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第十计笑里藏刀 故事:张居正谋取首辅

 书鸿生 2021-11-21

笑里藏刀:表面一团和气,麻痹敌人,暗中积极行动,伺机而动。此乃外示柔和,暗藏杀机的策略,民谚:嘴愈甜,心愈苦。史上典型战例莫如勾践事吴王,为恢复越国,勾践可以甘心为仆,历尽人间酸苦,后为了归国甚至在吴王有病期间,舔食他的粪便辨别病情,最终灭吴成为战国最后一位霸主。好,再来看今天历史故事。

                  故事:张居正谋取首辅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生于湖北江陵(荆州),明朝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公元1572年,明穆宗因病驾崩。明神宗即位,年仅十岁,司礼监冯保作为太子大伴,由秉笔太监升任掌印太监,且兼管东厂,因此权势益张。而当初司礼监掌印太监缺额时,按资历就该冯保,可大学士高拱偏偏推荐陈洪,待陈洪罢职后,高拱又推荐的是孟冲,由此冯保非常痛恨高拱,暗中便与张居正结为联盟,交情日深。

      明穆宗重病期间,张居正有几次处理政务,常密书给冯保商量。高拱知道后怒气冲冲找到张居正,大声诘问他:“国家要政,应先同我商量才是,怎么偏要付与宦官呢?”张居正无言可对,面红耳赤的退出,从此心中也是怨恨高拱。

        穆宗死后,冯保权力在握,谎称自己与阁臣同受遗命。神宗登基大典时,满朝文武朝贺觐见,赫然望见冯保侍立于御座旁边,昂然自若,面有得色,朝臣众人无不惊愕,尽皆心生不满。尤其高拱更是愤懑难忍,亲拟旨意,并暗中联合一批阁臣打算弹劾冯保,就以主上幼冲,严惩宦官专政,请减去司礼监权柄,还政于内阁为主。奏章拟好后,高拱找到张居正,将策划和盘托出,希望他也能从中协助,张居正笑着点头,满口答应,表示赞成。

        俩人分手后,张居正急忙派遣心腹将高拱的计划通报给冯保,让他设法自保。冯保闻讯,吓出一身冷汗,忙进宫求见皇太后,先行告了高拱一状,说他目无幼君,专制擅权,且私自拟旨,逐斥顾命臣僚。

      太后听罢冯保的哭诉,心中大为不满,认为高拱这是权臣当道,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第二天,宫中召见群臣,传两宫特旨。高拱兴冲冲直入朝堂,满以为必是宫内下诏逐去冯保,怎知诏诣一下,头顶不啻响了个炸雷,却不是逐走冯保,相反而是历数自己的罪状而遭致仕。高拱趴伏于地,心中又羞又恨,险些晕倒。宣诏已毕,其他大臣起立分列左右,而高拱却腿软难以站起,这时,张居正慢慢走过来,搀着他的胳膊,默默走出了宫门。回家后,高拱仰天长叹不息,和家人收拾完行李,驾车返归故里。不久,张居正擢为首辅,自此开启了他大胆改革,中兴明朝之路。

       “笑里藏刀”多被喻为贬义,然作为《三十六计》之一,善用此计者多为坚忍之辈,胸藏不测之机,小人如李林甫、庆封用之害国害民,而勾践、张居正等人用之,却不失为日后一鸣惊人之壮举。张居正身为次辅,游移于首辅高拱和冯保之间,要谋取首辅之位,必需联合冯保,表面笑里藏刀,暗中击垮高拱,从而实现心中抱负。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故事:景舍献计渔翁得利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故事:从两次大战中崛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