丁。就批评他太不像话了,在工友们的鼓动下,本就爱美的雷锋买了一套很像样的皮夹克,深蓝色的料子裤,黑亮的皮鞋。后来他在给望城县委汇报思想和工作时,县委书记赵阳城鼓励他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艰苦奋斗,永不忘本。赵阳城的鼓励,让雷锋想到自己讲究穿戴的事情,感到有些不安,就悄悄把新衣服收了起来,以后极少穿了。 1959年8月,雷锋在工厂期间,与一起到鞍钢工作的家乡好友合影。 雷锋在1959年10月日记中写到:“我在昨天晚上做梦就梦见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像慈父般的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好好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我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了,只是流着感激的热泪。早上醒来真像见到了毛主席一样浑身是劲,总觉得这股劲是用也用不完。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好好的学习,忘我的工作,学好本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作为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我一定争取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11月末河水开始结冰了,为了解决工地缺石头的问题,雷锋带着青年突击队跳进河里捡石头。 有一篇题为《热爱三面红旗,一心支援公社》的报道,讲述了雷锋入伍前的一段动人事迹。雷锋从1959年11月至12月,他自己主动每天早上4点起床,捡了约700斤粪,支援当地公社的农业生产。当时工厂就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热潮。 还有一篇报道记录了他抢救水泥的故事。一天他听说气象预报有大雨,就主动组织20多人的突击队,积极找雨布、芦席盖的盖,抬的抬,还把自己被褥拿出来盖在水泥上,很快把7200袋水泥盖好,免遭重大损失。 1959年12月辽阳市开始冬季征兵,立志参军的雷锋找到时任辽阳市兵役局副政委余新元、工程兵部队军务参谋接兵干部戴明章,讲述自己的家史和成长历史,强烈要求入伍。 雷锋入伍还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过程。在征兵过程中,辽阳市兵役局副政委余新元了解到雷锋的苦难身世,特别是他在政治上和工作上的优秀表现,认定雷锋是一个好苗子。但是按照征兵条件,雷锋虽然初检合格,但证审手续尚不齐全。后来经过多方协调,雷锋终于在新兵起运前8个小时穿上了军装。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驾驶员。图为1960年春节雷锋的留影。 这里有雷锋用过的冲锋枪。 雷锋用过的挎包和穿过的鞋。 入伍后在投弹训练中,雷锋因个子小,臂力不够,投掷手榴弹不及格,他刻苦练习投掷动作。还通过练习单双杠,在手臂放砖头练习臂力,最后终于获得优秀成绩。 雷锋热爱文艺,这是他学练手风琴的留影。雷锋能写能唱被抽调到团文艺队,但是普通话不好,被安排做了剧务。雷锋没有任何怨言,负责给大家烧开水,洗床单,洗衣服,受到同志们称赞。 雷锋身着军装的照片,非常精神。 雷锋不仅驾车还会修车。 雷锋生前用过的修车工具。 雷锋这张带着灿烂的笑容擦车的照片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送给雷锋一双线袜子,雷锋入伍后这双袜子已经破的不能再穿了,他却始终珍藏着。雷锋把这双袜子看成是艰苦朴素的传家宝,以此来告诫和激励自己。雷锋深知国家的困难,勤俭节约从点滴做起,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也舍不得扔掉。这双袜子被誉为千底儿袜子。 雷锋使用过的水壶等工具。 雷锋用过的脸盆、牙缸都是掉了瓷的。 雷锋经常帮战友缝被褥。 1961年9月9日,雷锋在自己入党转正申请书上写道:“我接到河南省一个民办小学校的来信。他们说因几年遭到自然灾害,造成了一些暂时的困难。要我给予他们经济援助。我看了这封信后,就向首长请示,准备卖掉自己的衣服和皮鞋,以支援他们办学,当首长没有同意我这种做法的时候,心里却感到很不安,连觉也睡不着。我左思右想,后来把自己在部队一年零九个月所积留下来的全部津贴费(100元)支援了干沟民办小学,我把钱寄去了,心里也就快活了。” 雷锋出差乘火车,热心助人,扶老携幼,好事做了一火车。 这里讲述了雷锋风雨送大嫂的故事。雷锋在1962年5月2日的日记中写到:“突然天下大雨,我正在盖车的时候,见到路上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儿,右手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左肩上还背着两个行李包,走起路来真是很吃力。我急忙跑上前,问他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他说从哈尔滨来,到樟子沟去,她还告诉我,兄弟呀,我今天遭老罪了,带两个孩子还背一些东西,天又下雨,现在天快黑了,还要走十多里路才能到家,现在我都累迷糊了。我听她这么说,心里很过意不去,我跑回部队驻地,拿着自己的雨衣给那位妇女。我又抱着她的孩子,冒着风雨送她们回家。在路上我看那小孩儿冷的发抖,我立刻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他穿上。走了一个小时40分钟,终于把他们送到了家。那妇女激动地对我说,兄弟呀,你帮了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啊!我离开她家的时候,风雨仍然没停,她们都留我住下,我想刮风下雨天黑算得了什么,一定要赶回部队,明天照常出车。我一边走一边想着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儿,多帮人民做点儿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雷锋还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他是孩子们的知心人,雷锋给孩子们讲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 当年他带孩子们创建的三件宝,针线包、储蓄盒、节约箱。 雷锋在部队曾获得诸多荣誉,曾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展柜中已经破旧的笔记本是当年雷锋赠送给张玄同学的,“希望你努力学习,好好劳动,锻炼身体,做毛主席的好学生”,这是雷锋亲笔写下的赠言。还有雷锋到沈阳市铁路中学作报告时,给潘智昌同学写下的赠言还依稀可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字迹。 他是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还荣获团中央颁发的奖状。 雷锋一生酷爱读书,不仅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和技术类书籍,还特别喜欢阅读《毛泽东著作》。他把《毛泽东著作》当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 雷锋和战友乔安山在车中学习《毛泽东选集》。 这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讲述《雷锋的故事》。 展馆还展出了雷锋生前开的车。 雷锋向指导员高士祥汇报填写入党志愿书的情况。1962年2月14日,雷锋参加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党代会。 雷锋曾当选为抚顺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8月,雷锋参加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是当时抚顺市最年轻的人大代表。 他在日记中说:“今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光荣地参加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像我这样一个给地主放猪出身的穷孩子能够参加这样的大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感激。” 雷锋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时在会上发言。 在这个组合场景里边聆听了雷锋作报告的录音。 他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他的日记在一面墙上进行了展示。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时,抚顺有10万人送行。 这里还有一个环幕影片《信仰的力量》,通过全景式的环形画面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雷锋精神,并提示我们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信仰的选择进行更多的思考。 雷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以个人为题出版书籍数量最多的士兵。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均有题词。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并接见全体演员。 毛泽东1965年8月30日还有一个题词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当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辽宁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都刊登了雷锋先进事迹。 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7343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同年1月21日,沈阳军区在八一剧场隆重举行雷锋班命名大会。 1963年1月雷锋班全体战士的合影。 雷锋的事迹被拍成电影《雷锋》,这是电影雷锋的剧照。 还出了《毛主席的好战士》的书籍。 学习雷锋的歌曲层出不穷,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有《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我们的战友〉等。 抚顺各级各类学校,把回忆雷锋、学习雷锋作为重要思想教育内容。 年轻女兵交流学习雷锋经验。 1990年2月25日至27日,辽宁省抚顺市和湖南省长沙市共同发起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学习雷锋研讨会。会后共同编写了〈雷锋精神永恒〉一书。 抚顺首创全国学雷锋活动形式有30多种。包括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道路、储蓄所、税务所、基金会、包车组、工商所、主题邮局等等。 2018年3月3日“一带一路雷锋同行”报告会及中国雷锋图片展展览活动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马华工会大厦礼堂举行。 1964年5月日本作家森藤悟、桥本幸男等翻译的《雷锋的故事》和1980年9月,韩国实践文学社出版了《雷锋》。 来自国外的友人纷纷留言,加拿大的大海,留言说“雷锋是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 2004年7月28日,美国西点军校师生一行参观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向一位普通士兵表达他们的敬意。 雷锋以22岁的生命,将有限变为无限,将短暂变为永恒,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铸就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走出雷锋纪念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雷锋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他的精神却在国人中传扬了半个多世纪,并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一座永恒的丰碑?我的浅见是:因为雷锋始终怀着对党无限忠诚之心去投入工作的满腔热情;因为他怀着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因为他用日记记录和践行积极人生的崇高境界。 在当前抗击新冠疫情战场上的几万名白衣天使,他们不惧风险,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是新时代的雷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