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3:蔡锷脱困

 书鸿生 2021-11-21

 瞒天过海字义为瞒住上天,然后偷渡大海。是三十六计第一计,指用谎言和伪装隐瞒自己真实意图,暗中偷偷行动。相传这一词语出自元初无名氏所著《薛仁贵征辽事宜》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故事。此计诡谲巧妙,见效快,多为古代将帅和谋士使用,事例举不胜举,如:春秋时期狐偃以计灌醉晋公子重耳,让他离开齐国;隋朝大将贺若弼大张旗鼓换防麻痹敌人,后以大军偷袭陈国南徐州,为隋统一天下建立首功。而蔡锷将军计骗袁世凯更为天下所闻,今天就来说说这事。

                   故事:蔡锷脱困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期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志在推翻腐朽满清政权。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在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因忌惮蔡锷治军有方,且在滇、黔深得民心,遂于1913年召云南都督蔡锷入京,意图加害,多亏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极力推荐,才使袁世凯以功名富贵加以收买和软禁,封蔡锷为昭威将军。蔡锷不得已,只能韬光隐晦,以待时机。

       1915年,袁世凯加紧称帝的步伐。而这时蔡锷老师梁启超发表了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一文,公开反对帝制,因此使蔡锷的处境更加凶险。

       为迷惑袁世凯,摆脱其爪牙的监视,蔡锷开始假意沉沦,沉迷酒色,常去北京八大胡同,和名妓小凤仙厮混。这样一来,使得蔡夫人大为恼火,从而夫妻反目,蔡母替儿媳说了几句好话,反遭到蔡锷顶撞,一气之下蔡母便携儿媳离开北京,返回云南。袁世凯听闻消息,疑惑不定,暗派军警搜查蔡锷在北京西城棉花胡同住宅,自然什么也没搜到,就渐渐放松对蔡的监视。

     自此,蔡锷加紧离京回云南组织讨袁计划。他先派人由天津赴香港勘探路途防卫情况,查明后,于某日由小凤仙陪同,如往常一样乘车出游。车行至北京东站台,会晤梁启超家人曹福,曹将火车票暗中交给蔡锷,蔡锷因此乘火车前往天津,一下火车,立刻住进日租界同仁医院,以养病为由,给袁世凯发电辞去一切职务。

     几天后,他的士官同学张孝准从日本赶到天津迎候,见面后,蔡锷将随身证件一并交付张孝准,让他先回神户。稍后,蔡便乘一艘日本煤船先到别府,再换乘火车抵达神户,下车又立刻以恭敬的言辞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东渡就医,病愈即返京城。实际上,蔡锷在当天就转乘日轮抵达台湾,后经香港、上海返归云南而去。剩下的日子,为继续迷惑袁氏,便由好友张孝准定期向北京给袁世凯发送明信片,以示蔡仍在日本就医。

     1915年,袁世凯不顾大义,复辟帝制。12月25日,蔡锷及唐继尧等人组织护国军,宣布云南独立,从而打响了护国战争!这正是:松坡志存为家国,岂肯附袁为帮闲。瞒天过海脱困去,打响护国第一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