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的临床经验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1-21

2011年10月12日 · 来自专栏 论文精选

        尤昭玲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医妇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在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妇科疑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有幸跟师随诊,现将老师对临床上一些常见妇科血证的诊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1 调经止血重在辨证求因治本


           妇女生理特点包括经、孕、产、乳,其中月经是最显著的生理特点。李时珍《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中指出:“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所以正常月经有其规律性。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异常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妇人出血之病机复杂,病因多端。但首因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归经而妄行。正如《景岳全书》曰:“盖脾主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而热邪则易迫血妄行,无论是阳盛血热 、阴虚血热抑或是肝郁血热,均可致热邪伏于冲任,损伤血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伤寒明理论》说:“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宋·严用和《济生方》说“夫血之妄行,未有不因血热之所发。”《证治准绳·女科》云“阳太过则先期而至。”唐容川《血证论》亦云:“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然女子以血为本,经、孕、产、乳以血为用,脏腑功能稍有失常,经血癸水稍有不畅,就将形成瘀证,一旦形成此证,或占居血室,血不归经,致崩中漏下;或瘀阻气滞,化火下扰,而迫血妄行;或瘀结于内,损伤络脉,甚者癥瘕积聚,危害无穷。正如《血证论》所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机化”;又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所治妇人出血病,几乎全从化瘀着手。无论血证原因如何,总属冲任损伤,血不归经之故。临证时,应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一般月经病所涉血证除急崩外,不宜动辄止血,而应注重审证求因,循因理血。气虚者,当益气摄血;血热者,当清热凉血;血瘀者,当活血化瘀,务使离经之血,调理散化,经络疏通,气血和顺,血行归经,方能血止。故调经理血是月经病所涉血证的主要治疗法则。如经间期出血,此病多由肝经湿热内蕴,理应宣散湿热,但考虑到经间期系氤氲状况下气血运行较活跃的阶段,此时胞卵需顺势破膜而出,故气血宜动不宜静。动稍过,则易动血、出血;静过则胞卵不能排出,变生他疾。故临证除遵常法治疗外,尚应谨记勿过用固敛酸涩止血之品。


             病案举例:陈某,女,27岁,干部,已婚。诉每逢经净1周后,阴道少量流血3~4天3个月,可不用卫生巾,血色暗红,质粘腻,无血块。现为月经干净后8天,今晨起阴道少量流血,色暗红,无血块,仅用护垫即可;平素带下量多色黄,易胸闷烦躁,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药用:柴胡6g、当归10g、荆芥穗10g、马鞭草10g、鹿衔草10g、石斛10g、莲心5g、白术10g、银花10g、连翘10g、淡竹叶10g、桑叶10g、甘草5g。5付,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复诊,诉服第3剂后症状消失,嘱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第7天服用上方5剂。连续服用4个月后,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2 安胎止血重在补肾健脾宁心


              胎漏、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妊娠病,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阴道出血。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原因,古人论述颇多。《诸病源候论》则已有对胎漏、胎动不安病机的简单论述:“漏胎者,……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并认识到本病的发病有母体和胎元两方面原因:“其母有疾以动胎”和“胎有不牢固以病母”。《妇人大全良方》云:“妊妇下血,……食少气倦,此气虚不能摄血也。”“妇人妊娠常胎动不安者,由冲任经虚,胞门、子户受胎不实故也。并有饮酒、房事过度,有所损动不安者。”可见胎漏、胎动不安之发病多与父母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脾弱中虚、血热伤胎,或房事失节等有关,但终须导致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方能发病。其中尤以肾不固胎,脾失摄养为发病关键,同时由于心肾、胞宫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胞脉者上系于心”、“心主定神,肾藏精”。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而胞宫则是其交济的场所,胞宫的藏泻是建立在心肾相济的基础上,心血肾精由胞脉输注达于胞宫,经孕乃可正常。《慎斋遗书》指出:“欲补肾者先宁心,使心得降,肾始实”,此与现代医学的镇静安神治疗同理。故对于胎漏、胎动不安患者的治疗,在补肾方药中必加健脾益气的药品,其寓意不在健脾,而重在补气,“疏得一分气,养得一分胎”,同时勿忘对心的调理,予以宁心安神,心气下降,心肾交济,胎元始能稳固。如此则肾气得补,脾气得健,心安神宁,则阴道出血自止。


            病案举例:张某,女,28岁,已婚。停经50天,阴道出血3天,伴下腹隐痛。末次月经2009年6月20日。8月初开始胃纳欠佳,8月8日发现阴道出血,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并伴有小腹空坠而痛,偶感腰酸,面色黄白,易感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法:补肾健脾,宁心安胎。药用: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菟丝子10g、陈皮10g、寄生10g、枣皮10g、苎麻根10g、苏梗10g、大枣3枚、生姜1片、甘草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复诊,诉服第3剂后症状消失。


3 产后止血重在益气化瘀止痛


            产后恶露不绝见于正常足月产及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净者。新产患者于产后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加之产时耗气失血,正气愈虚,以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或因产后、术后胞脉空虚,外邪乘虚入胞,与血相搏,瘀血内阻;或胞衣残留,影响冲任,血不归经;瘀血内阻,胞脉不通,则下腹疼痛。所以患者表现为“多虚、多瘀、多痛”的病理特点。诚如《医宗金鉴》所云:“产后恶露乃裹儿污血,产时当随胎而下……若日久不断,时时淋沥者,或因冲任虚损,血不收摄;或因瘀行不尽,停留腹内,随化随行。” 根据产后多虚多瘀多痛的特点,临证时应遵循“补虚不留滞,化瘀不伤正“的原则,以益气摄血,化瘀止痛法治之,能获良效。


病案举例:王某,32岁,公司职员,已婚。平产后20余天,恶露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小腹时感疼痛拒按时感坠痛,舌紫黯,边稍瘀斑,脉沉涩。治法:益气摄血,化瘀止痛。药用:党参15g、黄芪15、蒲黄10g、鹿衔草10g、马鞭草10g、茜草10g、台乌10g、狗脊15g、川断10g、甘草5g。14剂,每1剂,水煎服。服药后复诊,诉服第7剂后血性恶露消失,偶稍感小腹隐痛,14剂后,症状消失。现已正常哺乳4个月。


4 巧用善用药对以增强疗效


          药对是防治疾病的最小中药配伍单位,在妇科血证的治疗中,应用药对时既要考虑不同出血原因,更要牢牢把握止血的基本治则,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临床常用妇科止血药对,归纳其特点大致有三:①针对出血原因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止血方法,如白术一灶心士的益气摄血、五倍子一陈棕炭的涩血止血、阿胶一干姜的温经止血、侧柏叶一麻根的凉血止血、蒲黄一茜草的化瘀止血;②善用炭类药物,如山楂炭一茜草炭、贯众炭一莲房炭、荆芥炭一藕节炭等;③注重止血不留瘀,如收敛止血的仙鹤草与化瘀止血的茜草配对。


                                                                                                         医学博士:付灵梅教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