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北京胡同

 寂寞中快乐 2021-11-21

记录北京胡同

    北京的胡同,在现代人眼里(老北京也或是外来的北京人)好像是日行渐远,一来胡同越来越少,二来正宗的胡同生活也开始变样。6年之前,由于工作生活都在四九城之边,所以利用上午上班前的间隙时间,走一走皇城内的胡同,记录了一些当下的胡同景象,本心是想窥探现如今北京胡同生活的气息。

    首先,就从故宫周境开始吧!

    第一天:故宫东北角及其以南部分,即五四大街—北池子大街北段靠北—骑河楼街—北河沿北段围成的方形区域。

从北池子大街北段进入,左侧第一幢标志性建筑便是宣仁庙。大门紧闭,不是因为时间尚早,

而是正在进行修缮。多少次路过,总想一览其貌,但总是大门紧闭。今天还是不甘心,硬着头皮、隔着门缝往里窥探,不负辛苦,终还是拍了一张(左侧)局部景象,看这情形修缮尚需时日了(现在已修缮完毕)。实地看不了,那就了解一下宣仁庙的历史吧:

    宣仁庙,俗称风神庙,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4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以祀风神。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赐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庙内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协和昭泰”匾额。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它与位于其南、并排而坐的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与位于紫禁城西侧、北长街大街路西的昭显庙(俗称雷神庙),与位于中南海紫光阁北面的时应宫(现已无存,宫内供奉龙神),合并为清代皇城祈雨庙。

    沿着南池子北段向南的一段都是高墙深院,据听说是一定层级的领导人物分住两侧,所以氛围略显森严,而其实也确如此。曾经口耳相传一个段子,说南池子、北池子和南长街、北长街都有一种怪象,高墙深院常常是:大门套小门、小门装门眼,喇叭一响,先开门眼,看是主人、快速开门,看是外人、高喉一嗓。今天早上我就碰到了这种情形:

    刚拿起手机,拍姿还未摆好,就听到了一声吓唬声——干什么,不许拍照。立马收兵,但影像还是留下来了(右边图为证)。

    再往前走就是北京书法学校、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占据着很好的位置,也无法考究所占建筑有什么样的历史,待以后再发掘吧!

    这一段,有点名气的就是骑河楼街了。骑河楼街胡同全长282米,清代属皇城,乾隆时称

  

骑河楼街。据《日下旧闻考》载:“骑河”楼在东安桥北,芜史云:有亭居桥上,曰涵碧。桥上有石础二。相传有楼骑河,今桥西街尚叫骑河楼。宣统时称骑河楼。民国时沿称。1949年后称骑河楼大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承侯大院并入,改称骑河楼街。现街内有北京市妇产医院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从妇产医院旁侧小道向北走,再转向西走50余米转向北,有一银闸胡同,那片区域就是银闸社区了。

    在社区胡同中段三叉路口处,连接电线杆、房檐之间有一些看似爬山虎一样的植物,还结着类似柚子一样的果实。问旁边正在装修房子的工人,左边年轻的说叫“gua lou”,我说怎么写,给我比划是瓜果的瓜、大楼的楼,中间的老同志说,不是大楼的楼是草字头的“蒌”,根钻地很深且很粗壮,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上网一查还真是叫“瓜蒌”。可敬的农民工朋友真令人钦佩。

    其实,“瓜蒌”,中文学名栝楼,别称瓜萎、瓜楼、药瓜。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这一地段的胡同不多,重点单位和建筑就只有第六十五中学和妇产医院。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前身是创建于1864年的私立育英中学。1955年高中部独立设校,成为北京市第一所纯高中校。真是应了那句“北京学校校校有历史”的话了。学校背靠故宫,面对皇城根遗址公园,北有北大红楼,南临东长安街,环境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深厚,培育了一代代“明志、尚德、笃学、创新”中华英才。据非官方排名显示,该中学在北京市高考成绩排名中在偏后的位置。

    这里的北京妇道医院是其两个院区之一(另一在朝阳区姚家园路251号),是妇科类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算是给大家指路了。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