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山黑水间的英雄儿女--走进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名言诗句 2021-11-21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新声韵)

闹市古居神客往,

勇担使命布局开。

工人运动震华夏,

东北斗争倾满怀。

抗日宣言旗帜舞,

忠心赤胆桂冠摘。

白山黑水英雄谱,

源自民族正义来。

赞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身怀大义别家乡,

投入斗争行八方。

秘密潜伏凭胆识,

游击作战创辉煌。

大局为重铁牢陷,

日寇奈何巾帼强。

赋信幼儿承遗志,

至今华夏赞歌扬。

早在去年国庆节去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在撰写《沈阳北市场之夜》时方得知,就在北市场的民居里有一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和刘少奇同志秘密居住地,可当时并未见到,很是遗憾。今年再去沈阳北市场,偶然见到一处红色党旗雕塑上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基座上“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惊喜万分。当我走进时,方知这里谱写了一曲白山黑水间的英雄赞歌。

只见一面灰色墙下有两块白色的石碑,分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和“刘少奇同志秘密居住地”。墙面上还挂有“沈阳市十大历史建筑”、“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两排牌子,金光耀眼。

附近有“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简介:

中共满洲省委于1927年10月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设立的第一个最高统一领导机构,是党在东北革命的源头和摇篮。随着东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陆续派陈为人、刘少奇、林仲丹、陈潭秋、罗登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李兆麟等抗日民族英雄,也都曾是中共满洲省委重要成员,谢觉哉、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亲临满洲省委指导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最前线,号召各阶层民众坚决抗击日本入侵者,是东北地区长达14年抗日战争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唯一领导者,并且缔造了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6年6月,中共满洲省委进行改组,改组后相继成立南满、东满、吉东、北满四个省委及哈尔滨、奉天两个特委,四个省委主要负责四大游击区的工作,两个特委负责以几个大城市为主的地方党组织工作。

1945年9月20日至23日,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到沈阳向东北局书记彭真做了详细汇报,并把东北委员会的全部关系及党费、档案等移交给东北局,同时东北局领导人接受了中共东北委员会转交的组织关系,中共满洲省委及其接续组织,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同全党一起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刘少奇旧居纪念馆。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是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刘少奇为东北地区的革命工作和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9年6月,中共中央任命刘少奇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从1929年7月~1930年3月,刘少奇以其卓有建树的工作,使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树立了党在白区的工作典范。

刘少奇旧居是刘少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与夫人何宝珍在沈阳的秘密居地,1992年,刘少奇旧居正式对外开放。

临街有一处灰砖小门楼,两侧突出部分分别写有“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和“刘少奇旧居纪念馆”。上面有“民宅”和“福安里”的字样,这便是纪念馆的大门。

一进纪念馆大门,一条上面挂满五星红旗的长廊展现在眼前。两边墙上一侧是历届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黑白画像,一侧为学习党史知识展板。

长廊旁边有一处拱形灰砖门洞,通向“刘少奇秘密居住地”。

这里是一个小院,小院里有刘少奇半身塑像。

正房是灰瓦民房。

从左至右,首先见到的是满洲特科活动遗址。满洲特科秘书长赵唯刚以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教官的身份进行掩护,居住在此,秘密保护刘少奇同志。

赵唯刚的居所十分简朴,一张单人床,一套桌椅,一个衣架。

中间是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1929年7月至1930年3月。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六间,青砖灰瓦硬山式民宅。建筑面积94.02平方米,当时为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学员宿舍。刘少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化名赵子琪以东北军海军司令部某副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居住于此。

刘少奇办公场景。1929年6月4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刘少奇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同年7月14日,刘少奇携夫人何宝珍抵达沈阳,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战斗生活。

这里有刘少奇与夫人的塑像,再现了刘少奇在何宝珍的协助下,批改文件的场景。

刘少奇居住的是铺着草席的土炕,一张八仙桌,这里有刘少奇全身塑像。

在一个厨房兼办公室的屋子里,刘少奇与同事正在研究工作的塑像,栩栩如生。

另一间是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教官宿舍。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期间,秘密在东北讲武堂进行地下工作,先后发展了卢透云等13名共产党员。

出了小院儿,西边是一个小广场。灰色墙面上有一面镶嵌着金色镰刀锤头的巨幅红色党旗,下面一块理石石碑上镌刻了入党誓词,这里被称为“宣誓广场”。

突出的半圆形墙面上有一幅嘉兴红船起航的浮雕,上面还镌刻了众多人物,再现了中共一大的场景。

另一幅是刘少奇当年在福安里门前的浮雕。

广场的另一面,还有刘少奇、赵尚志、杨靖宇三人的组雕,看上去他们信念坚定,意气风发。

长廊另一侧的灰色门洞通向“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1月),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建筑面积111.45平方米。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最高领导机构,也是周恩来传达中共“六大”会议精神的地点。经历了陈为人、王立功、刘少奇、李子芬、林仲丹、陈潭秋、张应龙、罗登贤等八届书记。

这里有周恩来传达“六大”会议精神遗址,192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参加中共“六大”后回国,来到满洲省委所在地并停留一周。周恩来向省委的同志传达了“六大”会议精神,并听取了陈为人对省委工作的总结。

陈为人届满州省委旧址(1927年10月~1928年12月),满洲省秘密交通联络站(1929年1月~1931年9月)。  

1927年,中共满洲省临委成立,陈为人在民宅福安里巷租了一排房舍作为中共满洲省委的机关。

1928年陈为人被捕后,此处一直作为满洲省委的秘密交通联络站,从事隐蔽工作,直至“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这是满洲省委办公室,办公室里仅有一张办公桌和一对沙发及茶几。1933年11月间省委机关迁走,省委秘书处由马家沟河沟街搬到这里。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省委的全部重要文件都保存在客厅的大沙发靠背里。

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经常在这里阅读文件,研究工作。省委对各地党组织和抗日部队的许多重要指示都是在这里起草发出的。各地党组织和部队给省委的报告也都通过交通员转送到这里。这座住宅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省委的“文件库”。

冯仲云的妻子薛雯担任内部交通员,经常从道里取来文件。交通员宋兰韵(女)也住在这里,她们曾多次巧妙地应付敌人的检查。这个地方始终没有被敌人发觉,后来因为其他机关暴露,省委秘书处于1934年夏天由此转移。

从屋中一张木床和一个壁炉看,曾在这里工作的同志生活条件十分简朴。

旁边就是中共满洲省委历史陈列展厅。

进入陈列展厅,首先见到一组领导人召开会议场景的群雕。墙壁上是图片展示,棚上有鲜红的圆形党旗。

中共满洲省委的光辉历程以图片、文字与文物形式展现在眼前。

1919年马列主义传入辽宁后,大连《泰东日报》首先发表了《六个月间的李宁》等文章,系统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东北地区的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列主义。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并不断派优秀党员到东北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使马列主义在东北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图为五四运动在东北、马列主义在东北传播和陈独秀,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早期活动。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派党员到东北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组织,尤其是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在尚未有我们组织的其他工业区及大都市,如东三省,应努力建立党的组织,会后东北各地加快建立党组织的步伐,并迅速发展壮大。最先是1923年3月陈为人、李震瀛受党派遣到哈尔滨工作。在陈为人领导下,中共哈尔滨独立组于1923年10月正式建立,是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1923年秋,欧阳强建立了中共沟帮子铁路小组任组长。1924年上半年建立了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后来中共大连地委建立,1924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了第一个地方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关向应被选为团小组长,杨志云任书记,秦茂轩负责组织工作。1925年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大连地方委员会,书记杨之云,由工人委员傅景阳等5人组成。1925年9月中共奉天支部成立,1926年9月长春支部建立。

中共党组织领导东北地区工人运动。先后领导了奉天满蒙毛织株式会社及大连福纺工人大罢工,取得了罢工胜利。

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东北的革命形势同样也陷入低潮,中共中央对东北地区的革命形势非常关注,对领导东北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为加强对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党中央决定在东北成立一个统一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

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组织派陈为人、韩慧芝夫妇到东北组建中共满洲省委。10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宣告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省委机关设在奉天(沈阳)。从此,东北地区党的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为各地党组织指明了工作方向,振奋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革命精神,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陈为人用过的公文包。

还有陈为人用过的闹钟和已经散乱的地图册。

陈为人文字秘书张光奇用过的闹钟,眼镜。钢笔和墨水瓶。

中共满洲省临委成立后,开始整顿、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创建了《关外》杂志,揭露了新军阀和帝国主义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势力相勾结的真相,以期唤起知识分子辨明是非,认清革命的形势。

中共满洲省临委建立后,根据中央的指示,讨论满洲的政治形势,研究省临委的中心任务,决定在奉天、抚顺、大连、鞍山、铁岭、吉林、哈尔滨等地,设法寻找线索,努力建立工厂党支部,设法打入日本人开办的各工厂中去,在恢复和整顿党组织的基础上大力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1928年,省临委先后发动和领导了大连码头、窑业、盐业、土木建筑、海运、交通、印刷等行业工人的斗争。在中共满洲省临委的领导下,陆续爆发了辽宁省政府财政厅二百余名下层雇员和勤杂工人的罢工以及奉天电灯厂、制糖厂的工人罢工。还领导了抚顺张武铁路、哈尔滨烟草厂等工人罢工,这些斗争均取得胜利。

还组织了初期的农民运动。

共青团满洲省委。1927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了共青团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1928年5月改为共青团满洲省委,在政治上受中共满洲省委的直接领导,在组织上隶属于共青团中央,自成体系,独立工作,是党领导东北地区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组织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1928年11月5日,中共满洲省委、团满洲省委发布《对时局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满洲及强夺路权》。共青团满洲省委建立后,加强了党对东北地区青年运动的统一领导,在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中,团组织曾几度遭到破坏,但最终还是得到发展壮大。到1930年末,下设三个特委、21个县市委和9个特支,东三省共有团员1500余人。团省委书记王鹤寿。

中共满洲省委确立了以反日斗争为中心的工作方针。

周恩来亲临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10月,周恩来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后,从莫斯科回国,到达奉天满洲省委,并在此停留一周。省委书记陈为人向周恩来详细汇报了满洲省委的党团工作,王鹤寿向周恩来汇报了兵工厂党的工作情况,当王鹤寿谈到兵工厂的党团组织积极领导工人开展多次斗争时,周恩来非常高兴,并在陈为人的陪同下,亲自到兵工厂、东三家子,看望了部分工人党员,亲切询问了工人生活、思想状况,勉励他们做好党在工人中的工作。周恩来这次到奉天,给满洲省委的工作很多指导与帮助。图为团省委书记王鹤寿、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学生抗日游行等。

陈为人届中共满洲省委遭受破坏和新省委的组建。1928年12月24日,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突遭敌人破坏,13人被捕入狱。1929年2月16日,中央批准了新一届满洲省委成员。任命王立功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猷任军委书记。在王立功未回省委前,由刘少猷代理省委书记职务。此期间,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且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的恢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谢觉哉在东北。1928年12月,中央特派员谢觉哉到东北考察党的工作,经过实地调查,他发现新任省委领导成员间存在分歧,影响了满洲省委的正常工作,遂于1929年4月13日向中央作了关于满洲工作的报告,要求中央能迅速派出优秀干部奔赴东北。谢觉哉是我党中备受尊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谢老曾来到东北地区指导革命斗争,为东北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刘少奇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5月28日,党中央又收到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向中央呼吁选择有领导能力的人才来满洲省委担任领导职务。

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特派员谢觉哉和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经过反复斟酌,把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人选落到了刘少奇身上。1929年6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派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受命于危急之秋,担任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担负起白色恐怖下一个地区党的工作重任,然而他毫不畏缩,大胆的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何宝珍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经毛泽东,杨开慧介绍,与刘少奇结为革命伉俪。此后,他随刘少奇为革命事业,四海为家。

刘少奇领导工人复工运动。

郭隆真1894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1921年入党,1929年受省委派遣,在哈尔滨36棚领导失业团斗争,1930年任中共满洲省委职委书记。1930年6月至11月任中共山东省青岛市常委、宣传部长,1930年11月2日被捕,1931年4月5日牺牲,时年37岁。

刘少奇届满洲省委对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调整省委领导班子,加强制度建设。刘少奇以秋游为掩护召开扩大会议。刘少奇主持制定的《保密守则》,当时伪装成日本小野的《密宗要义》。

到1930年底,满洲省委在东北各地建立的党支部由28个发展到30个,党员人数有191人,增加到206人,党的组织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党员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这里有刘少奇、杨靖宇、安永禄3 人在一起的画像。

1929年8月初,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派安永禄在开原县城内创办《开原公报》,9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辽北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开原支部,安永禄任书记。

在这一组图片中间,我们见到了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1929年7月14日,刘少奇接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一次会议后,刘少奇找杨靖宇谈话,向他说明赴苏学习已无可能,并征求他下一步的工作意见,杨靖宇虽然觉得有些遗憾。但还是爽快表示:未来的工作安排,一切听中央指示。后来刘少奇决定报告中央,将杨靖宇留在中共满洲省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担任抚顺特支书记一职,从事工人运动。同时创建辽北第一党支部即开原党支部,开展罢工运动,1929年8月30日杨靖宇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

还见到了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的照片。1929年7月,党组织决定派赵尚志到中共满洲省委工作,负责满洲省委共青团工作。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春,赵尚志出入同泽中学、东北大学、萃升艺术学院及银行等地方,组织发动青年投身到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中去。

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后,共吸收430名在满朝鲜共产主义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正确方针指导下,中共满洲省委从刘少奇时期到陈潭秋时期,都把吸收朝鲜族党员的工作纳入了省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涌现了朝鲜族抗日将领李福林、徐亨植、李红光等将军。

这里有满委成员使用过的砚台和油灯。

1929年下半年到1930年春,东北地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进入新的普遍发展的时期。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学生运动以及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都在逐步高涨。农民运动不断发展,军事工作在东北军中预置抗日火种。建立了反帝大同盟《哈尔滨反帝大同盟二七纪念宣言》、《辽宁青年反帝大同盟反帝纲领》。

1929年8月,刘少奇决定亲自到奉天纺纱厂领导工人开展一场罢工运动。8月22日下午,刘少奇与孟坚在纺纱厂外被捕。9月中旬,刘少奇获释出狱。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林彪,江青等人的勾结陷害下,中央针对刘少奇在1925年、1927年、1929年的所谓“叛徒嫌疑”案问题进行审查,并在沈阳组织了400人的彻查队伍查阅档案资料。继之,他们又对当年的知情者大搞逼供、诱供、制造伪证、罗织罪名,硬将刘少奇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认真传达好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决议的通知》。1980年2月,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和子女在家中喜读《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

1982年,王光美走访沈阳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并走访奉天纺纱厂旧址。留有“少奇同志在满洲省委”的题词。

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3月,东北地区革命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有了普遍的发展。正如中共中央在写给满洲省委的指示文件中所说的,这一时期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在精神上路线上迥然与前异,的确创造了满洲党之斗争精神”。

这里有刘少奇与工人在一起的画像、半身塑像、所穿的服装,还有曾经使用过的公文包、望远镜、烟斗、手表等物品。

    还有刘少奇关于《论党内斗争》、论思想意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诸多著作的展示。

党的左倾政策对满洲省委工作的影响。由于执行左的路线,1930年4月19日,省委书记李子芬、团中央巡视员邱旭明等主要领导人几乎全部被捕,给满洲省委和东北地区党组织群众斗争造成了很大损失。

林仲丹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徐克俊,1929年被调到中共满洲省委秘书处工作。1930年5月林仲丹代理满洲省委书记,徐克俊便与林仲丹以假夫妻的名义,来掩护革命工作。后来为了便于工作,组织上同意二人结为正式夫妻。徐克俊主要负责收发中央和哈尔滨的文件。林仲丹出任书记后,积极开展恢复党和革命组织的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党在东北的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党团组织已发展到1000余人,全东北党团支部180多个。1930年7月中旬,林仲丹亲自发动了抚顺各矿区3000余名工人举行的联合大罢工,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1930年11月11日,林仲丹从抚顺开会乘车返回沈阳途中被捕,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他始终守口如瓶,保守党的秘密,虽然受尽折磨,但他在狱中始终没有放弃党的工作。他曾咬破手指,用血写了“要坚持到底”五个字,来鼓舞大家的斗志。林仲丹同志在狱中进行了一年多的斗争,经党的营救,于1932年初获得释放后,曾任中共中央职委副书记。1942年于延安病逝,时年45岁。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林伯渠、杨尚昆为林仲丹抬棺。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为自己的战友抬棺下葬。

1930年8月6日,为适应武装暴动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召开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在组织上将中共满洲省委改为“满洲总行动委员会”。8月下旬,中央派陈潭秋来东北对满洲省委进行改组,并任满洲总行委书记,林仲丹任职委书记,总行委成立后,部署了东北地区党的任务和工作路线。

1930年10月24日,根据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撤销满洲总行动委员会,恢复中共满洲省委,由陈潭秋任书记。陈潭秋同志到满洲省委后,抓紧组织恢复整顿工作,使遭到破坏的奉天市委等十多个地方得到了恢复并新建了40多个地方组织,党团人数增加到2000余名。同年12月,陈潭秋在哈尔滨被捕经营救出狱后,曾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1943年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

徐全直,1925年春与陈潭秋结为革命伴侣,1930年8月,陈潭秋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徐全直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1934年2月1日深夜,徐全直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年仅31岁。

战斗在斗争最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共满洲省委与东北各族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义无反顾的肩负起领导抗日的历史重任,积极发动城乡人民和东北爱国官兵开展抗日斗争,对推动东北初期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书写了悲壮的历史新篇章。

功不可没的满洲特科。1927年11月,周恩来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中央特科正式成立。1928年底,满洲特科成立。有蔡伯祥任特科书记、赵唯刚任秘书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周恩来鉴于东北党组织军事力量较为薄弱,难以担负起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重任的状况,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共中央相继选派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魏拯民、张甲洲等人赴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缓解了中共满洲省委缺乏军事干部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以张应龙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便召开会议。9月19日发表了《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批判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号召和组织东北人民行动起来,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份《宣言》,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份宣言,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份宣言。

这组照片是沈阳、长春、吉林失陷后的东北形势,“九一八”事变被残害的东北人民,日本帝国主义杀害平民、屠杀婴儿、将东北大批粮食运往日本。

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城乡人民反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和斗争环境骤然间变得险恶,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廖如愿、宣传部长赵毅敏、省委书记张应龙先后被捕,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中央于十二月间派正在东北巡视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住满代表罗登贤重新组建中共满洲省委。以罗登贤为书记的新一届满洲省委成立后,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和整顿各级党组织,继续领导东北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领导。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军蹂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富有爱国之情的广大民众、甚至东北军官兵的强烈不满。他们自发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红枪会、大刀会等抗日武装来保卫家乡。在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以罗登贤为书记的新一届中共满洲省委高举抗战大旗,立场鲜明地站在了御敌斗争的第一线,积极号召民众奋起反抗,使东北的抗日烽火俞燃俞旺,爱国救亡浪潮不断高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中共满洲省委创建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周恩来曾经说过,“海可枯,石可烂,我们不能忘记东北义勇军。

1932年春,原清华大学学生、中共党员张甲洲发动同学回到东北进行抗日活动,组建了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即巴彦抗日游击队。巴彦抗日游击队是我党所领导的最大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中共满洲省委非常重视巴彦抗日游击队,6月末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及夏尚志等人到游击队进行工作,1932年,赵尚志化名李玉才,到达巴彦游击队任参谋长,与总指挥张甲洲共同研究了巴彦地区的形势及游击队的发展问题,并整顿队伍,培养骨干力量。

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日武装。

以罗登贤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从东北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把开展和领导反日民族战争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并提出了创建党领导抗日武装的方针,时刻关注义勇军的发展。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出了二百余名党团员直接参加,迅速投入到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去。1932年3月31日,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告满洲各地义勇军书》。告诫各地的义勇军要认清国民党政府的本质,“只有广大的劳苦民众真正是革命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打起苏维埃的旗帜,你们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有东北救亡总工会旗帜展示。

1933年春,中共满洲省委以抗日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同时将我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共七个军,人数达到万余人。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斗争的发展。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来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赵尚志任第三军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

在这里见到赵一曼与儿子宁儿的合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为了加强东北抗日斗争的领导力量,派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干部奔赴东北进行抗日斗争,赵一曼于1932年1月乘船离开上海,经大连到奉天,任中共满洲省委总工会秘书。

赵一曼到奉天后,在满洲省委的安排下,以大英烟草公司纺纱厂女工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奉天党的地下工作,同时,赵一曼还负责奉天纺纱厂、大英烟草公司、奉天麻袋场、奉天满蒙毛织厂四个厂的地下党组织工作。

1932年7月,满洲省委将赵一曼调到哈尔滨,任满州总工会组织部长,之后又兼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1934年春,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7月,赵一曼被派到珠河中心县委担任县委委员,并以县委特派员身份在抗日游击区开展工作。1935年春珠河县委派赵一曼任铁北区委书记,她在侯林乡组织起农民自卫队,并带领这支队伍在关门嘴子伏击前来讨伐的日军,歼灭日军20余名,缴获20多支步枪,这支农民自卫队越战越强,后来改编成地方游击连,配合赵尚志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部队作战。

1935年秋,为了新的斗争需要,第三军在原来三个团的基础上扩编成六个团,县委决定将赵一曼带领的游击队编入第三军一师二团,由她担任团政委,率部在铁道老游击区牵制敌人,坚持斗争。

同年11月,二团被日军包围,赵一曼率部在掩护大部队突围时身负重伤昏倒被俘。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日军为了获得口供,不得不将她送医院治疗。在医院中,赵一曼争取了护士和看守,成功逃出。赵一曼再次被捕后,受到更加严酷的刑讯,但是敌人仍然一无所获。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被杀,年仅31岁。看到大家所熟知的赵一曼给儿子留下的信,我感动不已,泪流不止。她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英勇奋战、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精神。

朱德曾有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反日游击运动扩大。中共满洲省委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日本关东军全面侵华的进程,配合了全国抗战,在夺取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1936年7月7日,正式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这里有抗联战士与杨靖宇抗战的场面,有杨靖宇巡视南满后给满洲省委写的报告、杨靖宇牺牲前随身携带的地图、用过的被服。见到这些照片,关于杨靖宇的故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想到当年杨靖宇牺牲时敌人剖腹见其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棉絮和草根时,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他们在没有一粒粮食裹腹的艰难时刻还坚持与日寇作战,这是怎样的精神?是一个共产党员感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有朱德的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在中共满洲省委缔造的东北抗日联军组图中见到了东北抗联女将士,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露营之歌。

还见到了《八女投江》的壮丽场景。冷云,于193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满洲省委分支机构中共佳木斯市委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8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奋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分别是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周保中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八女投江的情景。

驻足八女投江的画图前,我再次被她们的精神所感动,8位女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0岁,正是青春年华却为革命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赞歌。

这一组照片中,是东北抗日女将士的风采。这里有与宋庆龄合影的中共满洲省委成员,1933年10月任满洲省委游击区妇救会会长的梁树林,有东北抗联女战士的合影。有朝鲜人中共党员、东北抗联第二军战士、朝鲜劳动党领袖金日成的夫人金贞淑。

这里有一张金日成、金贞淑(金日成夫人)、王一知(周保中夫人)、周保中合影。

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至1994年7月8日),朝鲜政治家、朝鲜建国主要领导人及朝鲜劳动党、朝鲜人民军、主体思想创建者。1925年移居到中国东北吉林省,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抗联教导旅第一营营长。

有东北抗日联军发展过程的图示。

有抗联战士使用过的枪刺。

还有抗联战士使用过的油灯。

有低矮透风的抗联密营的真实写照。

展览的第七单元是“中共满洲省委接续组织领导军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八年是全民族抗战时期。1942年9月13日,中共满洲省委接续组织中共东北委员会成立,1945年7月改组,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兼任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这一时期,党领导东北抗日军民积极配合全国抗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顽强的坚持游击战争,配合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参加战略反攻,其艰苦卓绝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陈云的题词:“抗联将士艰苦奋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共满洲省委完成历史使命。我国各地人民庆祝抗战胜利。毛泽东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945年9月15日,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等为委员的东北局。

1945年9月20日至23日,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到沈阳向东北局书记彭真、陈云作了详细汇报,并移交所有资料。中共满洲省委及其接续组织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同全党一起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17年零11个月的岁月中,中共满洲省委及其优秀儿女,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是辽宁省仅存的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地下领导机关旧址,还是刘少奇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中共满洲省委历史陈列展,就是一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的革命史,是一部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李兆麟、八女投江为代表的抗日民族英雄史。

此时此刻,我用再多的文字,也难尽中共满洲省委在党中央领导下所付出的艰辛与取得的辉煌,用再多的图片也难表先烈的壮志与伟大。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向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革命前辈致敬!向为革命事业洒热血、抛头颅的先烈致敬!白山黑水间的英雄儿女们,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