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跌倒时,该扶起来吗?

 细语萧萧 2021-11-21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小孩被障碍物绊倒,家长们总是把原因归咎于碍事的物体,也常常拿它当出气筒来抚慰孩子脆弱的心灵。

      我在观光园散步时就曾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老大妈带小孩在公园里溜达,蹦蹦跳跳的孙儿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鸟东瞧瞧,西逛逛,对大自然充满无尽的好奇,脚下不小心被一颗小石疙瘩绊倒,小男孩张开嘴就哇哇大哭起来。这时,老大妈快速把孩子扶起来柔声地安慰。当小孩越哭越厉害的时候,老大妈理所当然的把小孩绊倒的原因归咎于小石疙瘩,狠狠地瞪了几眼那小石疙瘩便宽慰孙儿道:“就是这讨厌的小石疙瘩,让我家小孙孙绊倒了,看我好好收拾它!”于是,老大妈一边用脚狠狠地把那个小石疙瘩踩了十几下,一边还不断数落它的不是,直到小男孩开心的笑了才停止。

      孩子跌倒了,想必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冲过去赶紧“扶起宝宝”,甚至紧紧地“搂着宝宝”观察孩子有没有受伤。实际上,孩子刚开始走路的时候,摔倒本来是特别正常的一件事情。可是父母有时候太过于在乎孩子,反而不会让孩子自己慢慢站起来,忘记了一个人的独立是需要从小培养,反而看到孩子哭就心软。甚至把错误转移到路面或者石头上面,这样让孩子意识不到真正的错误,总是喜欢用哭声赢得父母的关心。如果你长时间这样做,孩子对你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

      孩子摔倒后,父母一般有两种举动面对孩子摔倒后哭泣,家长的心情特别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影响。

     

第1种举动:指责绊倒孩子的障碍物

     当孩子在玩耍的过程,难免会被生活上的日用品给绊倒。比如日常生活中总是用到的椅子、桌子等用品,就会成为绊倒孩子的障碍物。而家长看见孩子摔倒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扶起孩子,而是一味指责绊倒孩子的障碍物,就会说“孩子乖不要怕,都是桌子的错。”边怪桌子绊倒了孩子,还会边打桌子。

     针对这样的做法专家表示,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停止哭泣,但是这种做法只会取得一时的效果,却不实用,还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坏毛病。

     等孩子以后犯错后,都会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因此这样的安抚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只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会让孩子失去原本的责任心。


 第2种举动:家长对孩子的哭闹不理睬

    在孩子独自玩耍的过程中,出现孩子摔倒的情景是在正常不过了。因此家长认为孩子摔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对孩子的哭闹并不理睬,认为孩子哭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己爬起来,并不用扶他起来,这样孩子也能够成为坚强的男子汉。

     而专家认为家长对孩子哭闹不理睬的行为不适合用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会给他的心灵带来伤害。孩子摔倒后的哭闹无非就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因为只有父母在身边,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勇气。

     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关注才会有支撑孩子爬起来的勇气和力量。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哭闹不理睬,那孩子就会觉得很无助,也没有安全感。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很自卑,也会刻意疏远父母。
     

当孩子不小心摔倒时,父母正确的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先鼓励宝宝,让他们自己站起来。当宝宝摔倒以后,如果没有出现哭闹的情况,父母可以假装没有看见,宝宝多半会自己当做没有事情,主动爬起来玩。当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动,想要等你拉他们,那么你就要过去鼓励下宝宝,让他们自己试着站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坚强和自主性。

      第二,宝宝哭的时候,父母不要斥责。哭对于孩子来说是释放不满的途径,那么当你发现孩子摔倒以后,直接大声哭起来,先检查下宝宝有没有受伤。如果没有受伤,可以安抚下孩子,但是不能大声斥责。如果受伤了,就赶紧送去医院。

      第三,做好事后的引导工作。宝宝想要学会走路,那么跌倒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当孩子出现这个情况以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当碰到有阻碍物的时候,应该尽量绕开。自己也可以给孩子做个示范,这样孩子才会印象深刻。

    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哭闹时,家长都应该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和关怀,这样孩子才不会养成自卑的性格。只有父母的鼓励和关怀才会让孩子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才会增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