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尤昭玲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疗思路的再认识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1-21

对尤昭玲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疗思路的再认识

2015年07月25日 · 来自专栏 论文精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组织在子宫体腔以外种植存活而导致的疾病,中医文献及教材多依据经行腹痛、盆腔痛、不孕、月经不调及盆腔附件区包块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因其以疼痛尤其是经行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将其附列为中医妇科月经病中“痛经”一节。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从疾病诊断的一元化到概念归属的一元化,从祖国医学理论溯源到治疗原则指导作用等的考虑,尤师废寝研读,终于找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全面记载。现将尤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认识略述如下。

1病名认识,归属“血瘕”

    “血瘕”一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类论》:“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明代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 载:“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横骨下有积气,牢如石,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月水不时,乍来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文中对血瘕的症状描述为腹痛、下腹包块、月经不调、不孕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一致,言及腹痛为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与内异症疼痛痛连腰骶等牵扯痛一致,尤师认为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早的中医记载,而内异症也理应归属“血瘕”。

2病机阐释,病位在肝,为瘀为毒

宋《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疝瘕,由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气血劳伤,…妇人之病,有异于丈夫者,或因产后血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非独因饮食失节,多挟于血气所成也。其脉弦急者生,…其发腹痛逆气上行,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结成血瘕也。”,明《女科证治准绳》中说:“若夫七癥八瘕,则妇人居多,七者火数属心,盖血生于心。八者木数属肝,盖血归于肝。虽曰强分,理似不混。夫癥者坚也,坚则难破。瘕者,假物成形﹍﹍八瘕者,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瘕者假也,假物成形。妇人瘕,并属血病,”,清《傅青主女科》亦云: “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古方汇精》谓:“凡闺女在室行经,并无疼痛,及出嫁后忽遇痛经渐至增多,服药无效。”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血瘕发生与肝有关。国内外学者发现内异症患者常常合并泌乳素水平偏高,高泌乳素血症亦提示内异症与肝经关系密切。

中年女性,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或多次流产堕胎,防病能力下降,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或寒或湿之邪,入里搏结于血,血行迟滞不畅或人到中年压力增加,情志抑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另外肝气犯脾,脾虚则无力行血,血行不畅;结合“妇人瘕,并属血病,”,血瘕病在血分,为血瘀,正如《张氏医通》所言:“人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使血瘀滞不行也。”;瘀血既成,阻于胞脉胞络,可使下焦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调,日久生湿化浊,聚而生热成毒又可化热生毒,如《诸病源候论》言:“血瘀在内,时发体热面黄,瘀久不消,则变成积聚癥瘕也”,另一方面邪毒又可阻碍气血运行加重血瘀,邪毒进一步煎熬营血,附着瘀血胶结而成为瘀毒,古人云:“物之能害人皆谓之毒。”,《广雅·释话二》:“毒,痛也。”《广雅·沃》:“毒,害也。”,在医学里,毒可以指病因,如《素问·刺法论》有“避其毒气”;毒可以是病机,如“湿毒”、“邪盛谓之毒”及“邪气者毒也”;毒可以表现为邪气内侵,日久不化的包块、及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其特点为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症状较重、易伤及脏腑等;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复杂、疾病缠绵反复等,认为本病为瘀毒互结。

3遣方用药,化瘀解毒,切中病机

尤昭玲教授潜心研究,反复推敲、精选细筛,运用“内异方”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方中以归肝经的土茯苓、土元共为君药:其中土茯苓甘淡平,有解毒,除湿之功;土鳖虫咸寒,临床常用于瘀血经闭及症瘕痞块,二者合用共凑化瘀解毒之效;土贝母性微寒味苦,归肺脾经,入肺则制约肝之妄动,入脾则减弱肝之克制,功在散结消肿解毒、鬼箭羽、大血藤、连翘辅助君药加强解毒消肿之力,共为臣药,鬼箭羽又名见肿消,味苦性辛寒,归肝经,辛能行,苦寒解毒,有破血通络、解毒消肿之功效, 大血藤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能清热解毒,散瘀定痛。连翘入心、肝、胆经,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作用;黄芪健脾益气提高减弱之免疫能力,更入辛温之乌药,既防诸药苦寒凝滞气血,又能止痛减轻症状。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消瘕,益气化瘀之效,共为佐使之药。综观全方,补泻兼施,攻补兼用,使瘀得化,毒得解。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出血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为类肿瘤性疾病和子宫内膜性疾病,病机复杂、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很难以单纯“瘀血”理论去阐释这一复杂的病证,它引起的逐渐加重的难以忍受的疼痛、造成的不孕以及手术后极易复发等很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去解决,因此希望能从祖国医学中追根溯源,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中医理论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